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车联网通信挑战与物理层技术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7 01:37:54 阅读量: 3 订阅数: 5 


5G赋能车载通信与网络技术解析
### 5G 车联网通信挑战与物理层技术解析
#### 1. 5G 车联网通信挑战
在 5G 车联网(VCN)中,高速移动环境使得 5G 车联网通信(5G - VehC)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信道测量和信道建模两个方面。
##### 1.1 信道测量挑战
- **测量平台建立困难**:传统基于虚拟天线阵列(VAA)的大规模 MIMO 测量方法在 5G - VehC 中不再可行。因为 VAA 测量要求单天线在信道相干时间内移动到所有所需位置,但 5G - VehC 大规模 MIMO 的动态快速时变环境导致信道相干时间极短,无法完成 VAA 测量。因此,可能需要采用基于真实天线阵列(RAA)的方法,这将显著增加测量成本,并且需要精确复杂的大天线阵列校准。如果考虑毫米波频段,还需采用电子精确控制的喇叭天线 RAA,进一步增加了信道测量的难度和成本。
- **复杂特性测量不足**:3D 非平稳性是 5G - VehC 信道的独特属性。虽然测量已从多个角度揭示了 3D 非平稳性的存在,但不足以支持对其进行准确建模,例如簇/散射体在时间和空间域中的纠缠生灭过程。5G - VehC 信道测量应能准确描述信道分量的延迟、角度扩展和时间变化,迫切需要建立联合时空频的 5G - VehC 信道测量策略。
以下是信道测量挑战的总结表格:
|挑战类型|具体问题|影响|解决方案方向|
| ---- | ---- | ---- | ---- |
|测量平台建立|VAA 测量不可行,需采用 RAA|增加成本和校准难度|研发更高效的天线阵列技术和校准方法|
|复杂特性测量|3D 非平稳性测量不足|难以准确建模|建立联合时空频测量策略|
##### 1.2 信道建模挑战
- **测量数据极度有限**:由于 5G - VehC 场景的独特性,测量平台的建立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校准后的几何绕射模型(GBDM)构建感兴趣的 5G - VehC 通信场景,以获得相对合理的信道特性,然后结合几何随机模型(GBSM)建立合适的信道模型。
- **3D 非平稳性建模困难**:现有的非平稳性建模工作要么在单一域(如时间/空间域)进行建模,要么在二维域(如时空/时频域)进行建模,而 3D 非平稳性的建模非常有限,如何正确建模 3D 非平稳性仍是一个开放问题。
- **分区空间相关性建模缺失**:5G - VehC 大规模 MIMO 表现出明显的 3D 非平稳性,导致信道空间相关性在天线阵列上具有区域化特性。然而,当前大规模 MIMO 仍使用传统 MIMO 信道中的线性空间相关性建模,缺乏分区空间相关性建模的研究。
下面是信道建模挑战的 mermaid 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信道建模挑战] --> B[测量数据有限]
A --> C[3D 非平稳性建模困难]
A --> D[分区空间相关性建模缺失]
B --> E[使用 GBDM 和 GBSM 结合建模]
C --> F[探索 3D 非平稳性建模方法]
D --> G[开展分区空间相关性建模研究]
```
#### 2. 5G 车联网物理层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车辆与无线通信的结合成为新兴趋势,对车联网的安全和移动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与传统(准)静态通信相比,车联网中的无线信道更加复杂,具有大多普勒和明显的非平稳性,这使得 5G 车对万物(V2X)通信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应对恶劣的信道条件并实现高数据速率,需要探索一些先进的物理层(PHY)技术。
##### 2.1 现有通信方案及核心技术
目前,专用短程通信(DSRC)是车联网通信中广泛应用的解决方案,它基于 IEEE 802.11p 标准开发。在物理层,IEEE 802.11p 采用与 IEEE 802.11a 相同的帧结构、调制方案和训练序列,但将时域参数加倍以适应室外车联网场景,其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核心 PHY 技术。虽然 DSRC 可以提供双向短(或中)程可靠的车对基础设施(V2I)和车对车(V2V)通信,但可实现的数据速率非常有限,可能无法满足许多新兴车联网应用(如视频/图像传输和自动驾驶)的需求。
因此,长期演进车联网(LTE - V)或蜂窝车对万物(C - V2X)结合了蜂窝通信和车辆间自组织连接的优势,被视为当前车联网通信发展的新星。与 DSRC 相比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