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子模最大化与多路割问题的突破进展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8 01:43:54 阅读量: 1 订阅数: 6 

### 在线子模最大化与多路割问题的突破进展
在算法领域,在线子模最大化和多路割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在线子模最大化的近似比提升,以及多路割问题中积分间隙的改进。
#### 在线子模最大化:实现优于 1/2 的近似比
在线子模最大化旨在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一个子模函数的值。为了证明定理 2 中给出的 19/33 界限,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分区拟阵和一个非负单调子模函数。
- **分区拟阵的构建**:分区拟阵的基集 N 由 32 个元素组成,分为四种类型:
- \(o_1, o_2, o_3, o_4\)
- \(x_1, x_2, x_3, x_4\)
- \(y_{ij}\),其中 \(i, j \in \{1, 2, 3, 4\}\) 且 \(i \neq j\)
- \(z_{ijk}\),其中 \(i, j, k \in \{1, 2, 3, 4\}\) 且 \(i, j, k\) 互不相同,同时忽略前两个索引的顺序(即 \(z_{ijk}\) 和 \(z_{jik}\) 表示同一个元素)
基集被划分为四个部分 \(P_1, P_2, P_3, P_4\),每个部分 \(P_i\) 包含 8 个元素,形式为 \(o_i, x_i, y_{ji}, z_{jki}\)。
- **子模函数的定义**:子模函数 \(f\) 是一个加权覆盖函数,其定义的全集 U 由 28 个元素组成:
\(U = \{a_i, b_i, c_i, d_i, e_i, f_i, g_i : i \in \{1, 2, 3, 4\}\}\)
元素的权重由函数 \(w: U \to R_{\geq 0}\) 给出,具体权重如下表所示:
|元素| \(a_i\) | \(b_i\) | \(c_i\) | \(d_i\) | \(e_i\) | \(f_i\) | \(g_i\) |
| ---- | ---- | ---- | ---- | ---- | ---- | ---- | ---- |
|权重 \(w(v)\) | 14 | 14 | 8 | 5 | 4 | 7 | 14 |
函数 \(f\) 的计算公式为 \(f(S) = w(\bigcup_{v \in S} v)\),并且已知加权覆盖函数(权重非负)具有非负、单调和子模的性质。为了完整定义 \(f\),还需要指定基集 N 中元素对应的集合:
- \(o_i = \{a_i, b_i, c_i, d_i, e_i, f_i, g_i\}\)
- \(x_i = \{b_j, c_j : j \neq i\}\)
- \(y_{ij} = \{c_i, e_j\} \cup \{d_k, e_k, f_k : k \neq i, j\}\)
- \(z_{ijk} = \{f_i, f_j, g_{\ell}\}\),其中 \(\ell\) 是 \(\{1, 2, 3, 4\} \setminus \{i, j, k\}\) 中的唯一元素
- **近似比分析**:通过验证可知,该实例的最优解为 \(\{o_1, o_2, o_3, o_4\}\),总权重为 264。而通过选择合适的破平规则,可以使算法 1 在处理部分 \(P_i, P_j, P_k, P_{\ell}\) 时,选择 \(x_i, y_{ij}, z_{ijk}, o_{\ell}\),总权重为 152,从而得到近似比为 152/264 = 19/33。
#### 多路割问题:提升积分间隙下界
多路割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目标是将无向图的节点集划分为 k 个非空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个终端节点,使得跨越划分的边的总权重最小。当 \(k \geq 3\) 时,该问题是 APX 困难的。
- **问题背景与现状**:目前已知的近似因子最好结果是 1.2965,而不可近似性结果表明,难以实现小于 1.2 的近似因子。研究人员通过构建 CKR 松弛的积分间隙实例,将下界提高到了 1.20016。
- **CKR 松弛**:CKR 松弛是一种线性规划松弛,从几何角度看待多路割问题。对于一个图 \(G = (V, E)\),边权重为 \(w: E \to R_+\),终端节点为 \(t_1, \ldots, t_k\),CKR 松弛的表达式为:
\[
\begin{align*}
\min &\frac{1}{2}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