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PM2.5时空长序列预测研究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1 00:43:56 阅读量: 1 订阅数: 2
PDF

知识技术与系统:定义、挑战与发展前景

### PM2.5时空长序列预测研究 #### 研究方法 ##### 研究区域与数据 研究区域选定为中国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184个城市,这些地区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研究选取了2015 - 2018年的城市PM2.5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每3小时记录一次。其中,PM2.5数据来自国家控制站点,气象数据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气候再分析大型数据集,该数据集由卫星数据反演并经过多源数据再分析校正。 ##### 问题定义 PM2.5预测属于典型的时空序列预测问题,与时间序列预测不同,它不仅要考虑数据时间的推移和连接,还要考虑节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接下来将PM2.5预测问题转化为数学公式: 假设在时间$t$共有$N$个城市节点,对于城市节点$i \in N$,其PM2.5浓度为$x_t^i$,其周边关联城市构成集合$M = \{l_1, l_2, l_3, \cdots, l_m\}$,$M \in N$。在时刻$t$,城市节点$i \in N$存在节点属性矩阵$P_t^i \in R^p$,其中$p$表示气象属性的数量。同时,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对城市节点的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得到$s$个子序列,那么每个节点的子序列在时刻$t$的值为$^1u_t^i, \cdots, ^su_t^i$,它们构成了EMD矩阵$U_t^i$。目标节点PM2.5预测问题可定义为以下形式: \[ \left[x_t^i, U_t^i, P_t^i, x_t^{l_1}, P_t^{l_1}, \cdots, x_t^{l_m}, P_t^{l_m}, x_{t + 1}^i, U_{t + 1}^i, P_{t + 1}^i, \cdots, x_{t + 1}^{l_m}, P_{t + 1}^{l_m}, \cdots, x_{t + \tau - 1}^{l_m}, P_{t + \tau - 1}^{l_m}\right] \to f(\cdot) \left[x_{t + \tau}^{l_i}, x_{t + \tau + 1}^{l_i}, \cdots, x_{t + T}^{l_I}\right] \] 其中$\tau \in [1, \cdots, T]$,$f(\cdot)$通过模型迭代$T$步得到: \[ f(\cdot) = g(\cdots g(g(\cdot))) \quad (T\text{次}) \] 训练时,使用均方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假设预测值为$[\hat{x}_1^i, \cdots, \hat{x}_T^i]$,真实观测值为$[x_1^i, \cdots, x_T^i]$,则: \[ MSE_{loss} = \frac{1}{T} \sum_{t = 1}^{T} (\hat{x}_T^i - x_T^i)^2 \] ##### 图构建 由于PM2.5受多种因素影响,且这种影响通常具有空间相关性,为提高预测准确性,基于数据以及PM2.5自身的迁移和扩散规律构建图,将天气变量作为节点和边的属性,然后在图的基础上学习PM2.5的迁移和扩散过程,以获取所需的空间PM2.5污染相关性。 - **节点属性**:城市的气象条件会影响PM2.5污染的扩散传输,本文选取的气象属性如下表所示,这些气象属性可作为节点的特征。 | 变量 | 单位 | | --- | --- | | 边界层高度 | m | | K指数 | K | | 风速分量u | m/s | | 风速分量v | m/s | | 地表温度 | K | | 相对湿度 | % | | 总降水量 | m | | 地表压力 | Pa | - **邻接矩阵**: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城市间山脉的高度决定了它们之间PM2.5的关联程度,邻接矩阵计算公式如下: \[ A_{ij} = H(d_{\theta} - d_{ij}) \cdot H(m_{\theta} - m_{ij}) \] 其中$d_{ij} = \rho_i - \rho_j$,$m_{ij} = \sup_{\lambda \in (0, 1)} \left[h(\lambda\rho_i + (1 - \lambda)\rho_j) - \max\left(h(\rho_i), h(\rho_j)\right)\right]$,$\rho_i$表示节点$i$的位置(经纬度),$d_{ij}$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H(\cdot)$是阶跃函数,当且仅当$x > 0$时,$H(x) = 1$。$d_{\theta}$和$m_{\theta}$分别为距离和高度的阈值,此处分别为300 km和1200 m。在上述约束下,只有当两个城市节点之间的距离小于300 km且它们之间的山脉高度小于1200 m时,PM2.5才能进行传输和扩散。 ##### 模型结构 模型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 - **GAT模块**:基于2.3节构建的图提取PM2.5的空间信息。 - **EMD模块**:对原始PM2.5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多个子序列。 - **GRU模块**:整合GAT模块和EMD模块获得的空间和时间信息,在天气条件的影响下进行PM2.5预测。 