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对象交互框架与数据流网络代理替换机制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9 10:47:52 阅读量: 3 订阅数: 18 

### 智能对象交互框架与数据流网络代理替换机制解析
#### 1. 智能对象交互框架
在普适计算领域,智能对象和智能环境是核心概念。物联网让越来越多的日常物品能够连接到互联网或云服务,但服务依赖网络基础设施,易出现故障,且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让普适应用在无需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做出集体决策成为了研究方向。
##### 1.1 自描述对象
将必要信息搭载在对象上,使其能够在本地进行自发决策,避免远程通信,这类对象被称为“自描述”对象。这些信息可以存储在对象的 RFID 标签中,与传统仅存储远程信息引用的 RFID 标签不同,这里会放入额外信息以辅助基本决策,同时也能有效利用标签有限的存储空间。
##### 1.2 应用示例
- **家具组装**:以 IKEA 的可组装家具为例,重要部件使用 NFC 标签进行自我描述。用户使用阅读器扫描标签,可获取部件信息,还能得到相邻部件的提示。NFC 手机可作为便携式阅读器,其应用程序能独立提供此服务。
- **废物管理**:对废物物品进行自我描述,如说明其成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分类。例如,能检测出塑料瓶放入玻璃垃圾桶的情况,避免污染。
##### 1.3 推理类型
根据不同领域,推理可分为支持性(Pro)和反对性(Against)。在家具组装领域,推理是支持性的,推荐寻找相邻部件;而在废物管理领域,推理是反对性的,用于检测不相容情况。
##### 1.4 方法原则
- **集中式方法**:领域知识存储在服务器或外部数据库中,普适应用的对象每次进行推理都需参考该中央知识库,需要有通信基础设施来传输数据。现有的包含引用的 RFID 标签就是这种方法的示例。
- **分布式方法**:领域知识分散存储在物理空间的设备中,如 RFID/NFC 等被动接近通信标签。这些标签内存有限,手持阅读器计算能力也有限,因此需要高效的上下文表示来实现最佳性能。
- **本文方法**:提出了一种在资源受限的分布式环境中编码知识以进行推理的框架。推理可在本地进行,无需参考中央知识库。框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物品自我描述编码方法,只要标签信息按此格式存储,通用算法即可在不同领域重复使用。该框架类似于物联网,但更像是本地物联网(InoT),因为推理可在本地智能对象间进行,无需网络通信。
##### 1.5 推理模型
以一个包含 10 个重要属性 {p1, p2, ... p9, p10} 的示例领域 D 为例,部分属性之间存在不相容性。用图 G 表示这些属性的知识,每个属性为一个顶点,不相容属性间有边相连。
| 属性 | 不相容属性 |
| ---- | ---- |
| p1 | - |
| p2 | p4 |
| p3 | p7, p5, p6, p9, p10 |
| p4 | p2, p8 |
| p5 | p7, p3, p10 |
| p6 | p3 |
| p7 | p5, p3, p10 |
| p8 | p4 |
| p9 | p3 |
| p10 | p3, p5, p7 |
物品的 RFID 标签按 {属性 : 不相容属性} 的格式存储信息。例如,具有属性 p3 的物品,标签信息为“p3 : p5, p6, p7, p9, p10”。若物品有多个属性,则对各属性的字段进行合并。当物品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