单项循环链表解决约瑟夫环
时间: 2023-11-26 14:53:05 浏览: 182
对于解决约瑟夫环问题,使用单项循环链表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下面是一种基本的算法实现:
1. 首,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单向循环链,其中每个节点存储一个值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2.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首个节点和尾节点,并将尾节点的指针指向首个节点,形成循环。
3. 然后,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起始点,通常是第一个节点,并设定一个计数器变量。
4. 接着,我们开始循环遍历链表,每次遍历计数器加1。
5. 当计数器的值等于给定的步长(表示要跳过的人数)时,我们就找到了要删除的节点。
6. 我们将删除该节点,并将上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从而绕过被删除的节点。
7. 然后,重置计数器并继续遍历链表,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节点为止。
8. 最后,我们得到了最后一个幸存者的位置。
这种方法利用循环链表的特性,通过不断跳过一定数量的节点来模拟约瑟夫环的过程,并最终找到最后一个幸存者的位置。
相关问题
用不带头结点的单向循环链表解决约瑟夫环问题。 【输入形式】输入n和m的值,其中n为总人数,m为报数的密码 【输出形式】胜利者编号,也就是最后一个离开队伍的人 【样例输入】6 4 【样例输出】5用C语言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用C语言实现不带头结点的单向循环链表来解决约瑟夫环问题。用户提到要输出最后的胜利者编号,给定的输入是n和m。首先,我得回忆约瑟夫环的基本原理。约瑟夫环问题中,n个人围成一圈,从某个位置开始报数,数到m的人出列,剩下的人继续,直到只剩一人。这里需要用单向循环链表来模拟这个过程。
首先,用户要求不带头节点,这意味着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实际的数据节点,没有额外的头节点。这点需要注意,因为在创建链表和操作指针的时候,处理方式会和带头节点的链表不同。例如,当链表中只有一个节点时,它的next指针应该指向自己,而不是头节点。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创建这个不带头节点的循环链表。根据引用[4],创建循环链表和单链表类似,但需要将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指向第一个节点。这里因为没有头节点,所以当n=1时,链表只有一个节点,其next指向自己。如果n>1,需要逐个创建节点,并将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指向第一个节点。
然后,模拟报数过程。根据引用[2]中的代码示例,可能需要一个指针pcur来遍历链表,还需要一个prev指针来辅助删除节点。当计数到m时,需要将当前节点删除,并调整prev的next指针。这个过程需要循环执行,直到链表中只剩一个节点。
需要注意的是,单向循环链表的删除操作需要找到当前节点的前驱节点,因此可能需要维护两个指针:当前节点和它的前驱。例如,在每次报数时,prev指针跟随pcur移动,当pcur需要删除时,prev->next = pcur->next,然后释放pcur,再将pcur指向prev->next继续计数。
另外,如何初始化链表?例如,当n=5时,需要创建5个节点,每个节点的编号依次为1到5,并将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指向第一个节点。这里可能需要一个循环来逐个创建节点,并连接起来。
还要考虑边界情况,比如n=1时,直接返回该节点的编号;m=1时,相当于依次删除每个节点,直到最后一个。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单独处理吗?或者算法是否能自动处理?
代码结构方面,可以分为几个函数:创建链表、约瑟夫环模拟、主函数处理输入输出。但用户可能希望一个完整的示例代码,所以需要整合这些步骤。
在内存管理方面,每次删除节点后要记得释放内存,避免内存泄漏。参考引用[5]中的销毁链表函数,虽然这里是双链表,但释放内存的逻辑类似,需要逐个释放节点。
现在,具体的步骤可能是:
1. 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编号和next指针。
2. 创建不带头节点的循环链表,返回第一个节点的指针。
3. 模拟约瑟夫环过程,根据m进行计数,删除节点,直到只剩一个。
4. 输出最后剩余的节点编号。
关于创建链表,假设n=0的话应该处理,但用户输入的是整数,可能不需要考虑。创建节点时,如果n=1,则节点的next指向自己。否则,循环创建n个节点,连接成环。
在模拟过程中,初始时prev应该指向最后一个节点,pcur指向第一个节点。这样当需要删除pcur时,prev可以直接调整next指针。例如,当m=3时,每次移动m-1次,然后删除当前节点。
例如,当链表是1->2->3->4->5->1,初始时prev是5,pcur是1。报数时,从1开始数到m,每次移动pcur和prev,直到找到要删除的节点。然后prev->next = pcur->next,free(pcur),pcur=prev->next。重复直到只剩一个节点。
现在,需要确保代码正确实现这些步骤。可能需要测试几个例子,比如n=5, m=3,结果应该是4;n=1,m=1,结果是1;n=7, m=4,结果应该是2。
代码中需要注意循环的条件,当pcur->next == pcur时,说明只剩一个节点,终止循环。
现在开始编写代码:
首先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num;
struct Node* next;
} ListNode;
创建链表的函数:
ListNode* createCircle(int n) {
if (n < 1) return NULL;
ListNode* head = NULL;
ListNode* prev = NULL;
for (int i = 1; i <= n; i++) {
ListNode* newNode = (ListNode*)malloc(sizeof(ListNode));
newNode->num = i;
if (head == NULL) {
head = newNode;
} else {
prev->next = newNode;
}
prev = newNode;
}
if (prev != NULL) {
prev->next = head; // 成环
}
return head;
}
不过这里如果n=1,head的next指向自己。但上面的代码在n=1时,prev是head,然后prev->next = head,所以正确。
接下来约瑟夫环模拟:
int josephus(int n, int m) {
if (n < 1 || m < 1) return -1;
ListNode* pcur = createCircle(n);
if (n == 1) return 1;
ListNode* prev = NULL;
// 找到pcur的前驱,即最后一个节点
ListNode* temp = pcur;
while (temp->next != pcur) {
temp = temp->next;
}
prev = temp;
while (pcur->next != pcur) { // 不止一个节点
// 报数到m-1次,然后删除下一个节点?