下面详细解释这三个模块: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输入数据]):::startend --> B(GAT模块):::process B --> C(EMD模块):::process C --> D(GRU模块):::process D --> E([输出预测结果]):::startend ``` - **GAT模块**:由于注意力机制在各种深度学习模型中的成功应用,一些学者开始将注意力机制与图神经网络相结合。图注意力网络模型由velickovic等人首次提出,该模型在图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入注意力机制,大大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率。在PM2.5预测问题中,图注意力网络通过注意力机制计算图中每个节点的隐藏状态,关注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相邻节点分配不同的权重信息,并根据权重信息聚合相邻节点的特征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1. 定义图注意力层,在时间节点$t$,图注意力层的输入是$N$个节点的特征矩阵$P_t = [P_t^1, \cdots, P_t^i, \cdots, P_t^N]$,$P_t^i \in R^p$,$p$是节点特征的数量,通过图注意力层生成新的节点特征矩阵$P'_t = [P'_t^1, \cdots, P'_t^i, \cdots, P'_t^N]$,$P'_t^i \in R^{p'}$。 2. 输入PM2.5的城市网络图形结构并训练所有节点,得到图的权重矩阵$W \in R^{p \times p'}$,该矩阵用于将低维特征转换为高维特征。 3. 对每个节点执行自注意力机制$a: R^{p'} \times R^{p'} \to R$,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计算节点之间的注意力系数: \[ e_{ij} = a(WP_t^i, WP_t^j) \] 4. 使用SoftMax函数对注意力系数进行归一化: \[ \alpha_{ij} = \text{softmax}(e_{ij}) = \frac{\exp(e_{ij})}{\sum_{k \in M} \exp(e_{ik})} \] 其中$M$是节点$i$的相邻节点集合。 5. 注意力机制$a(\cdot)$是一个单向前馈神经网络,其大小由权重向量$\vec{a} \in R^{2p'}$确定,并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LeakyReLU(·)激活,斜率取0.2,代入可得: \[ \alpha_{ij} = \frac{\exp(\text{LeakyReLU}(\vec{a}^T [WP_t^i \| WP_t^j]))}{\sum_{k \in M} \exp(\text{LeakyReLU}(\vec{a}^T [WP_t^i \| WP_t^k]))} \] 6. 每个节点的输出为: \[ P'_t^i = \sigma\left(\sum_{j \in M} \alpha_{ij}WP_t^i\right) \] 7. 为使预测结果更准确稳定,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对$K$个独立的注意力机制进行并行操作,然后将结果拼接,最终空间特征输出结果为: \[ P'_t^i = \|_{k = 1}^{K} \sigma\left(\sum_{j \in M} \alpha_{ij}^k W^k P_t^i\right) \] 其中$\alpha_{ij}^k$表示第$k$个注意力机制的注意力系数归一化结果,最终输出特征矩阵$P'_t$有$Kp'$个特征。 - **EMD模块**:经验模态分解(EMD)作为一种自适应时间序列分解技术,主要思想是使用希尔伯特 - 黄变换(HHT)对非线性和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滤波,直到得到平滑的序列数据。EMD的关键创新是引入了本征模态函数(IMF),IMF可定义为数据序列中的隐藏振荡模式,它可以是非平滑的,并且可以进行幅度或频率调制。IMF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在整个数据序列中,极值点的数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量之和)与过零点的数量必须相等或最多相差1。 - 在序列的任何一点上,由局部最大值定义的包络和由局部最小值定义的包络的平均值为0。 基于以上定义,对单个节点$i$的PM2.5时间序列$x_i(t)$进行分解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序列$x_i(t)$的所有极值点,拟合上下极值点包络(上下包络应包含所有数据)。 2. 求上下包络的平均值$m_i(t)$,从原始值中减去平均值得到新序列$h_i(t)$,判断该序列是否满足IMF函数的定义。 3. 若满足则输出IMF,若不满足则对$h_i(t)$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满足IMF定义,此时$h_i(t)$即为所需的IMF函数$^ku_i(t)$。 4. 每次得到一个阶数的IMF后,将其从原始值中减去,直到最后剩余部分$r_n$是单调序列或常数序列。 经过上述方法分解后,单个节点的原始PM2.5时空序列$x_i(t)$可分解为一系列IMF函数和$r_n$的线性叠加: \[ x_i(t) = \sum_{k = 1}^{s} ^ku_i(t) + r_n(t) \] 其中$s$表示分解完成后IMF函数的数量。之后,将城市节点$i$在时刻$t$获得的IMF子序列拼接,得到城市节点$i$在时刻$t$的EMD矩阵$U_t^i$。 - **GRU模块**:门控循环单元(GRU)是一种用于处理时间序列的RNN模型,与传统RNN相比,其网络模型架构经过优化,缓解了梯度消失等问题。与LSTM相比,GRU所需的计算资源更少,效果也不逊色。GRU可以通过门控单元选择性地遗忘和保留过去时刻和当前时刻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未来时刻的预测。在时刻$t$,获取包含周边节点的空间特征信息$P'_t^i$和EMD矩阵$U_t^i$,将它们拼接得到时空GRU组件的输入。