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MODBUS RTU中文进阶教程:打造可扩展的工业通讯架构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3-07 14:20:40 阅读量: 41 订阅数: 22 


GE MODBUS RTU中文

# 摘要
MODBUS RTU协议作为工业通讯领域广泛使用的标准之一,本文对其实现了全面的探讨。文章首先概述了MODBUS RTU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然后详细分析了协议的数据帧结构、地址分配、错误校验等关键要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工业自动化中如何应用该协议,包括设备连接、通讯过程模拟和网络扩展技术。接着,文章介绍了MODBUS RTU编程实践,包括开发环境的搭建、编程技巧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代码实现。最后,通过模块化设计原理,提出了构建可扩展MODBUS RTU通讯架构的方案,并通过案例研究对技术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为工程师提供了深入理解MODBUS RTU协议和实施相关解决方案的全面指南。
# 关键字
MODBUS RTU;数据帧结构;地址分配;CRC校验;工业通讯;网络扩展技术
参考资源链接:[GE PLC MODBUS RTU 主站通讯指南](https://wenku.csdn.net/doc/4mcyz99o6v?spm=1055.2635.3001.10343)
# 1. MODBUS RTU协议概述
Modbus RTU协议是一种在串行通信中广泛使用的协议,主要用于工业环境中的设备间通信。RTU是Remote Terminal Unit的缩写,代表“远程终端单元”。这种协议由Modicon公司(现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一个部门)在1979年首次发布。作为一种成熟和开放的工业通讯协议,Modbus RTU以它的简单、高效和跨平台兼容性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该协议定义了控制器能够认识和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所使用的网络物理层。在Modbus RTU模式下,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进行传输,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来检测消息是否被损坏。与其他通讯协议相比,Modbus RTU以其高效率和可靠性,在众多工业应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章节将对Modbus RTU协议进行一个基础性的介绍,为理解后续章节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数据帧结构到错误校验,从通讯初始化到读写请求与响应的模拟实践,我们将逐步深入Modbus RTU的核心概念,并为读者提供实际应用的参考。
# 2. MODBUS RTU理论基础与实践
## 2.1 MODBUS RTU数据帧结构分析
### 2.1.1 数据帧格式详解
MODBUS RTU的数据帧结构是实现通讯的基础。MODBUS RTU协议数据帧没有起始和结束字符,而是以特定的格式连续传送。一个典型的MODBUS RTU数据帧包括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以及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plaintext
[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CRC校验]
```
- **设备地址**:位于数据帧的第一字节,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目标从机设备。
- **功能码**:位于设备地址后的第一字节,指示从机将执行何种操作,例如读取保持寄存器或写入单个寄存器等。
- **数据**:根据功能码的不同,该部分可以包含不同的信息,比如寄存器的地址和数量等。
- **CRC校验**:位于数据帧的最后两个字节,用于错误检测。所有字节都会参与CRC计算。
为了深入理解数据帧的结构,让我们模拟一个MODBUS RTU请求帧。假设我们要从设备读取从地址0x03开始的10个寄存器的内容。
```plaintext
[01][03][00 03][00 0A][14 FA]
```
- **设备地址(01)**:表示请求是从机地址为1的设备。
- **功能码(03)**:表示读取保持寄存器的操作。
- **数据(00 03)**:表示从寄存器地址0003开始读取。
- **数据(00 0A)**:表示读取的寄存器数量为10个。
- **CRC校验(14 FA)**:计算得到的CRC值,用于检验数据帧的完整性。
### 2.1.2 功能码的作用和分类
MODBUS RTU协议定义了一系列的功能码来执行不同的操作。功能码的分类和作用是如下:
- **01-0F**:用于读取设备的各种状态和寄存器值。
- **10**:用于读取指定数量的寄存器值。
- **14-1E**:用于写入单个或多个寄存器。
- **20-2B**:用于执行不同的控制器功能,如记录开关、读写事件计数器等。
每个功能码后面跟随的数据字节和意义都不同,但它们都遵循相同的结构规则和错误检测机制。理解每个功能码的具体用途,对于构建有效的通讯请求至关重要。
## 2.2 MODBUS RTU地址与错误校验
### 2.2.1 设备地址的分配和寻址模式
在MODBUS RTU网络中,每个从属设备都需要一个唯一的设备地址。地址范围通常从0x00到0xFF(0到255)。地址分配通常遵循以下规则:
- 地址0x00是广播地址,用于向所有从属设备发送消息,但不期待任何响应。
- 地址0x01到0xFF用于特定从属设备的标识。
