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聚合物薄膜与压缩成型工艺的性能研究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4 00:34:22 阅读量: 2 订阅数: 14 

### 纳米聚合物薄膜与压缩成型工艺的性能研究
#### 纳米聚合物薄膜的纳米力学测量
在纳米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对纳米尺度材料行为的研究愈发重要。这主要归因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尺寸的不断减小,以及对纳米机械传感器开发的浓厚兴趣。因此,纳米尺度下材料的尺寸和受限效应备受关注。
以往对聚合物薄膜性能的研究多采用准热力学模式,通过测量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来推断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关联材料的动力学。然而,薄膜厚度和受限效应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常见的刚度测量方法有薄膜起皱、自由漂浮薄膜的恢复以及纳米压痕法等,但纳米压痕法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纳米压头时,由于针尖下复杂的应力场和悬臂梁精确校准的需求,数据解释较为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经典气泡膨胀法的技术,将其几何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并利用AFM测量气泡形状。通过跟踪气泡随时间的生长,可获得不同时间和温度下的蠕变柔量曲线。
##### 实验方法
研究选用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S)和聚碳酸酯(PC)三种材料,其具体性质如下表所示:
| 材料 | Mw (g/mol) | PDI | Tg(°C) |
| --- | --- | --- | --- |
| PVAc | 157x10³ | 2.73 | 30.6 |
| PS | 994x10³ | 1.07 | 98.8 |
| PC | 47x10³ | 2.55 | 141.0 |
制备薄膜时,采用旋涂法将聚合物溶液涂覆在云母片上。溶液浓度范围为0.05% - 7% w/w,溶剂分别为甲苯(用于PVAc和PS)或氯仿(用于PC)。旋涂速度为2000 rpm,时间为30秒。
气泡吹制的模板是尺寸为5mm x 5mm的氮化硅过滤器,其顶层有规则排列的通孔,直径为5微米或1.2微米。支撑层有大通道,便于空气自由流向通孔。
制备过程如下:
1. 让聚合物/云母体系干燥后,刮去薄膜边缘,将复合物缓慢浸入室温水浴中。
2. 待整个薄膜漂浮在水面上,将干净的模板浸入水中,从水面上提起聚合物薄膜。
3. 将薄膜在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5K的空气烘箱中退火15分钟,使其粘附在过滤器表面。
4. 通过在模板边缘刻划薄膜,用AFM测量刻痕的台阶高度来确定薄膜厚度。
5. 将涂覆好的模板装入专门为AFM设计的压力室中,通过控制器、K型热电偶和可变电压变压器控制压力室温度,使其在实验过程中稳定在±0.2K。
6. 在过滤器下方施加压缩空气,使孔上的聚合物薄膜膨胀,用AFM以间歇接触模式测量气泡形状随时间的变化。
mermaid格式流程图如下:
```mermaid
graph LR
A[制备聚合物溶液] --> B[旋涂到云母片上]
B --> C[干燥]
C --> D[刮去边缘并浸入水浴]
D --> E[模板提起薄膜]
E --> F[退火]
F --> G[测量薄膜厚度]
G --> H[装入压力室]
H --> I[施加压缩空气]
I --> J[AFM测量气泡形状]
```
##### 分析方法
平板在均匀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板厚、板(孔)半径、最大挠度和板的形状等。对于圆形板,当挠度较小或厚度相对于挠度较大时,板的抗弯能力显著,采用板理论分析较为合适。在本研究中,气泡变形较大,处于膜极限状态,弯曲贡献较小,此时膜近似有效,应力与压力、薄膜厚度和膜的曲率半径相关:
\[
\sigma_{11} = \sigma_{22} = \frac{PR}{2t_0}
\]
双轴变形或应变与气泡几何形状的关系为:
\[
\varepsilon_{11} = \varepsilon_{22} = \frac{s - 2R_0}{2R_0}
\]
\[
s = 2R\sin^{-1}(\frac{R_0}{R})
\]
\[
R^2 = (x - a)^2 + (y - b)^2
\]
其中,s为气泡的弧长,$R_0$为膜膨胀前的半径(即孔半径),R为曲率半径,x和y为气泡轮廓的x位置和高度数据,a和b为非中心圆的偏移常数。
柔量D由应变与相应应力的比值给出:
\[
D = \fr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