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 y_t^i = [P'_t^i, U_t^i] \] \[ z_t^i = \sigma(W_z \cdot [h_{t - 1}^i, y_t^i]) \] \[ r_t^i = \sigma(W_r \cdot [h_{t - 1}^i, y_t^i]) \] \[ \tilde{h}_t^i = \tanh(W \cdot [r_t^i \odot h_{t - 1}^i, y_t^i]) \] \[ h_t^i = (1 - z_t^i) \odot h_{t - 1}^i + z_t^i \odot \tilde{h}_t^i \] 其中$W_z$、$W_r$和$W$是在训练过程中可学习的权重矩阵,$y_t^i$是输入,$z_t^i$是更新门,$r_t^i$是重置门,$\tilde{h}_t^i$表示当前时刻的时空信息,通过更新门保留所需的时空信息,丢弃不需要的信息,得到最终的时空信息$h_t^i$。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得到最终预测值: \[ \hat{X}_t^i = \phi(h_t^i) \] 其中$\phi$表示全连接层。 ### PM2.5时空长序列预测研究 #### 实验部分 ##### 数据集 基于前文所述信息,构建了一个涵盖长达4年(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包含184个城市以及8个气象变量的数据集,数据粒度为每3小时记录一个数据点。为确定与PM2.5浓度变化相关的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计算了每个气象变量与PM2.5序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 变量 | 皮尔逊相关系数 | | --- | --- | | 边界层高度 | -0.34 | | K指数 | -0.64 | | 风速 | -0.53 | | 地表温度 | 0.49 | | 相对湿度 | 0.15 | | 总降水量 | -0.44 | | 地表压力 | 0.69 | 从表中可以看出,PM2.5序列与边界层高度、K指数、风速和年降雨量呈负相关,与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和地表压力呈正相关。 随后,对数据集进行了预处理,包括两个部分: 1. **数据归一化**:在深度学习算法中,数据归一化非常必要。因为各个气象变量的量级不同,会对模型的收敛和最终数据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这里使用零均值归一化。 2. **数据集划分**:将经过零均值处理后的数据按照2:1: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以检验模型在一般远程设置下的预测能力。 ##### 实验设置 实验任务是基于起始的PM2.5浓度和未来72小时的气象变量数据,预测未来3、12、24、48、72和96小时的PM2.5浓度。为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选择了以下模型进行比较: - **nodesFC - GRU**:这是所提出的GAT - EGRU模型的简化版本。通过将模型的前两个模块替换为全连接层来实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目的是了解前两个模块所提取的时空信息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实际提升程度。该模型也可视为类似CNN模型的替代方案。 - **GAT**:即图注意力网络。作为模型的简化版本,用于确定GRU和EMD模块对该模型的影响。所使用的GAT版本基于Pytorch - Geometric框架,在图数据处理和图神经网络操作方面具有优势。仅对最后一层网络进行了修改,以使模型适用于此类回归问题。 - **GC - LSTM**:该模型是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混合PM2.5时空预测模型。其中LSTM模块与本文的GRU模块差异不大,该模型旨在比较GAT在提取空间信息方面的优势。 - **HighAir**:这是一种基于分层图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它考虑了空间质量影响因素对天气质量恶化的影响,并从分层角度构建图数据结构,使用LSTM作为解码器。选择该模块是为了测试EMD模块的性能,确保其在GAT - EGRU中的有效性。 **评价指标**:为更好地评估模型性能,选择了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作为评价指标。MAE是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用于描述预测值与真实值的误差;MSE是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值平方的求和平均值,通常用于检测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反映预测的准确性。这两个指标的值越小,模型的预测能力越好,越符合预期。 **超参数优化**: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贝叶斯优化,以获得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值,并设计了获取函数以避免局部最优。贝叶斯优化基于高斯过程,通过不断添加新的采样点来更新先验分布并考虑先前的参数信息,因此比随机搜索和网格搜索更可靠、更高效。所提出的方法使用Adam优化器进行优化,批量大小设置为32,学习率设置为1e - 3,并在验证集上使用了早停策略。 **实验平台**:所有模型均在单个Tesla - V100 - SXM2 - 32GB GPU上运行。使用Pytorch实现模型,并使用Pytorch Geometric进行图形计算。数据开发平台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大数据AIStation平台,本文的计算工作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中心的支持。 ##### 实验结果 - **成功构建图数据结构**:基于PM2.5和关联规则,得到了PM2.5的空间关联图,其中边表示城市节点之间的关联,城市节点的大小和颜色深浅表示污染的严重程度。选取了2018年11月23日18:00污染严重的时刻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污染集中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的PM2.5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西南地区的污染与其他地区的关联性较小,考虑到其地形,这种污染分布是合理的。同样,北方地区的污染扩散受到山脉的影响而受阻。污染区域的形成说明了相关性判断的重要性,因为无法从缺乏相关性的区域判断其他区域的污染状况。南北污染差异明显,东部中部地区的污染区域基本有污染中心,向外扩散形成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污染区域;而南方地区各城市节点的污染程度相似,没有明显的污染中心,但由于交通便利,该地区的污染关联程度远大于北方。此外,图中还展示了沿海城市形成的污染关联。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获取PM2.5数据和关联规则]):::startend --> B(构建空间关联图):::process B --> C(分析污染分布特征):::process C --> D([得出相关性结论]):::startend ``` - **模型性能与评估**:在6个预测步骤和两个评价指标的12次比较中,GAT - EGRU模型获胜11次,这表明该模型在PM2.5预测方面优于其他模型。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其他模型的误差开始大幅增加。当预测步长为96小时时,经过零均值处理的数据中,GC - LSTM和HighAir的MSE和MAE均上升到1以上,这意味着这两个模型在该步长下基本失去了预测能力,而GAT - EGRU模型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以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常关注的48小时预测步长为例,这两个模型的MSE分别为0.895和0.794,与GAT - EGRU模型的0.367相比,偏差过大,无法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提供有效的预警和指导。GAT - EGRU与nodesFC - GRU的得分比为12:1,从数值上看,这两个模型在两个评价指标上得分相近,但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nodesFC - GRU的指标值开始大幅增大,例如从72小时到96小时,其MSE和MAE分别增加了0.221和0.205,而GAT - EGRU仅增加了0.198和0.182。这表明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GAT - EGRU模型提取的时空信息在长期预测中发挥了作用,成功捕捉到了扩散过程的长期依赖性。同样,与GAT的比较也说明了EMD和GRU在捕捉时间依赖性方面的出色性能,这在PM2.5预测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模型 | GAT - EGRU | nodesFC - GRU | GAT | GC - LSTM | HighAir | | --- | --- | --- | --- | --- | --- | | 指标(h) | MSE MAE | MSE MAE | MSE MAE | MSE MAE | MSE MAE | | 3 | 0.067 0.193 | 0.114 0.205 | 0.157 0.199 | 0.194 0.218 | 0.225 0.348 | | 12 | 0.315 0.442 | 0.353 0.349 | 0.370 0.397 | 0.445 0.517 | 0.578 0.696 | | 24 | 0.354 0.419 | 0.401 0.433 | 0.428 0.454 | 0.543 0.589 | 0.688 0.726 | | 48 | 0.367 0.425 | 0.474 0.452 | 0.496 0.517 | 0.895 0.648 | 0.794 0.819 | | 72 | 0.503 0.514 | 0.591 0.539 | 0.578 0.594 | 0.984 0.801 | 1.092 1.114 | | 96 | 0.701 0.696 | 0.812 0.744 | 0.766 0.751 | 1.088 0.991 | 1.605 1.828 | - **模型细粒度分析与真实数据比较**:作为模型性能评估的补充,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集中某些真实的PM2.5浓度进行了比较。目的是展示GAT - EGRU模型在数值上表现良好的原因以及其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选择了大连作为目标城市,比较预测值和真实值。由于大连的PM2.5时间和数值分布相对均匀,能够很好地反映模型在预测各个数值段的性能。从图中可以大致看出,PM2.5的预测趋势与观测值一致,验证了模型捕捉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可行性。对于极值点,模型往往会低估或高估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模型没有专门处理异常值的模块。相反,模型在预测位于[-1, 1]数值区间的趋势时更为准确。总体而言,模型对PM2.5浓度值做出了正确的预测。 - **鲁棒性实验结果分析**:为验证模型各模块的有效性,进行了蒸馏实验,旨在验证模型的鲁棒性并确定各模块的作用。蒸馏实验还可以验证气象变量对GAT - EGRU模型性能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此类领域知识在时空长序列预测中的重要性。