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空口非正交多址接入性能评估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7 01:22:09 阅读量: 3 订阅数: 8 


5G NOMA技术及其应用解析
### 5G新空口非正交多址接入性能评估
在5G通信技术中,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对于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不同场景下NOMA技术的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 1. 低到中等频谱效率场景
在低到中等频谱效率下,不同场景有各自典型的仿真案例。
- **mMTC场景**:典型案例为仿真案例1和2。
- **案例1**:有两个接收天线,采用TDL - A信道模型,其延迟扩展较短,频率响应较为平坦。假设叠加用户之间平均信噪比相等。在理想信道估计下,无论12个还是24个用户共享时频资源,不同NOMA方案的链路性能曲线相似。目标误块率(BLER)为10%时,12个和24个用户所需的信噪比分别约为 - 6.8 dB和 - 6.5 dB。PDMA性能略差,因其互相关略高于其他基于线性扩频的NOMA方案。尽管单用户频谱效率仅为0.1 bps/Hz,但24个用户叠加时总频谱效率可达2.4 bps/Hz。不同NOMA方案使用不同类型的接收器,如MMSE硬干扰消除(MMSE hard IC)、MMSE混合干扰消除(MMSE hybrid IC)等,但单用户频谱效率低时性能相似。这是因为用户间平均信噪比相同,但各信道在每个接收天线经历独立衰落,用户间信噪比差异显著,且用户数据码率和调制阶数低,简单接收器也能利用远近效应先成功解码强用户数据,再解码弱用户数据。
- **案例2**:同样有两个接收天线,采用TDL - C信道模型,具有较长的多径延迟,是频率选择性信道。单用户频谱效率为0.2 bps/Hz,12个用户叠加时总频谱效率达2.4 bps/Hz。使用多种接收类型,如MMSE硬IC、MMSE混合IC等。在理想信道估计下,BLER = 0.1时,6个或12个用户时不同NOMA方案的链路级性能相近,所需信噪比分别为 - 5.0 dB和 - 4.5 dB。PDMA性能略差,原因与案例1相同。不同NOMA方案性能相当的原因是单用户频谱效率相对较低,码率远低于母码率,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简单的MMSE硬IC接收器也能利用远近效应解码数据。案例2单用户频谱效率是案例1的两倍,一般低频谱效率时所需信噪比与频谱效率成正比,但案例2中BLER = 0.1所需信噪比仅比案例1高2 dB,这是因为TDL - C是频率选择性信道,资源元素的信噪比差异大,远近效应更显著,有利于各类接收器,但此优势基于理想信道估计,且仅适用于低到中等频谱效率,频率选择性通常会降低信道估计性能并增加解码器负担。
- **uRLLC场景**:典型案例为案例14和16。
- **案例14**:有四个接收天线,采用TDL - C信道模型。单用户频谱效率为0.1 bps/Hz,6个和12个用户叠加时总频谱效率分别为0.6 bps/Hz和1.2 bps/Hz。在理想信道估计下,BLER = 0.001时,只要配置合适,不同方案性能相似,所需信噪比约为 - 11 dB。LCRS性能略逊于其他NOMA方案,因为有四个接收天线,基于符号扩频的方案(如MUSA、RSMA等)的接收器可联合码域和空间域进行用户间干扰抑制,而LCRS接收器只能进行空间域区分。
- **案例16**:与案例14有两点不同,载波频率为4 GHz(案例14为700 MHz),信道模型为TDL - A(案例14为TDL - C)。在理想信道估计下,目标BLER = 0.001时,只要配置合适,多数方案性能相似,6个和12个用户所需信噪比约为 - 8 dB。LCRS性能仍略逊。TDL - A信道频率相对平坦,SNR在码块内波动不大,而TDL - C是频率选择性信道。uRLLC子载波间隔为60 kHz,远宽于mMTC的15 kHz,传输带宽是mMTC的4倍,频率选择性和远近效应更明显,所以案例14中BLER = 0.001所需信噪比约比案例16低3 dB。
- **eMBB场景**:典型案例为案例18。有四个接收天线,采用TDL - A信道模型,载波频率为4 GHz。单用户频谱效率为0.1 bps/Hz,12个和24个用户叠加时总频谱效率分别为1.2 bps/Hz和2.4 bps/Hz。在理想信道估计和合适配置下,多数方案性能相似,目标BLER = 0.1时所需信噪比约为 - 12.5 dB。LCRS性能略差,原因与案例14类似,其接收器只能进行空间域区分。
总体而言,在低到中等频谱效率操作下,对于mMTC/eMBB/uRLLC场景,在理想信道估计、平均信噪比相等、频率/定时偏移为0、预分配多址签名的条件下,不同NOMA方案的性能差异不显著,与接收器类型和码率无关。
#### 2. 高频谱效率场景
在高频谱效率下,不同场景也有相应的典型仿真案例。
- **mMTC场景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