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计算:下一代云计算的探索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9 10:45:19 阅读量: 6 订阅数: 7 

# 雾计算:下一代云计算的探索
## 1. 雾计算的基本概念与架构
雾计算设备具备智能特性,能够判断应用请求是否需要云计算层的介入。对于实时、低延迟服务的请求,如直播、智能交通监控和智能停车等,由雾计算设备、连接的工作站和小型存储单元来处理。而对于需要半永久和永久存储,或涉及历史数据集的广泛分析的请求,如社交媒体数据、照片、视频、医疗记录和数据备份等,这些设备则充当路由器或网关,将请求重定向到核心云计算框架。
雾计算平台的通用架构通常分为三层:
- **顶层**:由高端计算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施驱动的核心云计算模块。
- **中间层**:包含多个雾实例,每个雾实例由多个雾计算设备组成。雾实例通过一个或多个云网关与云框架相连,且每个雾实例仅服务于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地点。
- **底层**:位于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这些设备根据地理位置进行聚类,每个区域由特定的雾实例提供服务。
## 2. 雾计算是否能替代云计算
答案是否定的。雾计算更像是云计算的附加技术,是一种使能技术。从雾计算和云计算所服务的不同类型应用来看,它们相互补充,共同为终端用户带来一种新的计算技术体验,既能满足网络边缘实时、低延迟应用的需求,又能支持核心云计算框架进行复杂分析和长期数据存储。
## 3. 雾计算与其他计算范式的比较
### 3.1 雾计算与边缘计算
雾计算基于经典的边缘计算模式,但两者存在细微而显著的差异:
| 比较项 | 边缘计算 | 雾计算 |
| --- | --- | --- |
| 处理方式 | 高度依赖设备内的本地化服务请求处理,将计算能力引入终端设备,如手机和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 赋予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额外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终端设备收集的数据定期发送到这些设备进行处理。 |
| 优点 | 确保更高的操作独立性,减少故障点。 | 减轻终端节点的初步计算和决策负担,降低对终端节点持续或频繁供电的需求。 |
| 缺点 | 需要终端设备持续实时对应用请求进行分类和处理,消耗大量能量;缺乏集中核心,难以获取全局数据和趋势分析。 | 架构的故障点比边缘计算更多。 |
以智能停车场系统为例,在边缘计算平台中,停车传感器自行评估停车位状态,并在状态改变时直接向相关信号柱发送消息;而在雾计算解决方案中,停车传感器仅定期将停车位状态报告给最近的路由器或网络交换机,由雾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并指示信号柱切换状态。
### 3.2 雾计算与云计算
雾计算是云计算的非平凡扩展,两者在虚拟化原理上相似,但在多个维度存在差异:
| 比较项 | 云计算 | 雾计算 |
| --- | --- | --- |
| 计算位置 | 大部分计算、存储和管理任务在集中式数据中心完成。 | 计算功能靠近网络边缘的中间层进行,该层由异构的“智能”设备组成,具备小规模临时存储能力。 |
| 覆盖范围 | 能够访问更广泛区域的数据,进行全局数据分析。 | 适合进行特定位置的数据分析,但难以提供系统的全局概述。 |
| 服务延迟 | 服务特定位置的应用请求时,传输和服务延迟较高。 | 能够为对延迟敏感的应用请求提供近实时服务。 |
| 规模与组成 | 通常由数千台高性能服务器和数据存储单元组成。 | 依赖路由器、交换机和接入点等网络设备,具备额外的处理能力和有限的存储。 |
| 网络带宽 | 需要高带宽网络连接。 | 部分服务可在终端设备不连接互联网的情况下提供,但涉及云计算核心的服务仍需互联网连接。 |
| 部署 | 需要详细而复杂的规划。 | 部署、组织和连接更具临时性,所需规划较少。 |
| 操作人员 | 需要专业领域专家的高度介入。 | 尤其是在维护阶段,所需人工干预较少。 |
### 3.3 雾计算与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的特点是通过互联网为移动设备提供支持,存储主要在远离终端设备的服务器中进行。常见的移动计算范式包括移动边缘计算(MEC)和移动云计算(MCC):
- **移动云计算(MCC)**:计算在中央云数据中心进行,与雾计算架构相似,但中间层为移动计算层,每个区域由单独的移动网络服务,通过切换机制支持设备移动性。
- **移动边缘计算(MEC)**:服务器位于网络边缘,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多,可由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充当,但缺乏全局计算框架,难以进行跨地理区域的数据聚合分析。
雾计算可以看作是MCC和MEC的混合体,部分处理在网络边缘进行,其余由核心云计算模块完成。但从技术角度看,雾计算并非简单的两者集成,它在云层和网络边缘之间增加了一个独立的计算和存储层,该层的处理设备经过专门设计和制造。
## 4. 雾计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