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模型 | GAT - EGRU | GAT - GRU | NodesFC - EGRU | GAT - EMD | GAT - EGRU - O | | --- | --- | --- | --- | --- | --- | | 指标(h) | MSE MAE | MSE MAE | MSE MAE | MSE MAE | MSE MAE | | 48 | 0.367 0.425 | 0.432 0.460 | 0.533 0.481 | 0.662 0.698 | 0.419 0.437 | | 72 | 0.503 0.514 | 0.569 0.581 | 0.672 0.588 | 0.981 1.113 | 0.563 0.571 | | 96 | 0.701 0.696 | 0.793 0.770 | 0.795 0.782 | 1.347 1.568 | 0.778 0.726 | 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之前,先对鲁棒性实验中的模型进行说明: - **GAT - GRU**:从模型中移除EMD模块,仅使用原始的PM2.5序列与空间信息拼接,用于验证EMD模块在时间信息提取方面的能力。 - **NodesFC - EGRU**:与NodesFC - GRU不同,保留了EMD模块,与原始模型相比仅移除了GAT模块。这意味着模型的空间特征提取部分被完全消除,仅剩下经过EMD模块处理后输入到GRU的信息,用于验证空间特征提取在模型中的有效性。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移除相应模块后,模型的性能有所下降,这表明EMD模块在提取时间信息和GAT模块在提取空间信息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验证了GAT - EGRU模型各模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corwn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赠100次下载
点击查看下一篇
profit 400次 会员资源下载次数
profit 300万+ 优质博客文章
profit 1000万+ 优质下载资源
profit 1000万+ 优质文库回答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zip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140386800631 通用大模型文本分类实践的基本原理是,借助大模型自身较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在使用时需在prompt中明确分类任务目标,并详细解释每个类目概念,尤其要突出类目间的差别。 结合in-context learning思想,有效的prompt应包含分类任务介绍及细节、类目概念解释、每个类目对应的例子和待分类文本。但实际应用中,类目和样本较多易导致prompt过长,影响大模型推理效果,因此可先通过向量检索缩小范围,再由大模型做最终决策。 具体方案为:离线时提前配置好每个类目的概念及对应样本;在线时先对给定query进行向量召回,再将召回结果交给大模型决策。 该方法不更新任何模型参数,直接使用开源模型参数。其架构参考GPT-RE并结合相关实践改写,加入上下文学习以提高准确度,还使用BGE作为向量模型,K-BERT提取文本关键词,拼接召回的相似例子作为上下文输入大模型。 代码实现上,大模型用Qwen2-7B-Instruct,Embedding采用bge-base-zh-v1.5,向量库选择milvus。分类主函数的作用是在向量库中召回相似案例,拼接prompt后输入大模型。 结果方面,使用ICL时accuracy达0.94,比bert文本分类的0.98低0.04,错误类别6个,处理时添加“家居”类别,影响不大;不使用ICL时accuracy为0.88,错误58项,可能与未修改prompt有关。 优点是无需训练即可有较好结果,例子优质、类目界限清晰时效果更佳,适合围绕通用大模型api打造工具;缺点是上限不高,仅针对一个分类任务部署大模型不划算,推理速度慢,icl的token使用多,用收费api会有额外开销。 后续可优化的点是利用key-bert提取的关键词,因为核心词语有时比语意更重要。 参考资料包括
pdf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哈希表及其相关概念和技术细节,包括哈希表的引入、哈希函数的设计、冲突处理机制、字符串哈希的基础、哈希错误率分析以及哈希的改进与应用。哈希表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通过键值对存储数据,能够快速定位和检索。文中讨论了整数键值和字符串键值的哈希方法,特别是字符串哈希中的多项式哈希及其优化方法,如双哈希和子串哈希的快速计算。此外,还探讨了常见的冲突处理方法——拉链法和闭散列法,并提供了C++实现示例。最后,文章列举了哈希在字符串匹配、最长回文子串、最长公共子字符串等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适合人群: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算法竞赛选手以及有一定编程基础并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哈希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种编程任务中的应用;②掌握哈希函数的设计原则,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模数和基数;③学会处理哈希冲突的方法,如拉链法和闭散列法;④了解并能运用字符串哈希解决实际问题,如字符串匹配、回文检测等。 阅读建议:由于哈希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和编程技巧,建议读者先熟悉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论,再结合代码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同的哈希策略,对比性能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哈希技术。

