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中的概率、密度矩阵与测量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7 02:01:48 阅读量: 3 订阅数: 8 


量子计算与信息入门
# 量子计算中的概率、密度矩阵与测量
## 1. 概率计算与Grover算法相关问题
### 1.1 概率公式推导
概率 $p(\xi)$ 的表达式为:
\[p(\xi) = \left| \langle\xi| G^R |\xi\rangle \frac{1}{\sqrt{N}} + \langle\xi| G^R |\eta\rangle \sqrt{\frac{N - 1}{N}} \right|^2\]
其中利用了 $\langle\xi| \varphi\rangle = \frac{1}{\sqrt{N}}$,$\langle\eta| \varphi\rangle = \sqrt{\frac{N - 1}{N}}$。由相关关系可知 $\langle\xi| G^R |\xi\rangle = \cos R\theta$,$\langle\xi| G^R |\eta\rangle = \sin R\theta$,所以:
\[p(\xi) = \frac{1}{N} \left| \cos R\theta + \sin R\theta \sqrt{N - 1} \right|^2\]
当 $N \to \infty$ 时,$p(\xi) \approx \sin^2(R\theta)$,且当 $R\theta = \frac{\pi}{2}$ 时取得最大值,此时 $R = \frac{\pi}{4\sqrt{N}}$(对于大的 $N$,$\sin\theta \approx \theta = \frac{2}{\sqrt{N}}$)。
### 1.2 相关问题列表
以下是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证明函数 $v_n(x) \equiv \sqrt{\frac{2}{L}} \cos(\frac{2\pi n x}{L})$ 和 $w_m(x) \equiv \sqrt{\frac{2}{L}} \sin(\frac{2\pi m x}{L})$ 在区间 $-\frac{L}{2} < x < \frac{L}{2}$ 上对于正整数 $n$,$m$ 是正交归一的。
2. 利用问题 1 中证明的正交归一条件,验证相关恒等式。
3. 推导相关关系,并详细描述证明步骤。
4. 计算相关练习中的傅里叶和。
5. 计算相关练习中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6. 使用软件构造包含八个量子比特寄存器的算子 $QFT$ 的矩阵表示,并明确证明 $QFT^{\dagger} QFT = QFT QFT^{\dagger} = 1$。
7. 使用软件明确验证四量子比特门的相关恒等式。
8. 编写脚本实现对于任意输入态 $|j\rangle_2$ 的代码,构造两量子比特交换算子,并计算该交换算子对该门输出的作用,与 $QFT |j\rangle_2$ 的结果进行比较。
9. 完成相关练习。
10. 编写脚本实现五量子比特控制寄存器的 oracle 函数 $U_f$,该 oracle 函数定义为 $f(21) = 1$,其他情况为 0,构造该 oracle 函数的矩阵表示并证明其是酉的。
11. 利用问题 10 中得到的算子 $U_f$,明确证明相关恒等式成立。
12. 对于问题 10 中定义的系统,构造算子 $V$ 的矩阵表示并验证相关等式。
13. 构造算子 $H^{\otimes n}$($n = 5$)的矩阵表示。
14. 对于问题 10 中定义的系统,构造态 $|\varphi\rangle$,利用之前得到的 $U_f$ 和 $V$ 验证等式 $U_f (H^{\otimes n} |0\rangle \otimes H) |1\rangle = V |\varphi\rangle \otimes H |1\rangle$。
15. 对于问题 10 中定义的系统,构造扩散门 $W$ 和 Grover 算子 $WV$。
### 1.3 问题处理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开始] --> B[解决问题 1-5]
B --> C[解决问题 6-9]
C --> D[解决问题 10-15]
D --> E[结束]
```
## 2. 密度矩阵理论基础
### 2.1 引入背景
John von Neumann 和 Eugene Wigner 对量子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John von Neumann 引入了密度算子或矩阵形式来描述量子系统,这种形式虽然与 bra - ket 形式等价,但在描述量子态的统计混合方面更强大,在量子计算和信息(QCI)应用中不可或缺。
### 2.2 不同场景下的量子态测量
考虑两种场景:
|场景|量子比特状态|测量仪器|测量结果|
| ---- | ---- | ---- | ---- |
|场景 (A)|一半处于 $|0\rangle$ 态,一半处于 $|1\rangle$ 态|$S_Z = \frac{\hbar}{2} \sigma_Z$|$\langle S_Z \rangle = 0$|
|场景 (B)|处于叠加态 $|u\rangle = \frac{1}{\sqrt{2}} (|0\rangle + |1\rangle)$|$S_Z = \frac{\hbar}{2} \sigma_Z$|$\langle S_Z \rangle = 0$|
虽然两种场景下测量 $S_Z$ 的期望值相同,但当测量 $S_X = \frac{\hbar}{2} \sigma_X$ 时:
|场景|测量仪器|测量结果|
| ---- | ---- | ---- |
|场景 (A)|$S_X = \frac{\hbar}{2} \sigma_X$|$\langle S_X \rangle = 0$|
|场景 (B)|$S_X = \frac{\hbar}{2} \sigma_X$|$\langle S_X \rangle = \frac{\hbar}{2}$|
这表明两种场景并不等价。在希尔伯特空间中,任何态(计算基态或叠加态)都称为相干或纯态,而场景 (A) 描述的是不同相干态的统计混合。
### 2.3 密度算子的定义
为了同时描述纯态和混合态,引入密度算子 $\rho$:
\[\rho \equiv \sum_i p_i |\psi_i\rangle\langle\psi_i|\]
其中 $\sum_i p_i = 1$,$|\psi_i\rangle$ 是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单位向量,$p_i \geq 0$。可以将密度算子看作描述一个集合 $\{p_1, |\psi_1\rangle; p_2, |\psi_2\rangle; \cdots p_n, |\psi_n\rangle\}$,表示不同态的混合。
场景 (A) 和 (B) 可以分别用密度算子表示为:
\[\rho_A = \frac{1}{2} |0\rangle\langle0| + \frac{1}{2} |1\rangle\langle1|\]
\[\rho_B = |u\rangle\langle u|\]
### 2.4 期望值与密度算子
已知对态 $|\Psi\rangle$ 用算子 $A$ 进行测量得到的期望值 $\langle A \rangle = \langle\Psi| A |\Psi\rangle$,可以证明 $\text{Tr} \rho_A = \langle\Psi| A |\Psi\rangle$(对于纯态的证明如下):
利用完备集 $|a\rangle$ 的封闭性,有:
\[\langle\Psi| 1 A 1 |\Psi\rangle = \sum_a \sum_{a'} \langle\Psi| a\rangle\langle a|A|a'\rangle\langle a' |\Psi\rangle = \s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