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左边缘话题与句内话题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9 12:00:52 阅读量: 9 订阅数: 22 AIGC 

# 日语中的左边缘话题与句内话题解析
## 1 话题标记元素位置的误解
在以往的认知中,像某些树形结构所假定的那样,话题标记元素仅会出现在句子的左边缘位置。然而,这种假设是错误的。实际上,话题化可以应用于任何位置的任何元素,只不过句内出现的话题往往会被解读为具有对比性含义。而且,类似的树形结构无法提供一种将句法结构映射到预期语义解释或信息结构的机制。
## 2 话题推导的初步探讨
### 2.1 不同类型句子的对比
在组合范畴语法(CCG)框架下,我们来对比无话题句子(主格标记主语)和泛化句子(“话题化”主语)的推导过程。观察以下两组句子:
- **句子(5a)**:Uma - wa ninjin - o taber - u.(马 - 话题标记 胡萝卜 - 宾格 吃 - 现在时。“马吃胡萝卜。”)
- **句子(5b)**:Uma - ga ninjin - o tabete - ir - u.(马 - 主格 胡萝卜 - 宾格 吃 - 进行时 - 现在时。“马正在吃胡萝卜。”)
在句子(5a)中,“吃”这个谓词属于种类/个体层面,其主语强烈倾向于用话题标记“wa”。若用主格“ga”标记,句子会有详尽列举的解读。而在句子(5b)中,“正在吃”是典型的阶段层面谓词,用“ga”标记的主语会向听者的信息状态引入新的话语指称。若这些指称在话语或情境中已经存在或可推断出来,则可以用“wa”标记。不过,直接将主语的“wa/ga”标记与种类/个体层面谓词和阶段层面谓词的区分联系起来是值得怀疑的。
### 2.2 疑问词与话题标记
再看下面的问答对:
- **问题(6a)**:Nani - ga/*Nani - wa ninjin - o taber - u - no?(什么 - 主格/ - 话题标记 胡萝卜 - 宾格 吃 - 现在时 - 疑问。“什么吃胡萝卜?”)
- **回答(6b)**:Uma - ga/*?Uma - wa tabe - masu.(马 - 主格/ - 话题标记 吃 - 现在时。“马吃。”)
在正常情况下,疑问词及其回答(即焦点)不能用话题标记,无论它们出现在种类/个体句子还是阶段层面句子中。Buring(1999)认为焦点值等于问题的值,是一组命题(世界),而话题值本质上是“类型化”的焦点值,即一组命题集。这种焦点/话题的语义定义与Hajičová、Partee & Sgull(1998)提出的限制器/核域区分的观点类似。
### 2.3 组合范畴语法的规则
我们假设对范畴语法有一定了解,这里仅回顾分析所需的一些规则。组合范畴语法(CCG)是一种轻度上下文敏感的形式体系,定义了一组组合规则,能灵活处理标准和非标准的表层成分结构(包括无界依存关系),同时保持直接组合性。对我们来说,CCG中只有三条连接规则是相关的:
- **规则(7a)**:X/Y:f Y:a → X:fa ;Y:a X\Y:f → X:fa
- **规则(7b)**:X/Y:g Y/Z:f → X/Z:gf ;Y\Z:f X\Y:g → X\Z:gf
- **规则(7c)**:X:a → T\(T/X):λf.fa 或 T/(T\X): λf.fa
规则(7a)是函数应用规则,按规范顺序连接表达式。例如,及物动词与宾语结合形成动词短语,再与主语结合形成句子。规则(7b)是函数组合规则,允许主函数与从属函数结合形成新的函数。规则(7c)是类型提升规则,将参数范畴X转换为作用于X的函子,用于处理后续章节中广泛的话题化表达式。
### 2.4 话题标记“WA”的范畴定义
我们将话题标记“WA”的范畴定义如下:
```plaintext
X - WA := STop/(S\X): TOP(x) [P(x) ∧ Q(x)]
- WA := (STop/(S\X))\X 其中X = NP, PP, 或S
限制器 (X) 核域 (S\X)
```
“WA”的范畴将待话题化的表达式(如普通名词)提升为一个函子,它接受一个开放命题,从而产生一个具有话题 - 评论结构的(主句)句子。范畴为X的话题化表达式对应于限制器(即信息更新的位置),而句子中范畴为S\X的其余部分代表核域,它会更新或向由前者指定的上下文添加信息。最终,“WA”的范畴会形成一个包含话题运算符的三方信息结构。
### 2.5 句子推导示例
以句子(5a)为例,其推导过程如下:
```plaintext
Uma - wa ninjin - o taber - u
STop/(S\NP):horse NPObj:carrots (S\NPSub)\NPObj:eat
TOP x[horse(x)∧P(x)]
应用
S\NPSub:λx.eat(carrots)(x)
应用
STop: TOPx [horse(x)∧eat(grass)(x)]
```
不过,这种推导虽然正确展示了如何组合性地推导带话题的句子,但没有反映出“WA”的上下文变化潜力所暗示的信息更新的动态过程。由于日语是一种词头后置的语言,函子通常反向应用于参数,推导需要所有元素从一开始就存在,尽管通过提升话题化表达式的范畴可以部分改善非增量性问题。而且,处理器不需要提前知道核域中与话题化表达式对应的空位的位置和范畴,因为话题助词的范畴包含了对空位的未指定范畴说明。
为了实现信息更新的时间线性,我们希望设计一种增量(从左到右)的解析和解释策略。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话题句子的句法解析过程,并展示如何从得到的句法结构中获得话题句子的解释(如三方结构)。
## 3 话题 - 评论结构的证明网方法
### 3.1 证明网理论基础
近年来,理论和计算语言学领域提出了许多证明网方法。我们采用Morrill(2000,2004)倡导的范畴证明网分析。证明网理论基于Lambek范畴语法,其推导通常通过连接的相继式演算来呈现,如下是一些类型逻辑语法的基本假设:
- **规则(10a)**:A → A (恒等规则)
- **规则(10b)**:
- \L:Γ → A ;Δ(B) → C ;A, Γ → B ;则 Δ(Γ, A\B) → C
- \R:Γ → A\B
- **规则(10c)**:
- /L:Γ → A ;Δ(B) → C ;Γ, A → B ;则 Δ(B/A, Γ) → C
- /R:Γ → B/A
- **规则(10d)**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