物联网_赵伟杰

物联网专家
12年毕业于人民大学计算机专业,有超过7年工作经验的物联网及硬件开发专家,曾就职于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并在其中担任重要技术职位。有丰富的物联网及硬件开发经验,擅长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以及智能硬件开发等领域。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赠100次下载
百万级 高质量VIP文章无限畅学
千万级 优质资源任意下载
千万级 优质文库回答免费看

最新推荐

【Shopee上架工具市场调研指南】:市场需求评估与产品迭代指导

![【Shopee上架工具市场调研指南】:市场需求评估与产品迭代指导](https://www.dny321.com/Resource/News/2024/04/26/0e8a228b87864f3db72fc87308bd25f7.png) # 摘要 本文针对Shopee平台的上架工具进行市场研究、产品迭代策略和功能开发指南的全面分析,并探讨了市场推广和用户反馈循环的实践。首先评估了市场需求,分析了市场细分、目标用户定位以及竞争环境。随后,介绍了产品迭代的概念、原则和过程,强调了在迭代中管理风险的重要性。在功能开发章节中,详细阐述了功能规划、实现及测试,并强调了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的关键性。

【管理策略探讨】:掌握ISO 8608标准在路面不平度控制中的关键

![【管理策略探讨】:掌握ISO 8608标准在路面不平度控制中的关键](https://assets.isu.pub/document-structure/221120190714-fc57240e57aae44b8ba910280e02df35/v1/a6d0e4888ce5e1ea00b7cdc2d1b3d5bf.jpeg) # 摘要 本文全面概述了ISO 8608标准及其在路面不平度测量与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深入讨论路面不平度的定义、分类、测量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本文强调了该标准在确保路面质量控制和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方面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ISO 8608标准在路面设计、养护和管理

ESP8266小电视性能测试与调优秘籍:稳定运行的关键步骤(专家版)

![ESP8266小电视性能测试与调优秘籍:稳定运行的关键步骤(专家版)](https://www.espboards.dev/img/lFyodylsbP-900.png) # 摘要 本文全面探讨了ESP8266小电视的基本概念、原理、性能测试、问题诊断与解决以及性能调优技巧。首先,介绍了ESP8266小电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随后阐述了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测试方法,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和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文章第三章重点描述了性能问题的诊断方法和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包括内存泄漏和网络延迟的优化。在第四章中,详细讨论了性能调优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软件和硬件优化技巧。最后,第五章着重探讨了

英语学习工具开发总结:C#实现功能与性能的平衡

# 摘要 本文探讨了C#在英语学习工具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C#的基本概念及在英语学习工具中的作用。随后,详细分析了C#的核心特性,包括面向对象编程和基础类型系统,并探讨了开发环境的搭建,如Visual Studio的配置和.NET框架的安装。在关键技术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了用户界面设计、语言学习模块的开发以及多媒体交互设计。性能优化方面,文章分析了性能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分享了实际案例分析。最后,对英语学习工具市场进行了未来展望,包括市场趋势、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英语学习工具中的应用和创新方向。 # 关键字 C#;英语学习工具;面向对象编程;用户界面设计;性能优化;人工智能技术

