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物化与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粒度的探索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0:40:31 阅读量: 1 订阅数: 5 

# 关系物化与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粒度的探索
## 1. 关系物化的时间视角
### 1.1 参与关系的依赖与映射
参与(Participation)与人员(Person)和项目(Project)存在依赖关系。若人员和项目在WorksIn中的参与约束为(0,*),那么人员与参与、项目与参与之间的映射约束为(1,*)。集合{IsDoneBy, ParticipatesIn}构成了参与的复合引用。
### 1.2 时间物化的类型
识别出了关系在时间概念模型中的三种时间物化方式,扩展了当前概念建模中仅考虑静态物化的理论。定义了实体和关系类型的两个新时间特征:持久性(durability)和频率(frequency),这对理解物化的语义起着关键作用。
### 1.3 新实体与关系类型的特征
正式定义了每种时间物化产生的新实体类型E及其内在关系类型Ri(P:E,Pi:Ei)的特征。内在关系类型的特征在三种情况下基本相同,只是持久性和频率的值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 物化类型 | 按瞬间物化 | 按区间物化 | 按生命周期物化 |
| --- | --- | --- | --- |
| 瞬时性、单一 | 瞬时性、单一 | 瞬时性、单一 | 瞬时性、单一 |
| 瞬时性、间歇性 | 瞬时性、单一 | 瞬时性、单一 | 瞬时性、间歇性 |
| 持久性、单一 | 瞬时性、单一 | 持久性、单一 | 持久性、单一 |
| 持久性、间歇性 | 瞬时性、单一 | 持久性、单一 | 持久性、间歇性 |
### 1.4 关系物化的作用
关系物化将任何关系类型转换为等效的实体类型和一组具有特定属性的内在关系类型,这在信息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有助于概念模式分析和系统设计。通过示例展示了时间物化的应用,发现在某些建模情况下,时间物化能产生更简单、更具表现力的概念方案。
## 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粒度分类框架
### 2.1 基本工作流地质
在实现集成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出现了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两种视角。大多数业务应用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流程导向的需求,而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可以将功能结构化的应用集成到流程导向的应用中,引导用户执行业务流程并提供执行部分功能所需的数据和应用。
工作流是工作过程的一部分,包含功能序列以及执行这些功能所涉及的数据和资源信息,通过工作流模型进行描述。WfMS是一种能够执行、协调和控制工作流的信息系统,工作流应用是WfMS和被调用应用系统的组合,用于支持基于工作流模型的工作流程执行。
### 2.2 协调与效率
WfMS通过提供自动化协调机制来支持工作流程的执行,减少了手动协调,并将协调机制从现有应用系统迁移到工作流引擎中,从而实现企业控制机制的更高效管理和采用。WfMS的协调机制和业务流程的效率标准如下:
#### 协调机制
| 协调机制 | 描述 |
| --- | --- |
| 活动 | 自动处理单个流程活动之间的转换,活动序列的隐式知识可完全交给工作流系统(事务性或生产性工作流),也可部分由工作流参与者决定(临时或协作性工作流) |
| 参与者 | 根据一组规则支持将参与者分配到单个流程活动,使用工作列表的通知和同步机制 |
| 数据 | 在展示工作流活动时,提供完成给定任务所需的相关数据 |
| 应用系统 | 在执行活动时,为参与者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并协调适当的应用系统 |
| 监控和控制 | 促进对工作流实例历史数据的提取、分析和用户适当展示,这些数据是预警机制的主要输入,可作为持续流程改进的基础 |
#### 效率标准
| 效率标准 | 描述 |
| --- | --- |
| 流程效率 | 优化流程标准,如最小化处理时间、最大化遵守截止日期 |
| 资源效率 | 有效利用执行流程可用的资源(人力资源和应用系统) |
| 委托效率 | 企业在与市场合作伙伴关系中的合理定位,包括可靠的交付时间预测、与供应商和客户的透明沟通以及优化的采购和分销流程 |
| 市场效率 | 充分利用上级(对流程有更广泛视野)和下级(对单个活动有详细了解)组织单位的能力 |
| 激励效率 | 激励员工以符合企业业务目标的方式行事 |
### 2.3 应用粒度分析
根据被调用应用的大小,将应用粒度分为三个级别:
#### 粗粒度(Rocks)
当WfMS支持企业级流程时,呈现粗粒度应用。此时,被调用的应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被触发,WfMS与应用系统之间仅交换少量应用数据。业务流程模型的复杂度较低,活动协调和工作分配的作用较小。
适用的应用包括遗留应用、P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