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中的概率图模型基础与核心概念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01 01:09:12 阅读量: 8 订阅数: 9 AIGC 

### 计算机视觉中的概率图模型基础与核心概念
#### 1. 概率图模型概述
概率图模型(PGM)学习和推理通常是NP难问题。不过,通过挖掘PGM中蕴含的条件独立性,可以引入高效的精确和近似推理及学习方法,以处理大规模模型。PGM主要分为有向和无向两类,后续将详细探讨它们的学习和推理方法,涵盖精确和近似方法。
#### 2. 基础概率知识
##### 2.1 随机变量与概率
- **符号定义**:用大写字母表示随机变量(如X),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其实现值(如x)。粗体大写字母表示随机向量(如X),粗体小写字母表示随机向量的值(如x)。
- **随机变量类型**:
- **离散随机变量**:又可分为分类和整数随机变量。分类随机变量的值空间是有限的类别集合;整数随机变量的值空间包含所有可能的整数值(包括零)。
- **连续随机变量**:其值空间为一定范围内的连续实数值。
- **概率定义**:
- 对于离散随机变量,用p(X = x)(或简记为p(x))表示X取x值的概率,满足0 ≤ p(x) ≤ 1,且所有可能值的概率之和为1。
- 对于连续随机变量,计算X落在区间A的概率p(X ∈ A),通过概率密度函数(pdf)fx(x)积分得到,即$p(X \in A) = \int_{A} f_x(x)dx$,且$\int_{X} f_x(x)dx = 1$。离散随机变量的pdf可定义为$f_x(x) = \sum_{x_k \in X} p(x_k)\delta(x - x_k)$。
##### 2.2 基本概率规则
- **条件概率**:给定两个随机变量X和Y,X给定Y的条件概率定义为$p(X|Y) = \frac{p(X,Y)}{p(Y)}$。
- **乘积规则**:由条件概率定义可推出$p(X,Y) = p(X|Y)p(Y)$,表明联合概率可表示为条件概率和边缘概率的乘积。
- **链式规则**:将乘积规则推广到N个随机变量,$p(X_1,X_2,\cdots,X_N) = p(X_1)p(X_2|X_1)p(X_3|X_1,X_2)\cdots p(X_N|X_1,X_2,\cdots,X_{N - 1})$,还可扩展为条件链式规则。
- **求和规则**:对于离散随机变量,可通过对联合分布关于Y求和得到X的边缘分布$p(X) = \sum_{y} p(X,Y = y)$,连续随机变量则用积分代替求和。该规则可用于计算边缘概率和边缘条件概率。
- **条件概率规则**:结合求和规则和乘积规则得到,$p(X) = \sum_{y} p(X|y)p(y)$,可进一步扩展到边缘条件概率。
- **贝叶斯规则**:$p(X|Y) = \frac{p(X)p(Y|X)}{p(Y)}$,其中p(X)是X的先验概率,p(Y|X)是X的似然,p(Y)是证据的概率,是归一化常数。
以下是这些规则的关系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条件概率] --> B[乘积规则]
B --> C[链式规则]
B --> D[求和规则]
D --> E[条件概率规则]
E --> F[贝叶斯规则]
```
##### 2.3 独立性与条件独立性
- **边缘独立性**:用X ⊥ Y表示两个随机变量边缘独立,此时$p(X,Y) = p(X)p(Y)$,且$p(X|Y) = p(X)$,即知道Y不影响X的概率。对于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p(X_1,X_2,\cdots,X_N) = \prod_{n = 1}^{N} p(X_n)$。
- **条件独立性**:用X ⊥ Y | Z表示X和Y在给定Z的条件下独立,此时$p(X,Y|Z) = p(X|Z)p(Y|Z)$,且$p(X|Y,Z) = p(X|Z)$。条件独立性比边缘独立性更弱且更宽松,二者不等价。
- **独立性与互斥性区别**:两个变量互斥意味着一个存在则另一个不存在,即p(X,Y) = 0;而独立意味着$p(X,Y) = p(X)p(Y)$,互斥性意味着变量间存在负相关。
##### 2.4 均值、协方差、相关性与独立性
- **均值**:随机变量X的均值(期望)定义为其期望值,离散随机变量的均值为$\mu_X = E_{p(x)}(X) = \sum_{x \in X} x p_x(x)$,连续随机变量的均值为$\mu_X = E_{p(x)}(X) = \int_{x \in X} x f_x(x)dx$。实际中,均值常通过样本平均近似。
- **方差**:随机变量X的方差$Var(X)$(常记为$\sigma_X^2$)定义为$E[(X - E(X))^2] = E(X^2) - E^2(X)$,衡量值与均值的期望平方偏差。
- **协方差**:两个随机变量X和Y的协方差$Var(X, Y)$(记为$\sigma_{XY}$)定义为$E_{p(x,y)}[(X - E(X))(Y - E(Y))] = E_{p(x,y)}(XY) - E(X)E(Y)$。
