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文件记录组织与缓冲管理全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3 00:34:01 阅读量: 3 订阅数: 11 

### 数据库文件记录组织与缓冲管理全解析
#### 1. 大对象存储与记录组织概述
数据库中常常会存储比磁盘块大得多的数据,像图像、音频、视频等。SQL 支持 `blob` 和 `clob` 类型来存储二进制和字符大对象。为了简化缓冲区管理和空闲空间管理,多数关系型数据库会限制记录大小不超过块大小。大对象通常存于特殊文件中,记录里则存储指向该对象的逻辑指针,并且常用 B + -树文件组织方式来表示大对象。
记录在文件中的组织方式有多种:
- **堆文件组织**:记录可放在文件中有空间的任意位置,记录无序,通常每个关系对应一个文件。
- **顺序文件组织**:记录按“搜索键”值顺序存储。
- **哈希文件组织**:对记录的某个属性计算哈希函数,根据结果确定记录存放的块。
- **多表聚类文件组织**:多个不同关系的记录存于同一文件,相关记录存于同一块,一次 I/O 操作可获取所有关系的相关记录。
#### 2. 顺序文件组织
顺序文件旨在基于搜索键对记录进行高效排序处理。搜索键可以是任意属性或属性集,不必是主键或超键。为实现按搜索键顺序快速检索记录,通过指针将记录链起来,且尽量让记录按搜索键物理顺序存储。
例如,以大学数据库中的教师记录为例,使用 ID 作为搜索键,记录按搜索键顺序存储。顺序文件组织便于按排序顺序读取记录,对显示和某些查询处理算法有用。
然而,插入和删除记录时,维护物理顺序较困难。删除可通过指针链管理,插入则遵循以下规则:
1. 定位搜索键顺序中待插入记录之前的记录。
2. 若该记录所在块有空闲空间,将新记录插入;否则,插入溢出块。同时调整指针,使记录按搜索键顺序链起来。
若溢出块记录较少,此方法可行。但随时间推移,搜索键顺序与物理顺序可能完全不符,此时需对文件进行重组,使其再次按物理顺序排列。重组成本高,应在系统负载低时进行,重组频率取决于新记录插入频率。极端情况下,若插入极少,可始终保持文件物理排序,此时无需指针字段。
#### 3. 多表聚类文件组织
许多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为每个关系单独使用一个文件,以充分利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简单的数据库实现适合低成本场景,如嵌入式系统或便携式设备,因其数据库规模小,简单文件结构能减少实现代码量。
但随着数据库规模增大,简单方法不再理想。一些大型数据库系统会分配一个大的操作系统文件,自行管理所有关系的存储。默认情况下,多数数据库在一个块中只存储一个关系的记录,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将多个关系的记录存储在一个块中会很有用。
例如,对于大学数据库的 SQL 查询:
```sql
select dept_name, building, budget, ID, name, salary
from department natural join instructor;
```
该查询计算 `department` 和 `instructor` 关系的连接。若记录分散在不同块,每次查询都需多次块读取。多表聚类文件组织将相关记录存于同一块,可提高此查询的处理效率。
不过,这种组织方式会降低其他类型查询的处理速度。例如,查询 `select * from department;` 会比单独存储关系时需要更多块访问。为高效定位 `department` 关系的所有元组,可使用指针将该关系的记录链起来。是否采用多表聚类取决于数据库设计者认为最频繁的查询类型,合理使用可显著提高查询性能。
#### 4. 数据字典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需维护关系的相关数据,即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字典或系统目录中。系统需存储的信息包括:
- **关系信息**:关系名称、属性名称、属性域和长度、视图名称及定义、完整性约束。
- **用户信息**:授权用户名称、授权和会计信息、用户密码。
- **统计和描述数据**:每个关系的元组数量、存储方法。
- **索引信息**:索引名称、被索引关系名称、索引定义的属性、索引类型。
一些数据库系统使用专用数据结构和代码存储元数据,更优的做法是将其作为数据库中的关系存储,这样可简化系统结构并利用数据库的高效访问能力。数据字典常以非规范化形式存储以实现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