// 或者从1开始数到m?
// 需要移动m-1次,比如m=3,则移动两次,当前是第三个节点
for (int count = 1; count < m; count++) {
prev = pcur;
pcur = pcur->next;
}
// 删除pcur节点
prev->next = pcur->next;
free(pcur);
pcur = prev->next;
}
int winner = pcur->num;
free(pcur); // 释放最后一个节点
return winner;
}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当m=1时,每次删除当前节点。例如,n=5, m=1,应该依次删除1,2,3,4,5,最后返回5?或者根据约瑟夫环的标准结果,当m=1时,最后一个剩下的是n本身。比如n=5,返回5?
或者可能需要测试。根据约瑟夫环的数学解,当m=1时,最后一个剩下的编号是n。例如,n=5,m=1,答案是5。但上面的代码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次循环时,prev是最后一个节点(比如5),pcur是1。因为m=1,所以进入循环的for循环次数是0次,直接删除pcur(即1),然后pcur变成prev->next,即2。下一次循环,同样删除2,直到最后剩下5。所以代码是正确的。
另一个测试用例:n=5, m=3。正确的答案是4。让我们看代码运行:
初始pcur=1,prev=5。
进入循环,因为pcur->next != pcur(此时链表是1-2-3-4-5-1)
count从1到m-1=2:
第一次循环,count=1:
prev = 1,pcur=2.
count=2:
prev=2, pcur=3.
然后删除pcur(3),prev->next =4,pcur=4.
接下来循环继续,此时链表是1-2-4-5-1...
现在,再次进入循环,count=1到2:
count=1: prev=4, pcur=5.
count=2: prev=5, pcur=1.
删除1,prev->next=2,pcur=2.
继续循环,链表是2-4-5-2...
count=1到2:
count=1: prev=2, pcur=4.
count=2: prev=4, pcur=5.
删除5,链表剩下2-4-2...
循环继续,现在链表是2-4-2.
count=1到2:
count=1: prev=2, pcur=4.
count=2: prev=4, pcur=2.
删除2,剩下4。此时pcur=4,它的next指向自己,循环终止。返回4,正确。
因此,代码逻辑正确。
但需要注意,在创建链表时,createCircle函数是否正确。例如,当n=5时,链表的顺序是1→2→3→4→5→1。是的,因为每次添加新节点到prev的后面,最后将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指向head。
综上,这个代码应该可以正确解决问题。最后在主函数中调用josephus函数,输入n和m,输出结果。
不过需要处理输入输出,例如: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num;
struct Node* next;
} ListNode;
ListNode* createCircle(int n) {
if (n < 1) return NULL;
ListNode* head = NULL;
ListNode* prev = NULL;
for (int i = 1; i <= n; i++) {
ListNode* newNode = (ListNode*)malloc(sizeof(ListNode));
newNode->num = i;
if (head == NULL) {
head = newNode;
} else {
prev->next = newNode;
}
prev = newNode;
}
prev->next = head; // 成环
return head;
}
int josephus(int n, int m) {
if (n < 1 || m < 1) return -1;
ListNode* pcur = createCircle(n);
if (n == 1) {
int winner = pcur->num;
free(pcur);
return winner;
}
ListNode* prev = NULL;
// 找到pcur的前驱,即最后一个节点
ListNode* temp = pcur;
while (temp->next != pcur) {
temp = temp->next;
}
prev = temp;
while (pcur->next != pcur) { // 不止一个节点
for (int count = 1; count < m; count++) {
prev = pcur;
pcur = pcur->next;
}
// 删除pcur节点
prev->next = pcur->next;
free(pcur);
pcur = prev->next;
}
int winner = pcur->num;
free(pcur);
return winner;
}
int main() {
int n, m;
printf("请输入总人数n和报数密码m:");
scanf("%d %d", &n, &m);
int winner = josephus(n, m);
printf("最后的胜利者编号是:%d\n", winner);
return 0;
}
不过需要注意,当m很大的时候,比如m远大于n,此时取模优化可能更好。例如,每次移动m%remaining次,避免不必要的循环。但当前代码中,如果m很大,比如m=1000,n=5,循环次数会很多。但用户可能没有要求优化,所以暂时按照基本实现。
此外,当m=0时,代码返回-1,处理了无效输入的情况。
现在,测试这个代码是否有效。例如,输入n=5,m=3,输出应为4。运行代码是否得到正确结果?
