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钟同步与人员定位技术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0:11:44 阅读量: 2 订阅数: 7
PDF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链路质量估计研究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钟同步与人员定位技术解析 ## 1. 时钟同步算法实验 ### 1.1 测试平台实验设置 在时钟同步相关研究中,进行了测试平台实验。实验采用了 11 个 Telos B 节点,其中 1 个作为根节点,另外 10 个作为普通节点。在软件层面构建了一个线性拓扑结构,根节点位于一端。根节点和所有普通节点的 UserINT 端口连接到一个触发源,该触发源每两秒发出一次触发信号。当根节点接收到触发信号时,会发送当前时间;而其他节点则会将该时刻的上下限发送到 PC 端。为避免无线信道拥塞,采用 USB 端口进行串行通信与 PC 端交互。 ### 1.2 与仿真结果对比 通过实验得到了相关数据,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图 7 展示了 10 个节点(不包括根节点)的误差边界情况。图 8 则对测量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误差边界的变化在初始的瞬态状态(图 8(a))和长时间后的稳态状态(图 8(b))都与仿真结果紧密匹配。不过,实验中的平均误差边界比仿真结果略高(9 - 13%)。第一跳的误差边界为 9.2 个时钟滴答,在 32768.5Hz 的时钟频率下,这相当于 280.0 微秒,并且误差边界大致与到根节点的跳数距离成正比。 ### 1.3 改进的时钟估计及与 FTSP 对比 为了提高时钟估计性能,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在每个消息中,除了包含全局时间的下限外,还增加了当前的全局时间估计值。对于时钟估计,采用了一种常见的方法:每个节点考虑接收和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隔,制作一个(本地时间,全局时间)对的表格,并使用线性回归来获取估计值。 图 9 展示了 10 节点线性拓扑结构中第一跳的上下限和估计值情况,纵轴表示与全局时间的误差。由于上下限是确定性边界,上限误差始终为正,下限误差始终为负,而估计值则分布在零附近。图 10 对比了所提出的算法和 FTSP 在 10 跳线性拓扑结构中每一跳的平均估计误差。可以观察到,在近距离时,所提出算法的平均误差与 FTSP 相当;在远距离时,所提出算法的性能比 FTSP 提高了多达 40%(在第 10 跳时,分别为 1.54 和 2.65 个时钟滴答,提高了 42%)。 ## 2. 相关时钟同步工作 ### 2.1 区间同步方法 时钟同步算法与区间同步方法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致力于解决时间同步问题,例如 Marzullo 和 Owicki 研究了每个时间服务器返回包含真实时间的区间,通过在多个时间服务器之间交换消息来最小化区间长度的问题。Blum 等人对该算法进行了修改以适用于传感器网络,并提高了平均情况性能。Römer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组织网络的区间同步算法。Schmid 和 Schossmaier 在给定传输延迟边界和漂移边界等性能参数的假设下提供了边界。本研究首次尝试仅根据硬件组件规格中容易获得的信息来给出边界,当拥有更多关于硬件和环境的信息时,有望进一步改进结果。 ### 2.2 凸多边形与时钟函数估计 使用凸多边形和将时钟函数估计为其切线的方法最早由 Duda 等人提出,并由 Berthaud 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一些工作设计了最优和近似算法来保留成为支撑的约束条件。这些工作大多假设时钟漂移是恒定的,而本算法在确定边界线时采用了相同的思想,但不做恒定漂移假设。 ### 2.3 延迟补偿与其他相关算法 延迟补偿的概念在一些研究中已有讨论。本研究在有界漂移波动假设下扩展了这些结果,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 MAC 层时间戳的方法。由于 MAC 层时间戳将传输延迟降低到几微秒,时钟漂移成为同步的主要问题,因为许多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和成本限制使用具有较大漂移的普通晶体振荡器而非 TCXO 或 OCXO。 FTSP 通过线性回归高精度地估计时钟漂移和偏移,假设在短时间内漂移恒定。GTSP 通过调整逻辑时钟速率来最小化相邻节点之间的局部误差,基于对相邻节点时钟漂移的估计。PulseSync 通过引入脉冲式传播模式提高了远距离跳数的性能。后两者的研究包含了关于性能(包括准确性)的收敛性和最优性结果,但这些结果要么是渐近的,要么是在恒定漂移和有界传输延迟假设下的概率性结果。本研究则专注于确定性准确性保证,并且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可以与这些算法结合以获得良好的估计效果。 ### 2.4 温度补偿方法 Schmid 等人提出了一种补偿温度变化导致的漂移变化的方法,这本质上是 TCXOs 功能的软件实现。每个节点使用板载温度传感器制作一个存储温度和相对漂移对的表格,当表格中有足够的条目时,节点可以高精度地估计漂移并进行补偿,而无需与其他节点通信。本算法与这种方法是正交的,因为较小的漂移波动边界可以实现更严格的误差边界,因此,任何减少漂移波动并提供确定性保证的技术都可以提高所提出算法的准确性保证。 ### 2.5 时钟同步算法总结 所提出的时钟同步算法能够提供确定性的准确性保证。其主要思想是找到满足通过通信因果关系获得的所有约束条件的时钟函数的上下限。虽然该思想与经典的区间同步方法类似,但不做恒定漂移或可忽略传输延迟等简化假设。通过实验证明,由于有界漂移波动假设
corwn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赠100次下载
继续阅读 点击查看下一篇
profit 400次 会员资源下载次数
profit 300万+ 优质博客文章
profit 1000万+ 优质下载资源
profit 1000万+ 优质文库回答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郑天昊