SSD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实现

![固态硬盘SSD原理详细介绍,固态硬盘原理详解,C,C++源码.zip](https://pansci.asia/wp-content/uploads/2022/11/%E5%9C%96%E8%A7%A3%E5%8D%8A%E5%B0%8E%E9%AB%94%EF%BC%9A%E5%BE%9E%E8%A8%AD%E8%A8%88%E3%80%81%E8%A3%BD%E7%A8%8B%E3%80%81%E6%87%89%E7%94%A8%E4%B8%80%E7%AA%BA%E7%94%A2%E6%A5%AD%E7%8F%BE%E6%B3%81%E8%88%87%E5%B1%95%E6%9C%9

【STM32f107vc多线程网络应用】:多线程应用的实现与管理之道

# 摘要 本文旨在系统性介绍STM32f107vc微控制器的多线程基础及其在网络应用中的实践和高级技巧。文章首先概述了多线程的基本理论和网络协议的原理,接着深入探讨了在STM32f107vc平台上的多线程编程实践,包括线程的创建、管理以及同步问题的处理。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网络编程的实践,特别是TCP/IP协议栈的移植和配置,以及多线程环境下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实现。文中还探讨了性能优化、容错机制、安全性考虑等高级技巧,并通过案例研究详细分析了STM32f107vc多线程网络应用的实现过程和遇到的挑战。最后,展望了STM32f107vc多线程技术和网络编程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中的

STM32H743IIT6单片机性能调优

![STM32H743IIT6单片机性能调优](https://community.st.com/t5/image/serverpage/image-id/57651i8E58C576320D40EA/image-size/large/is-moderation-mode/true?v=v2&px=999) # 摘要 本文全面探讨了STM32H743IIT6单片机的性能调优策略,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介绍了性能调优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与性能关系,以及性能评估工具与方法。随后,文章深入到软件性能优化实践,涵盖代码优化、中断处理性能提升以及电源管理策略。硬件性能优化实践部分,重

【Swing资源管理】:避免内存泄漏的实用技巧

![【Swing资源管理】:避免内存泄漏的实用技巧](https://opengraph.githubassets.com/a6710ff2c86c331c13363554d00aab3dd898536c00e1344fa99ef3cd2923e717/daggerok/findbugs-example) # 摘要 Swing资源管理对于提高Java桌面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Swing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紧接着深入探讨了内存泄漏的成因和原理,包括组件和事件模型以及不恰当的事件监听器和长期引用所导致的问题。本文还对JVM的垃圾回收机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Swing内存泄漏检

【驱动安装自动化】:富士施乐S2220打印机驱动自动安装脚本与详细指南

#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驱动安装自动化的重要性,并以富士施乐S2220打印机驱动为例,详细阐述了自动化脚本编写的基础理论和实现过程。文章首先强调了自动化安装的必要性和优势,随后对打印机的技术参数以及官方提供的驱动下载与安装方法进行了介绍。接着,文章详细探讨了自动化脚本的基本理论、编写环境、工具选择以及常用脚本语言的比较和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讲述了富士施乐S2220打印机驱动自动安装脚本的实现,包括脚本的初始化、环境配置、主体逻辑实现、监控、异常处理、测试和优化。最后,文章通过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应用实例和大规模部署案例分析,展示了自动化脚本的实际应用效果,并讨论了常见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措施。

【智能调度系统的构建】:基于矢量数据的地铁调度优化方案,效率提升50%

# 摘要 随着城市地铁系统的迅速发展,智能调度系统成为提升地铁运营效率与安全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概述了智能调度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地铁调度中的重要性。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矢量数据在地铁调度中的应用及其挑战,并回顾了传统调度算法,同时提出矢量数据驱动下的调度算法创新。在方法论章节中,本文讨论了数据收集、处理、调度算法设计与实现以及模拟测试与验证的方法。在实践应用部分,文章分析了智能调度系统的部署、运行和优化案例,并探讨了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最后,本文展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边缘计算在智能调度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字 智能调度系统;矢量数据;调度算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