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材料界面强度建模与超声辅助挤出研究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4 00:34:20 订阅数: 15 

### 聚合物材料界面强度建模与超声辅助挤出研究
在当今材料科学领域,对于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旨在开发出性能更优、更环保的材料。本文将聚焦于两类重要的研究: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丙烯(PP)多层注塑件的界面强度建模,以及两种热致液晶聚合物(LCP)共混物的超声辅助挤出。
#### 一、PBS/PP多层注塑件界面强度研究
##### 1.1 研究背景
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生物基塑料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这些生物基塑料在机械性能、化学耐久性和加工性能方面存在不足。聚丙烯作为一种传统的石油基塑料,具备良好的性能。三明治注塑成型是一种平衡环保性能和实用性能的有效方法,即将生物基塑料封装在聚丙烯皮层中。但注塑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皮层和芯层之间的界面强度。
##### 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材料**:皮层材料为日本聚丙烯公司的PP,熔体指数为30g/10min(230°C,2.16kg);芯层材料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不同熔体指数(8 - 150g/10min,230°C)的PP和增容剂的混合物,根据组成分为A、B、C、D四个样品。
- **试样制备**:使用50吨超高速共注塑成型机(UM50)制备哑铃形试样(175x10x3 mm³),用于剥离和划痕测试。
- **测试方法**
- **180°剥离测试**:将皮层从芯层剥离,测量粘合力。
- **划痕测试**:使用符合ASTM D7027 - 05 / ISO 19252的划痕测试仪,在不同划痕速度下逐渐增加法向载荷,估计临界分层载荷,并使用数字显微镜观察划痕沟的宽度和深度。
- **数值模拟**:使用商业软件LS - DYNA进行有限元模拟,假设靠近皮层的0.1mm薄区域为界面层,通过调整临界应力或应变值,使模拟的剥离载荷与实验值匹配。
| 样品 | 芯层PP熔体指数(g/10min) |
| ---- | ---- |
| A | 8 |
| B | 30 |
| C | 100 |
| D | 150 |
mermaid图如下:
```mermaid
graph LR
A[制备试样] --> B[180°剥离测试]
A --> C[划痕测试]
B --> D[测量粘合力]
C --> E[估计临界分层载荷]
C --> F[观察划痕沟]
D --> G[数值模拟]
E --> G
F --> G
```
##### 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形态与界面结合**:较高熔体指数的芯层PP倾向于形成基体并覆盖PBS区域,有助于皮层和芯层之间的强界面结合,理论上应导致更高的剥离强度。但材料D的熔体指数增加时,剥离强度降低,无法用此机制解释。
- **划痕测试结果**:材料C在划痕测试中显示出最大的临界分层载荷。划痕速度越高,临界分层载荷越高,但快速变形可能导致更大的损伤,从而降低临界分层载荷。
- **模拟分析**
- **划痕测试模拟**:首先忽略分层,模拟划痕过程中不同划痕速度下的应力和应变历史。较高的划痕速度导致较小的残余应变,这与PP的屈服应力对应变率的依赖性有关。模拟显示,高速划痕时,划痕探针在法向方向上的移动较浅,从而带来更高的临界分层载荷。
- **剥离测试模拟**:通过模拟确定界面强度,使模拟的剥离载荷与实验值匹配。结果表明,应变定义的准则更能合理描述界面层的选择性破坏。
#### 二、两种热致液晶聚合物共混物的超声辅助挤出研究
##### 2.1 研究背景
液晶聚合物(LCP)具有高度取向的纤维状结构,使其在纤维和注塑件中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一些LCP共混物通过改善LCP原纤化可实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