首席网络架构师
拥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某大厂,主导AWS云服务的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工作,后在一家创业公司担任首席网络架构师,负责构建公司的整体网络架构和技术规划。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赠100次下载
百万级 高质量VIP文章无限畅学
千万级 优质资源任意下载
千万级 优质文库回答免费看
立即解锁

专栏目录

最新推荐

【RedisDesktopManager 2021.0网络问题诊断】:一文搞定连接故障处理

![【RedisDesktopManager 2021.0网络问题诊断】:一文搞定连接故障处理](https://docs.opnsense.org/_images/redis_general.png) # 摘要 RedisDesktopManager 2021.0是一个功能丰富的客户端工具,旨在简化Redis数据库的管理和操作。本文首先概述了RedisDesktopManager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随后介绍了网络基础知识和诊断技术,包括TCP/IP协议栈、常用网络诊断工具以及网络故障类型分析。接着,本文详细阐述了RedisDesktopManager的网络连接机制,包含连接配置、初始化过程

CUDA与AI:结合深度学习框架进行GPU编程的深度探索

![CUDA与AI:结合深度学习框架进行GPU编程的深度探索](https://media.licdn.com/dms/image/D5612AQG7Z5bEh7qItw/article-cover_image-shrink_600_2000/0/1690856674900?e=2147483647&v=beta&t=9Zg4MqIqf3NmEbTua7uuIAOk2csYGcYj9hTP7G5pmKk) # 摘要 本文介绍了CUDA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应用与深度学习框架的集成。首先,概述了CUDA编程基础,包括其架构、内存模型以及线程组织管理。接着,探讨了深度学习框架的基本概念及其GP

TSI578与PCIe技术比较:揭示交换模块设计的未来趋势

# 摘要 TSI578与PCIe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首先概述了PCIe技术的发展历程、架构和性能特点。随后,详细介绍了TSI578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及其性能优势,并与传统PCIe技术进行了比较。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交换模块设计面临的挑战及其创新策略,特别是在TSI578技术的应用下。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PCIe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并对TSI578与PCIe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字 TSI578;PCIe技术;数据传输;性能分析;交换模块设计;技术实践应用 参考资源链接:[TSI578串行RapidIO交换模块:设计与关键技术](https://we

dnSpy-ne实用技巧大公开:快速解决反编译难题

# 摘要 本文旨在提供dnSpy工具的综合指南,从基础使用到高级应用,再到实际案例分析。dnSpy是一个流行的.NET反编译器和调试工具,能够加载、编辑和反编译.NET程序集。本文首先概述dnSpy的基本功能,然后详细介绍其用户界面布局、面板配置以及.NET架构的理解。接着,探讨了dnSpy的高级功能,如代码编辑、调试、字节码操作、代码重构和优化。此外,本文还探讨了dnSpy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漏洞发现和修复、第三方库管理,以及逆向工程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最后,通过实战案例分析,分享了dnSpy的使用技巧、问题解决方法和学习心得,旨在帮助读者提高使用dnSpy的效率和技能。 # 关键字

