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聚集现象分析与解决策略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2 02:12:18 阅读量: 2 订阅数: 7 


数据挖掘进展:应用与理论方面
# 公交聚集现象分析与解决策略
## 1. 公交聚集现象概述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公交时刻表常常不稳定,尤其是那些发车间隔在 10 分钟或更短的高频线路。在这类线路中,发车间隔(车辆到达或出发的时间间隔)的规律性比公交车准点到达站点更为重要。由于线路的高频率运行,可能会导致多辆公交车在同一路线上形成车队。
具体来说,当一辆公交车出现小的延误时,下一站的乘客数量会增加。这会使公交车在该站的停靠时间(即公交车在站点停留的时间段)变长,进而导致公交车进一步延误。而后面的公交车乘客会减少,停靠时间缩短且不会延误。这种情况会像滚雪球一样持续下去,最终在路线的某个点,两辆公交车会在同一站点相遇,形成车队,如图 1 所示。
这种现象有多种称呼,如曼谷效应、公交编队、车辆配对、发车间隔不稳定、公交聚集(Bus Bunching,简称 BB)等,后续我们统一使用公交聚集这一称呼。
公交聚集现象会带来诸多问题:
- 公交车进一步延误
- 公交车满载
- 乘车舒适度降低
- 乘客在站点等待时间变长
- 等待乘客数量增加
- 资源需求增大
- 时刻表可靠性降低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乘客流失到其他交通方式或运输公司。
## 2. 研究目标与方法
### 2.1 研究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利用自动车辆定位(AVL)历史数据来确定公交聚集现象发生的原因。公交聚集现象通常始于公交车站的发车间隔偏差(HD)。我们希望在给定路线的行程中找到频繁且有规律的 HD 事件序列,即那些公交活动(如乘客上车)会使发车间隔不规则性不断扩大的站点。这些站点序列所代表的路线区域被称为聚集黑点(Bunching Black Spots,简称 BBS),在这些站点发生 HD 事件后,很有可能在后续站点引发公交聚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