根据应用需求,设备地址的分配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使用某些自动化工具进行分配。
在进行通讯前,必须确认每个设备的地址,并确保网络中的地址唯一,避免冲突。
### 2.2.2 CRC校验的计算和验证
CRC校验是MODBUS RTU通讯中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关键步骤。CRC校验码通过一个特定的多项式进行计算,可检测出数据帧中的奇数位错误、偶数位错误、小于或等于两个字节长度的突发错误以及所有单字节长度的错误。
CRC计算步骤大致如下:
1. 对数据帧中的每个字节的每一位进行运算。
2. 使用一个预定义的多项式,例如0xA001,进行模2除法。
3. 所得余数即为CRC值,附加到原始数据帧的末尾。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帧将被以同样的多项式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结果为零,则表示传输过程中未出现错误。如果校验失败,则意味着数据可能已被破坏。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计算CRC值:
```c
uint16_t crc16(uint8_t *buffer, uint16_t buffer_length, uint16_t crc) {
for (int i = 0; i < buffer_length; ++i) {
crc ^= buffer[i]; // XOR byte into least sig. byte of crc
for (int j = 8; j != 0; --j) { // Loop over each bit
if ((crc & 0x0001) != 0) { // If the LSB is set
crc >>= 1; // Shift right and XOR 0xA001
crc ^= 0xA001;
}
else // Else LSB is not set
crc >>= 1; // Just shift right
}
}
return crc;
}
// 假设buffer是包含MODBUS RTU帧的数组,buffer_length是其长度,初始化crc为0xFFFF开始计算
uint16_t crc = crc16(buffer, buffer_length, 0xFFFF);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计算得到的`crc`值转换为两个字节,并附加到数据帧的末尾。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帧后,执行相同的CRC计算,并与接收到的CRC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数据完整性。
## 2.3 MODBUS RTU通讯过程模拟
### 2.3.1 串行通讯的初始化设置
在使用MODBUS RTU协议进行串行通讯时,必须对串行设备进行适当的初始化设置。这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在大多数情况下,MODBUS RTU通讯采用的是9600波特率,无奇偶校验位,1个起始位和1个停止位,但具体设置应与网络中的设备兼容。
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在Linux系统中设置串行通讯参数: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termios.h>
int set_interface_attribs(int fd, int speed, int parity) {
struct termios tty;
memset(&tty, 0, sizeof tty);
if (tcgetattr(fd, &tty) != 0) {
fprintf(stderr, "error %d from tcgetattr", errno);
return -1;
}
cfsetospeed(&tty, speed);
cfsetispeed(&tty, speed);
tty.c_cflag = (tty.c_cflag & ~CSIZE) | CS8; // 8-bit chars
// disable IGNBRK for mismatched speed tests; otherwise receive break
// as \000 chars
tty.c_iflag &= ~IGNBRK; // disable break processing
tty.c_lflag = 0; // no signaling chars, no echo,
// no canonical processing
tty.c_oflag = 0; // no remapping, no delays
tty.c_cc[VMIN] = 0; // read doesn't block
tty.c_cc[VTIME] = 5; // 0.5 seconds read timeout
tty.c_iflag &= ~(IXON | IXOFF | IXANY); // shut off xon/xoff ctrl
tty.c_cflag |= (CLOCAL | CREAD); // ignore modem controls,
// enable reading
tty.c_cflag &= ~(PARENB | PARODD); // shut off parity
tty.c_cflag |= parity;
tty.c_cflag &= ~CSTOPB;
tty.c_cflag &= ~CRTSCTS;
if (tcsetattr(fd, TCSANOW, &tty) != 0) {
fprintf(stderr, "error %d from tcsetattr", errno);
return -1;
}
return 0;
}
int main() {
int serial_port = open("/dev/ttyUSB0", O_RDWR);
if (serial_port < 0) {
fprintf(stderr, "Error %i fr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