- **相关性**:X和Y的相关性$Cor(X,Y)$(记为$\rho_{XY}$)定义为$\frac{E_{p(x,y)}[(X - E(X))(Y - E(Y))]}{\sqrt{Var(X)Var(Y)}} = \frac{\sigma_{XY}}{\sigma_X\sigma_Y}$。若X和Y不相关($\rho_{XY} = 0$),则$\sigma_{XY} = 0$,$E(XY) = E(X)E(Y)$。独立的随机变量一定不相关,但不相关的变量不一定独立,不过两个联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不相关则独立。
- **条件均值和方差**:离散随机变量X给定Y的条件均值为$E_{p(x|y)}(X|y) = \sum_{x} x p(x|y)$,条件方差为$Var(X|y) = E_{p(x|y)}[(X - E(X|y))^2]$,二者都是y的函数。
- **随机向量**:随机向量X的均值是各元素均值组成的向量,方差由协方差矩阵定义,对角线元素衡量各元素的方差,非对角线元素捕捉元素对之间的协方差。
|统计量|定义|
| ---- | ---- |
|均值|离散:$\mu_X = \sum_{x \in X} x p_x(x)$;连续:$\mu_X = \int_{x \in X} x f_x(x)dx$|
|方差|$Var(X) = E[(X - E(X))^2] = E(X^2) - E^2(X)$|
|协方差|$Var(X, Y) = E_{p(x,y)}[(X - E(X))(Y - E(Y))] = E_{p(x,y)}(XY) - E(X)E(Y)$|
|相关性|$\rho_{XY} = \frac{\sigma_{XY}}{\sigma_X\sigma_Y}$|
##### 2.5 概率不等式
- **期望不等式**:
- **詹森不等式**:对于凹函数φ,$\varphi(E(X)) \geq E(\varphi(X))$,给出了期望函数的下界;对于凸函数,$\varphi(E(X)) \leq E(\varphi(X))$,给出了均值函数的上界。在PGM中,常用对数函数构造下界。
- **柯西 - 施瓦茨不等式**:对于有有限方差的两个随机变量X和Y,$E(|XY|) \leq \sqrt{E(X^2)E(Y^2)}$,可用于关联协方差和方差。当X和Y均值为零时,其协方差小于各自标准差的乘积,相关性小于等于1。
- **概率不等式**:
- **马尔可夫不等式**:对于非负随机变量X和任意t > 0,$p(X \geq t) \leq \frac{E(X)}{t}$。
#### 3. 概率图模型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思路
概率图模型(PGM)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核心在于通过对随机变量之间的概率关系进行建模,来解决各种视觉任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PGM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思路。
##### 3.1 图像降噪与分割
- **图像降噪**:在图像获取过程中,常常会引入噪声,影响图像的质量。PGM可以通过对图像像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利用条件独立性假设,将图像的联合概率分布进行分解。例如,可以将图像看作是一个马尔可夫随机场(MRF),其中每个像素的取值只依赖于其邻域像素。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随机变量**:将每个像素看作一个随机变量,其取值表示像素的灰度值或颜色值。
2. **构建模型结构**:根据图像的邻域关系,构建MRF的图结构,确定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3. **学习模型参数**:使用训练数据,通过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学习模型的参数。
4. **进行降噪推理**:在给定有噪声的图像后,利用学习到的模型进行推理,通过最大后验概率(MAP)估计等方法,得到降噪后的图像。
-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具有相似的特征。PGM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区域标签进行建模,考虑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像素的特征信息。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随机变量**:除了像素的特征变量外,引入区域标签变量,表示每个像素所属的区域。
2. **构建模型结构**:根据图像的空间结构和区域之间的关系,构建图模型,例如条件随机场(CRF)。
3. **学习模型参数**:使用标注好的训练数据,学习模型的参数,包括区域的先验概率和像素与区域之间的条件概率。
4. **进行分割推理**:在给定待分割图像后,通过推理算法,如信念传播算法,得到每个像素的区域标签,完成图像分割。
以下是图像降噪和分割的流程对比表格:
|任务|定义随机变量|构建模型结构|学习模型参数|进行推理|
| ---- | ---- | ---- | ---- | ---- |
|图像降噪|像素灰度/颜色值|MRF图结构|最大似然估计|MAP估计|