是的,前面的分析显示在n=5,m=3时,代码正确返回4。其他测试用例也应验证。
总结,该代码满足用户需求,使用不带头节点的单向循环链表实现约瑟夫环问题,输出最后的胜利者编号。</think>### 约瑟夫环算法实现步骤
#### 数据结构定义
使用不带头节点的单向循环链表结构,每个节点包含编号和指针域:
```c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num; // 人员编号
struct Node* next; // 指针域
} ListNode;
```
#### 核心算法实现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 创建不带头节点的单向循环链表
ListNode* createCircle(int n) {
if (n < 1) return NULL;
ListNode *head = NULL, *prev = NULL;
for (int i = 1; i <= n; i++) {
ListNode* newNode = (ListNode*)malloc(sizeof(ListNode));
newNode->num = i;
if (!head) head = newNode; // 第一个节点作为链表头
else prev->next = newNode; // 链接前驱节点
prev = newNode; // 更新前驱指针
}
prev->next = head; // 成环操作
return head;
}
// 约瑟夫环核心算法
int josephus(int n, int m) {
if (n < 1 || m < 1) return -1;
ListNode* pcur = createCircle(n);
ListNode* prev = NULL;
// 定位到最后一个节点作为初始前驱
if (pcur) {
prev = pcur;
while (prev->next != pcur) prev = prev->next;
}
while (pcur->next != pcur) { // 循环直到只剩一个节点
// 移动m-1次定位待删除节点
for (int count = 1; count < m; count++) {
prev = pcur;
pcur = pcur->next;
}
// 删除当前节点
prev->next = pcur->next;
free(pcur);
pcur = prev->next;
}
int winner = pcur->num;
free(pcur); // 释放最后一个节点
return winner;
}
// 主程序
int main() {
int n, m;
printf("输入总人数n和报数密码m:");
scanf("%d %d", &n, &m);
printf("胜利者编号:%d\n", josephus(n, m));
return 0;
}
```
#### 关键点解析
1. **链表创建**:通过循环批量创建节点,最后将尾节点指向首节点完成成环操作[^4]
2. **指针操作**:维护`prev`和`pcur`两个指针,`prev`始终指向当前节点的前驱,便于删除操作[^2]
3. **删除逻辑**:每次找到目标节点后,通过修改前驱节点的指针域完成删除,时间复杂度为$O(nm)$
4. **内存管理**:在删除节点后立即释放内存,避免内存泄漏[^5]
#### 性能优化建议
1. **数学公式优化**:当$m$较大时,可使用公式$pos = (pos + m) \% remaining$直接计算位置,将时间复杂度优化至$O(n)$
2. **尾指针优化**:通过维护尾指针,可将链表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降低为$O(1)$
3. **批量创建**:使用数组预分配节点空间,减少内存碎片
用单向循环链表解决约瑟夫问题
约瑟夫环(Josephus Problem)是一个经典问题,它涉及到在一个数组或循环链表中,每隔k个元素删除一个元素,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元素为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迭代或者递归的方法来解决,其中使用单向循环链表可以使算法更简洁。
在单向循环链表中解约瑟夫环,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初始化:创建一个链表并随机选择起始位置(索引),然后设置两个指针,一个初始指针指向起始位置,另一个慢指针每k步移动一步。
2. 删除节点:当快指针到达末尾时,即执行了一轮“跳过”操作后,将快指针所指的节点从链表中删除(通常是将其下一个节点赋值给当前节点,然后移动快指针到下一个节点)。
3. 循环继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只剩下一个节点,这就是剩余的答案。
下面是简单的C语言代码实现示例: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Node;
Node* createNode(int data) {
Node *new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
newNode->data = data;
newNode->next = NULL;
return newNode;
}
void josephus(Node** head, int k) {
if (*head == NULL || k <= 0) return; // 验证链表非空且k大于0
Node* slow = *head;
Node* fast = *head;
for (int i = 1; fast != NULL; ++i) { // 快指针每k步移动
fast = fast->next ? fast->next : *head; // 如果不是结尾则加k,如果是结尾则重新开始
if (i % k == 0) { // 当快指针移到起始位置k倍数时,删除节点
Node* temp = slow->next;
free(slow);
slow = temp;
}
}
printf("The last surviving node has value: %d\n", slow->data);
}
// 添加节点到链表的函数省略
int main() {
// 创建链表并设置起始位置
Node* list = ...; // 创建单向链表
int start_index = ...;
Node* current = list;
for (int i = 0; i < start_index - 1; i++) {
current = current->next;
}
josephus(¤t, k); // 解决约瑟夫环问题
return 0;
}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