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计算模型与细粒度算法在GPU上的实现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9 01:40:50 阅读量: 2 订阅数: 8 


并行计算技术与应用进展
### 并行计算模型与细粒度算法在GPU上的实现
在当今的计算领域,并行计算和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介绍两种重要的计算概念:GCA - w大规模并行模型和细粒度算法在GPU上的实现。
#### GCA - w大规模并行模型
在传统的一维细胞自动机(1D - CA)规则中,存在一些效率问题。例如,在某些计算过程中,大约只有一半的单元格能产生有用的结果,而且每行右侧会冗余产生零值。GCA - w模型则解决了这些问题。
##### 模型原理
GCA - w模型是全局细胞自动机(GCA)模型的扩展,与细胞自动机(CA)模型相关。在GCA和GCA - w模型中,邻居与当前考虑的单元格动态链接,数据和链接信息由局部规则修改。这使得单元格可以自行决定下一代的邻居。新的GCA - w模型克服了单元格只能修改自身状态的限制,整个单元格数组中的任何全局单元格都可以成为信息传输的目标。与普通GCA模型相比,写访问可以直接在O(1)时间内执行,而无需以O(log n)的速度进行模拟。
##### 初始状态与操作
初始时,只有单元格(k = 0)处于活动状态。在第一代,它执行三个操作:
1. 向其右侧邻居(k = 1)写入d <= 1。
2. 激活右侧邻居。
3. 使自身失活。
这样,在每一代,最右侧会激活一个新的单元格。
以下是该模型的代码实现:
```plaintext
type cell = (data: integer; active: activity)
// left, right are temps used as effective addresses to be computed
C: array [0 .. n] of cell
// example n=5
initial
C[0].data <= 1, C[0].active <= TRUE
endinitial
repeat
parallel C[k where active] // only do for active cells
left = k-1, right = k+1 // fixed local neighbors like in CA
if (k=0) then active <= FALSE, right.data<= 1, right.active <= TRUE endif
if (data ≠ 1) then data <= data + left.data endif
if (data =1) and (k<n) then data <= data + left.data,
right.data <= 1, right.active <=TRUE endif
if (data =1) and (k=n) then data <= data + left.data, right.data <= 1 endif
endparallel
endrepeat
```
##### 硬件架构
为GCA - w模型设计高效的硬件架构并不困难。设计者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架构:
1. **全并行架构**:对于n个单元格,使用n个寄存器(q,或d和p)、n个功能单元(h,e,g)和一个链接网络,该网络可以并行提供并行算法执行所需的链接。
2. **多处理器架构**:可以使用或设计标准的多处理器架构,并辅以特殊的硬件组件或类似向量的指令,以支持模型并加速执行。
3. **流水线顺序架构**:这是一种用于数据并行架构的组件。其工作原理如下:
- 使用地址计数器k从主存储器R中顺序读取单元格的状态q。
- 计算有效地址peff,并从存储器S中读取邻居。
- 使用函数f计算下一个单元格状态qnext和q*next,使用函数w计算写入地址。
- RS’是一个临时双端口存储器,将qnext存储在单元格的位置k(或更一般地在v(k, control)),将q*next存储在计算出的写入地址w的位置。
- 在当前代结束时,将RS’复制回R和S,以实现同步更新方案。
为避免复制新数据,可以使用两个双端口存储器RS(读 + 读)和RS’(写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