|图像分割|像素特征、区域标签|CRF图结构|标注数据学习|信念传播算法|
##### 3.2 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
-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在图像中找出特定目标的位置和类别。PGM可以通过对目标的外观、位置和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随机变量**:包括目标的位置、类别和图像的特征变量。
2. **构建模型结构**:可以使用有向图模型,如贝叶斯网络(BN),表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 **学习模型参数**:使用大量的标注数据,学习模型的参数,包括目标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
4. **进行检测推理**:在给定图像后,通过推理算法,如变量消元法,找出目标的位置和类别。
- **目标识别**:目标识别是确定图像中目标的具体类别。PGM可以结合目标的特征和先验知识,进行分类决策。操作步骤与目标检测类似,但更侧重于对目标类别的判断。
- **目标跟踪**:目标跟踪是在视频序列中持续跟踪目标的位置。PGM可以通过对目标的运动状态和外观变化进行建模,处理目标的遮挡和变形等问题。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随机变量**:包括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外观特征等变量。
2. **构建模型结构**:使用动态贝叶斯网络(DBN),考虑目标在不同时间步的状态变化。
3. **学习模型参数**:使用视频序列的训练数据,学习模型的参数,包括状态转移概率和观测概率。
4. **进行跟踪推理**:在给定视频帧后,通过推理算法,如粒子滤波算法,估计目标的当前位置。
以下是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的流程mermaid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定义随机变量] --> B[构建模型结构]
B --> C[学习模型参数]
C --> D[进行推理]
D1[目标检测推理]
D2[目标识别推理]
D3[目标跟踪推理]
D --> D1
D --> D2
D --> D3
```
##### 3.3 三维重建与高级视觉任务
-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从二维图像中恢复物体的三维结构。PGM可以通过对图像的特征点、相机参数和物体的三维结构进行建模,考虑多个视图之间的一致性。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随机变量**:包括图像特征点的位置、相机的内参和外参、物体的三维坐标等变量。
2. **构建模型结构**:使用无向图模型,如MRF,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
3. **学习模型参数**:使用多个视角的图像数据,通过优化算法,如束调整算法,学习模型的参数。
4. **进行重建推理**:在给定多个图像后,通过推理算法,如图割算法,得到物体的三维结构。
- **高级视觉任务**:高级视觉任务如面部表情识别和人类活动识别,涉及到对复杂的视觉信息和语义信息的处理。PGM可以通过对人体的姿态、表情特征和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提高任务的准确性。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随机变量**:包括人体的关节位置、表情特征和活动类别等变量。
2. **构建模型结构**:根据任务的特点,构建合适的PGM结构,如层次化的贝叶斯网络。
3. **学习模型参数**:使用大量的标注数据,学习模型的参数。
4. **进行任务推理**:在给定图像或视频后,通过推理算法,得到任务的结果。
#### 4. 总结
概率图模型为计算机视觉领域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通过对随机变量之间的概率关系进行建模,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视觉任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从基础的概率知识,如随机变量、概率规则、独立性等,到PGM的学习和推理方法,再到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具体应用,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PGM结构和推理算法,通过学习和优化模型参数,提高任务的性能。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GM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和深化,为解决更复杂的视觉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