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BUS RTU与ASCII模式】:ATEQ气检仪通信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4-11-30 20:42:25 阅读量: 97 订阅数: 32 AIGC 


ATEQ气检仪MODBUS串口编程指南

参考资源链接:[ATEQ气检仪MODBUS串口编程指南](https://wenku.csdn.net/doc/6412b6e6be7fbd1778d4861f?spm=1055.2635.3001.10343)
# 1. MODBUS RTU与ASCII模式概述
MODBUS作为一种开放的、可互操作的工业通信协议,在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楼宇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RTU(Remote Terminal Unit)和ASCII是MODBUS协议的两种通信模式,它们各有特色、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 1.1 MODBUS协议简介
MODBUS协议最初由Modicon公司(现为施耐德电气的一部分)开发,并于1979年发布,以满足工业设备之间通信的需求。此协议支持多对一的主从结构,主设备通过查询从设备上的寄存器来交换数据。
## 1.2 RTU与ASCII模式
RTU模式使用二进制编码,传输效率高,适用于较长帧的数据传输;而ASCII模式使用ASCII字符进行数据编码,更适合文本处理和调试。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依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比如对传输速度和精确度的要求。在下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MODBUS协议的基础理论,并对其架构进行详细解析。
# 2. MODBUS通信协议的基础理论
### 2.1 MODBUS协议的起源与发展
#### 2.1.1 MODBUS协议的历史背景
MODBUS协议起源于1979年,由Modicon公司(现为施耐德电气的一部分)首次推出,用以进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通信。该协议因其简单、开放、免费等特点迅速被工业自动化领域所采纳。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展,MODBUS协议逐渐演化,形成了多个版本和变体,但其核心设计宗旨始终未变,即提供简单、高效、可靠的通信手段。
#### 2.1.2 MODBUS协议的主要版本比较
MODBUS协议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发展,其中以MODBUS RTU和MODBUS ASCII最为广泛使用。RTU版本以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相较于ASCII版本,RTU模式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MODBUS TCP版本诞生,它基于TCP/IP协议,使得MODBUS可以在网络环境中使用,并支持跨平台的通信。在选择通信协议时,应考虑设备兼容性、网络环境和性能需求等因素。
### 2.2 MODBUS协议架构解析
#### 2.2.1 MODBUS数据模型
MODBUS协议采用基于主从(Master/Slave)架构的数据模型。在这一模型中,主机(主设备)负责发起请求,而从机(从设备)则响应请求。数据模型以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每个数据表包含多个寄存器,寄存器用于存储设备信息和状态。这些寄存器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码,例如保持寄存器、输入寄存器、线圈和离散输入等,每种类型用于不同的数据存储和操作目的。
#### 2.2.2 MODBUS功能码的作用与分类
MODBUS功能码是用于指示从机执行何种操作的代码。每个功能码对应一个或多个操作,如读取保持寄存器(功能码03)、写单个寄存器(功能码06)等。功能码不仅帮助主设备明确指令意图,也是从设备处理请求的依据。MODBUS功能码的合理使用是实现有效通信的关键。
### 2.3 RTU与ASCII模式的比较
#### 2.3.1 两种模式的数据帧结构差异
MODBUS RTU与ASCII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帧结构。RTU模式采用二进制编码,每一帧由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以及CRC校验码组成。这种格式紧凑、高效,适合于数据量大、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ASCII模式则使用ASCII字符来传输数据,每一帧包含了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和LRC校验码,便于人类阅读和调试,但传输效率较低,且数据量大时会占用更多的带宽。
#### 2.3.2 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式的标准与依据
选择RTU或ASCII模式通常基于特定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在需要高速通信和对带宽有严格要求的环境中,推荐使用RTU模式。而当通信过程中需要频繁的人工干预或调试时,ASCII模式可能更为合适。此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历史遗留系统的维护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markdown
| 标准/依据 | RTU模式 | ASCII模式 |
|-----------|----------|-----------|
| 数据传输效率 | 高 | 低 |
| 通信速度 | 快 | 慢 |
| 传输可靠性 | 较高 | 较低 |
| 可读性 | 低 | 高 |
| 带宽占用 | 低 | 高 |
```
#### 2.3.3 实践中的选择:案例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通信模式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例如,在一项制造业的自动化项目中,由于现场环境对实时性的要求极高,且数据传输量大,项目团队最终决定使用MODBUS RTU模式。而在另一项涉及多个老旧设备的维护工作中,由于设备配置复杂、调试困难,ASCII模式成为了首选。
下表展示了不同场景下,两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标准对比:
```mermaid
graph LR
A[数据量大且实时性要求高] --> B[选择RTU模式]
C[设备老旧,调试和维护需求高] --> D[选择ASCII模式]
```
选择通信模式时,应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景和需求,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作出合理决策。
# 3. 实践中的MODBUS RTU模式应用
## 3.1 RTU模式下的通信流程
### 3.1.1 RTU模式的数据封装与传输
在MODBUS RTU模式下,数据的封装和传输遵循特定的帧结构,确保了高效的数据通信和错误检测。RTU模式使用二进制编码,数据帧的格式一般如下:
```
[地址][功能码][数据][CRC校验]
```
- **地址**:占用一个字节,标识从站设备地址。
- **功能码**:标识请求的服务类型,例如读取寄存器值、写入寄存器值等。
- **数据**:根据功能码的不同,数据字段将包含不同的信息,例如寄存器地址和寄存器数量。
- **CRC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码,用于错误检测,占用两个字节。
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编写的示例代码,展示如何构造一个MODBUS RTU请求帧,并发送至从站设备:
```python
import serial
from pymodbus.client.sync import ModbusSerialClient as ModbusClient
# 配置串口通信参数
client = ModbusClient(method='rtu', port='/dev/ttyUSB0', baudrate=9600, timeout=1, parity='N')
client.connect()
# 要访问的从站设备地址
unit = 1
# 功能码03表示读取保持寄存器的值
function_code = 0x03
# 寄存器地址和数量
start_address = 10
quanti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