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收集的车载通信技术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7 01:37:55 阅读量: 3 订阅数: 4 


5G赋能车载通信与网络技术解析
### 基于能量收集的车载通信技术解析
#### 1. 能量收集(EH)车载通信性能评估
在车载通信领域,能量收集技术的应用为解决通信中的能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验证一些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效率,研究人员在双选择性车载信道下进行了模拟。其中,动态功率分配(DPS)作为一种基准方案被用于性能比较,它会均匀分配发射功率,并在每个时隙优化功率分配因子 ρk。
研究发现,联合功率分配与分割(JoPAS)和离散功率分配与分割(DePAS)这两种方案在速率 - 能量(R - E)区域上比 DPS 有显著提升,且 DePAS 和 JoPAS 之间的 R - E 区域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从可实现的平均速率性能来看,与 DPS 相比,JoPAS 和 DePAS 在满足相同能量收集(EH)要求的同时,能提高信息解码(ID)的平均速率,特别是在需要大量 EH 时,这种优势更为明显。这是因为 DPS 仅利用信道状态信息(CSI)来优化功率分配因子,而功率分配并未根据 CSI 进行调整。此外,DePAS 的可实现平均速率接近 JoPAS,但复杂度要低得多。
#### 2. 车载网络中的 EH 中继技术
#### 2.1 EH 中继技术的背景与优势
将同时无线信息与功率传输(SWIPT)和协作中继相结合产生了 EH 中继技术,这一技术有望推动绿色 5G 通信的发展。5G 无线网络旨在容纳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如汽车、卡车或高速列车等。然而,这些设备的高速移动会导致无线通信信道出现显著变化和性能下降。协作中继技术可以利用不同用户设备经历的不同衰落条件,形成协作分集,从而减轻这种变化的影响。另外,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不足也是一个挑战,许多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人口稀少的地区,基站(BS)和路侧单元(RSU)稀少,新建成本高。中继技术已被证明可以提高蜂窝系统的能量效率并扩展覆盖范围,同时车辆往往会形成集群,这使得它们有可能作为协作中继参与通信。EH 中继技术为车辆提供了参与协作中继的激励,而无需消耗自身的功率。
#### 2.2 EH 中继相关工作概述
| 通信方向 | SWIPT 方法 | 中继模式 | 中继选择 | 中继协议 |
| --- | --- | --- | --- | --- |
| 单向 | TS & PS | HD | 无 | AF |
| 单向 | TS | FD | 无 | AF & DF |
| 单向 | N/A | FD | 无 | AF |
| 单向 | PS | HD | SRS | AF |
| 单向 | PS | FD | 无 | AF |
| 双向 | PS | FD | GRS | AF |
由于 EH 中继目前还无法直接处理信号携带的信息,因此需要通过基于时间切换的中继(TSR)或基于功率分割的中继(PSR)协议来协调 EH 和信息处理(IP)。接下来将从两个角度回顾不同的 EH 中继方案:一是中继操作模式(半双工 HD 或全双工 FD);二是中继参与模式(随机或最优选择中继参与)。
#### 2.3 HD 和 FD EH 中继
传统上,大多数研究集中在 HD EH 中继上,每个传输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继使用 SWIPT 接收来自源的信号;在第二阶段,中继使用第一阶段收集的能量将信号转发到目的地。近年来,也对具有 SWIPT 的 HD 中继网络的吞吐量进行了研究。
随着硬件和/或软件自干扰缓解方法的突破,FD 中继网络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在许多场景中,它们比 HD 中继网络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在这些系统中,中继能够进行 FD 操作,即通过共享无线电资源同时接收和发送信号。理论上,吞吐量可以接近传统无 EH 中继网络的两倍。但考虑到实际问题,如自干扰和不同的 TS/PS 设计,需要更仔细地研究 FD EH 中继网络的性能。
以下是几种不同的 FD EH 中继方案:
- **FD - TSR - I**:采用时间切换因子 α ∈[0, 1],将长度为 T 的每个传输周期根据 α 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 t ∈[0, αT ),中继仅进行 EH;在第二阶段 t ∈[αT, T ),中继同时接收和处理来自源的信息,并使用放大转发(AF)或解码转发(DF)中继协议将其转发到目的地。可以通过单变量优化技术获得使网络吞吐量最大化的全局最优 TS 因子 α。
- **FD - TSR - II**:每个传输周期分为两个均等的阶段。与 FD - TSR - I 不同,在第一个半周期,中继仅进行 IP;在第二个半周期,中继在转发第一阶段接收到的信息的同时,收集源发送信号携带的能量。由于中继在第二阶段不接收信息,因此环回自干扰实际上有利于网络性能。
- **FD - PSR**:中继可以不间断地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在中继处,根据功率分割因子 ρ 将接收到的信号分别用于 EH 和 IP。
通过模拟比较了这三种方案的端到端容量,参数设置如下:源发射功率为 30 dBm,S - R 和 R - D 信道的平均路径损耗为 - 60 dB,所有信道响应假设遵循瑞利衰落,噪声功率为 - 90 dBm。结果表明,在较强的环回自干扰下,FD - TSR - II 优于其他两种方案;在较弱的环回自干扰下,FD - TSR - I 和 FD - PSR 表现更好。为了确保公平比较,将 FD - TSR - II 的环回自干扰信道增益设置为 - 15 dB,FD - TSR - I 和 FD - PSR 设置为 - 60 dB。所有方案都优于 HD TS 中继,而 FD - PSR 实现的平均容量明显高于 FD - TSR - I 和 FD - TSR - II。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