数控机床精度问题诊断与解决:专家经验分享与实战技巧

![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测及补偿.zip](https://wx2.sinaimg.cn/large/9b30df69ly1hocg6k87d4j210t0dwacr.jpg) # 摘要 数控机床精度问题是影响加工质量和机床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分析了数控机床精度问题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在理论基础部分,探讨了设计、制造、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对数控机床精度造成的影响,并对加工质量和机床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评估。针对诊断方法,文章比较了传统与现代诊断技术,并强调了维护管理中诊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包括机械精度调整、数控系统优化在内的解决策略,以及精度保持和提高的措施。文章最后通过实战案例分析,

Havok与VR_AR的未来: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的秘籍

#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Havok引擎及其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Havok引擎的核心特性,如物理模拟技术和动画与模拟的集成,并通过VR游戏和AR互动应用的具体实例展示了其在VR_AR环境中的应用。接着,本文探讨了沉浸式体验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原理和交互技术,并分析了构建沉浸式体验时面临的技术挑战。最后,文章展望了Havok引擎与VR_AR技术的未来,预测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与Havok结合的新趋势,以及沉浸式体验的潜在发展方向。 # 关键字 Havok引擎;VR_AR;物理模拟;沉浸式体验;交互技术;跨平台开发 参考资源链接:[深入浅出Havok物

【塑性响应理解】:OW-AF模型与复合材料相互作用分析

![【塑性响应理解】:OW-AF模型与复合材料相互作用分析](https://cdn.comsol.com/wordpress/2015/06/yeoh-ogden-uniaxial-test-equibiaxial-test.png) # 摘要 本文系统介绍了塑性响应基础及OW-AF模型的理论与应用。首先概述了塑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对OW-AF模型的构建过程和与传统理论的对比进行了详尽分析。文章着重探讨了该模型在复合材料领域的适用性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模型参数的确定、塑性流动的模拟及其在特定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探讨了OW-AF模型的数值实现与验证,包括数值计算方法的选择、模拟结

【OGG高可用性部署】:Oracle 11g中OGG高可用性的终极指南

![【OGG高可用性部署】:Oracle 11g中OGG高可用性的终极指南](https://community.cisco.com/t5/image/serverpage/image-id/29520i35A96B5AFAF9BC6B/image-size/large?v=v2&px=999) #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Oracle GoldenGate (OGG) 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其高可用性部署的策略和实践。首先,本文简要概述了OGG技术及其在确保数据复制高可用性中的作用。接着,详细介绍了OGG的安装与配置过程,强调了系统环境要求和数据库兼容性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分析了OGG的高可用性部署策

信号完整性分析实战:NE5532运放模块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

![NE5532](https://michaelfidler.com/articles/preamp-design/line-input-design/910seriesvgc350.png) # 摘要 信号完整性是电子工程中的关键考量,特别是在高速电路设计中。NE5532作为一款高性能运算放大器,其信号完整性分析对于确保电路设计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信号完整性的基础理论,并针对NE5532运放模块,从理论基础、仿真分析到实践应用,深入研究了信号完整性的各个方面。通过对NE5532运放模块的电路设计和实现,以及信号完整性测试和验证的探讨,本文提出了针对NE5532运放模块信号完整

【物联网接入解决方案】:H3C无线物联网部署与管理秘籍

![【物联网接入解决方案】:H3C无线物联网部署与管理秘籍](https://www.cisco.com/c/dam/en/us/support/docs/security/identity-services-engine/216330-ise-self-registered-guest-portal-configu-19.png) # 摘要 物联网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本文从物联网接入基础、硬件部署、设备管理与接入控制、数据传输与优化,以及H3C物联网解决方案案例研究等多个方面,对物联网的实现过程和关键实施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无线物联网硬件部署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