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导向与资源管理中的干扰管理技术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7 01:40:43 阅读量: 2 订阅数: 11 


5G系统设计:架构与关键技术解析
# 通信网络中的干扰管理与资源优化
## 1. 先进编码调制技术
### 1.1 SWCM 技术优势
信号传输中的分层编码调制(SWCM)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它通过信号处理实现了对期望和干扰码字某些层的更灵活解码,相比非分层方案能达到更高的传输速率。交错传输允许更长的码字在多个层上发送,为不同接收器解码期望或干扰码字提供了分集和鲁棒性。链路级和系统级模拟定量地展示了这些优势。SWCM 的基本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可由现成的编码实现,如用于 OFDM MIMO 系统的 3GPP LTE Turbo 码,也可使用 3GPP NR 采用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无需进行结构修改。
在 2×2 MIMO Ped - B 干扰信道中,平均干扰噪声比(INR)为 15 dB 时,对 SWCM 和传统方案的链路级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目标块误码率(BLER)为 10% 时,SWCM 的信噪比(SNR)增益比目前行业广泛使用的 MMSE - IRC 高 10.1 dB,比 3GPP Release 12 NAICS 接收器(IAD)高 6.1 dB。在系统级性能方面,在 3GPP Release 12 NAICS 评估假设下,资源利用率为 60% 时,SWCM 在小区边缘的性能比 MMSE - IRC 高 71.5%,比 IAD 高 38.6%。
### 1.2 FQAM 干扰管理方案
对于先进的编码和调制技术,可通过干扰信号的调制来设计载波间干扰(ICI)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使用新型调制(频率和正交幅度调制,FQAM)的主动干扰设计方案,作为一种物理层干扰管理技术。采用 FQAM 时,ICI 的统计分布变为非高斯分布,比高斯噪声能实现更高的速率,因为当接收器将干扰视为噪声进行解码时,高斯噪声是 ICI 作为加性噪声的最坏情况分布。
## 2. 大规模 MIMO 动态 TDD 系统中的干扰缓解
### 2.1 大规模天线阵列优势与挑战
基站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是大幅提高网络容量的有前景的方法。它具有诸多优势:能显著提高容量,尤其是为多用户服务时;根据随机矩阵理论,当天线数量趋于无穷大时,不相关噪声和多径衰落的影响会消失;可极大提高波束的方向性,减少旁瓣干扰;由于大阵列增益,能显著降低辐射能量。
然而,频分双工(FDD)在大规模 MIMO 系统中的应用面临挑战,因为信道估计需要大量的导频开销和反馈。时分双工(TDD)因其信道互易性特点,对大规模 MIMO 系统具有很大吸引力,而且灵活的 TDD 设计可调整上下行容量分配,增加频谱灵活性。但这种设计会引入强交叉链路干扰(CLI)问题,例如一个小区的下行传输可能干扰相邻小区的上行接收,两个相邻小区的用户设备(UE)之间也可能存在 CLI,且由于 UE 移动性,UE - to - UE 干扰更难处理。
### 2.2 LTE 和 5G 中的干扰缓解措施
在 LTE Release 12 中,引入了增强干扰缓解和流量自适应(eIMTA)技术,根据小区内的上下行业务情况支持上下行配置更改,以提高用户平均分组吞吐量。应对 CLI 的解决方案包括:对固定和灵活时隙进行额外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对灵活时隙进行增强的上行功率控制。
在 5G NR 中,动态 TDD 变得更加重要,可通过减少帧对齐时间来提高用户平均分组吞吐量并实现低延迟,且时间资源的传输方向可半静态或动态更改。目前正在提出基于协调波束成形和调度、先进收发器、功率控制、感知机制等的 CLI 管理解决方案。
### 2.3 动态 TDD 配置选择
大规模 MIMO 动态 TDD 系统中,动态 TDD 架构的灵活性可用于对抗干扰。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 小小区层应使用哪个传输路径(上行/下行)进行训练?
- 应按什么顺序分配上下行时隙,以防止波束成形的 CLI 同时匹配负载分布?
基于以下观察结果来选择动态 TDD 配置:
- 在 TDD 大规模 MIMO 系统中,使用下行导频(SD)引入的导频开销非常高,因此使用大量天线时,应在上行(SU)进行信道训练以避免高开销。
- 单天线基站或天线数量较少的基站可选择上行或下行进行信道训练。
- 通过正确选择每个时隙的传输路径,可避免导频污染效应导致的对其他小区用户的波束成形干扰。
- 必须防止灵活 TDD 部署产生的强 CLI(特别是基站 - 基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