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流程的自动化发现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1:50:01 阅读量: 1 订阅数: 5 


业务流程管理:第12届国际会议论文集
### 混合流程的自动化发现
#### 1. 引言
流程模型在捕捉业务运营组织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选择合适的流程建模语言时,声明式和过程式的二分法至关重要。对于变化性高、结构不那么清晰的流程,声明式语言能更简洁地描述;而过程式流程建模语言则更适合描述结构稳定的流程。然而,很多情况下,一个流程可能部分更适合用声明式,部分更适合用过程式来描述。
声明式建模方法不明确规定活动执行的具体顺序,而是强调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任何符合这些约束的行为都是允许的。在活动组合多样的场景中,声明式方法能产生更简单的流程逻辑表示,例如Declare、DCR Graphs和SCIFF等具体的声明式建模技术。
实践表明,混合流程建模技术比完全声明式或过程式的建模技术更具吸引力。混合建模指在同一模型中同时使用过程式和声明式的建模元素,这两种建模范式能自然地适配不同类型的流程行为。对于高度灵活的流程部分,声明式建模能简洁描述;对于高度结构化的部分,过程式描述更简单。因此,对于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部分的流程,混合模型能提供简洁的描述。
本文开发了一种从事件日志中自动生成混合模型的技术,这是一项创新,因为现有技术只能生成过程式或声明式的流程模型。该技术能根据处理的轨迹性质灵活选择过程式或声明式挖掘方法,避免了传统流程挖掘技术生成的“意大利面条式”复杂模型。
#### 2. 混合模型的语义
本文关注的混合模型中,过程式和声明式部分包含在不同的子流程中,这与“灵活性口袋”概念有相似之处。混合流程由一个过程式或声明式的顶级流程组成,顶级流程可能包含一些原子活动和子流程。每个子流程可以是过程式或声明式的,并且可能包含自己的子流程。
在本文中,过程式模型使用Petri网,声明式模型使用Declare。子流程被视为原子的,即子流程启动后,控制权从父流程转移到该子流程,在子流程完成之前,不能执行其他活动。子流程只有在可接受状态下才能完成,具体的可接受状态取决于所使用的语言。对于Petri网,意味着达到最终标记;对于Declare模型,意味着没有违反约束条件。在混合模型的语言中,子流程的开始和完成被视为静默转换,即日志中不会有子流程的开始和完成事件,这表明子流程只是为了提高对流程的理解,而不是实际执行流程的一部分。
#### 3. 发现混合流程模型
下面详细介绍发现混合流程模型的步骤:
- **区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事件**:
- 首先,将日志中的事件分为两个不同的集合:一个包含在结构化上下文中发生的事件,另一个包含在非结构化上下文中发生的事件。
- 使用上下文分析技术来区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事件。具体步骤为:确定每个事件的唯一前驱和后继的数量。根据用户定义的阈值(实验中使用4),如果一个事件的前驱和后继数量都很多,则认为该事件是非结构化的;如果一个事件的前驱或后继数量较少,则认为该事件是结构化的。
- 推理依据:如果一个事件有大量的前驱和后继,说明该事件发生的规则约束较少,适合用声明式模型;如果一个事件的前驱和后继数量都较少,可能更容易用过程式建模,例如作为序列或从少量选项中选择。如果一个事件的前驱数量少但后继数量多,可能是结构化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后面跟着非结构化序列,或者后面有大量选项可供选择,这种情况应视为结构化事件并进行过程式建模。同理,如果一个事件的后继数量少但前驱数量多,可能是结构化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前面是非结构化序列,或者是从大量选项中合并的事件,也应视为结构化事件并进行过程式建模。
- **将日志划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序列**:
- 上下文分析得到两个集合:包含结构化事件的集合和包含非结构化事件的集合。
- 通过解析日志,当一个事件与其前一个事件不属于同一集合时,开始一个新的序列,从而识别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序列。
- 之后,方法分为两个分支,分别处理结构化子日志和非结构化子日志。
- **查找和挖掘过程式子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