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型钢混凝土梁优化设计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1 01:56:08 阅读量: 12 订阅数: 19 AIGC 


基于ANN的结构优化设计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型钢混凝土梁优化设计
#### 1. 型钢混凝土梁设计背景与意义
型钢混凝土(SRC)构件由混凝土、型钢和钢筋组成。其中,H 型钢和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内部,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中的高温和腐蚀性物质隔离,从而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近年来,SRC 构件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和交通设施中,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
以往对SRC构件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传统上,SRC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基于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而现在,人工神经网络(ANN)为SRC梁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方法。许多研究已经成功地将ANN应用于结构分析中,并且在之前的研究中,还使用基于ANN的Hong - Lagrange算法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了优化。
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基于ANN的Lagrange算法,对SRC梁的成本指数(CIb)、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构件重量(W)等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减少结构框架的成本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梁重量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NN的SRC梁设计方法,旨在减少温室效应、缓解气候变化,并降低建筑成本和时间。与传统的试错法相比,基于ANN的优化设计方法更加高效。
#### 2. 创新点与重要性
传统的Lagrange优化方法难以导出明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ANN的广义函数来替代。对于SRC梁的设计,可以选择任何设计目标作为要最小化的目标函数。其中,成本(CIb)是结构工程师关注的重点,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重量(W)则分别是政府和承包商关注的焦点。
通过使用包含200,000个数据的大型数据集对ANN进行训练,我们可以将SRC梁的CIb、二氧化碳排放量和W等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表示为输入参数的函数。当使用不等式约束来施加设计要求时,需要寻找满足KKT条件的解。然后,使用Newton - Raphson迭代法将初始输入参数收敛到驻点,从而最小化Lagrange函数,实现对CIb、二氧化碳排放量和W等设计目标的最小化,同时在输出端获得包括梁尺寸和钢筋比率在内的设计参数。最后,使用大型数据集和基于结构力学的软件(AutoSRCbeam)来验证最小化目标函数和相应设计参数的准确性。
#### 3. ANN 设计场景
对于包裹H型钢的SRC梁设计,采用了一种正向设计场景,基于15个输入参数和11个输出参数进行优化。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 场景 | 正向输入(15个参数) | 正向输出(11个参数) |
| --- | --- | --- |
| 正向 | L, d, b, fy, fc′, ρrt, ρrc, hs, bs, tf, tw, fyS, Ys, MD, ML | ϕMn, εrt, εst, Δimme., Δlong, μϕ, CIb, CO2, W, Xs, SF |
| 说明 | 输入:i <br> 输出:o | |
其中,输入参数包括梁的长度(L)、有效深度(d)、宽度(b)、混凝土强度(fc′)、钢筋强度(fy)、型钢强度(fyS)等;输出参数包括设计弯矩(ϕMn)、钢筋和型钢的拉伸应变(εrt, εst)、挠度(Δimme., Δlong)、曲率延性(μϕ)、成本指数(CIb)、二氧化碳排放量、梁重量(W)、水平间隙(Xs)和安全系数(SF)。成本指数(CIb)、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构件重量(W)被选作优化SRC梁的目标函数。
#### 4. 大型数据集的生成
使用AutoSRCbeam软件生成大型数据集,该软件基于特定的算法,根据随机选择的输入参数随机计算输出参数。SRC梁采用两端固定的边界条件,承受由恒载和活载产生的均匀荷载,分别产生MD和ML。在初步设计阶段,由于梁截面未知,梁的自重不包含在设计弯矩承载力(ϕMn)中。设计必须满足安全系数SF = ϕMn/Mu ≥ 1.0,其中Mu是通过荷载组合计算得到的设计弯矩(Mu = 1.2MD + 1.6ML)。
输入参数的取值范围如下:
| 符号 | 含义 | 范围 |
| --- | --- | --- |
| L (mm) | 梁长度 | [6,000 ~ 12,000] |
| d (mm) | 有效梁深度 | [406.1 ~ 1,445.5] |
| b (mm) | 梁宽度 | [0.3 ~ 0.8]d |
| hs (mm) | H型钢高度 | [0.4 ~ 0.6]d |
| bs (mm) | H型钢宽度 | [0.3 ~ 0.6]b |
| tf (mm) | H型钢翼缘厚度 | [5 ~ 25] |
| tw(mm) | H型钢腹板厚度 | [5 ~ 25] |
| ′fc (MPa) | 混凝土强度 | [30 ~ 50] |
| fy (MPa) | 钢筋强度 | [500 ~ 600] |
| fyS (MPa) | 型钢强度 | [275 ~ 325] |
| ρrt | 受拉钢筋比率 | max(0.25fc′/fy, 1.4/fy) |
| ρrc | 受压钢筋比率 | [1/400 ~ 1.5] ρrt |
| Ys | 垂直间隙 | - |
| MD (kN·m) | 恒载弯矩 | 0.2 ~ 1/1.2 Mu |
| ML (kN·m) | 活载弯矩 | (Mu - 1.2MD)/1.6 |
输出参数包括设计弯矩(ϕMn)、曲率延性(µϕ)、钢筋和型钢的应变(εrt, εst)、挠度(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