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网络通信与编码技术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6 01:48:54 阅读量: 3 订阅数: 11 

### 量子网络通信与编码技术解析
#### 量子定向耦合器与激发转移
量子定向耦合器(QDC)在量子网络通信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个由六个位点组成的QDC,其通道间耦合常数为特定值。在一个双通道系统中集成该耦合器后,激发在其中的时间演化呈现出特定规律。例如,当N = 7时,激发会从输入端口(s, 1)转移到输出端口(d, N),转移时间为t = θ (时间以特定单位Q"计)。
#### 二维和三维量子网络中弯曲的影响
在大规模量子信息处理(QIP)和网络中,如同传统网络一样,高效的复杂信号操作(如路由、分割、切换等)需要更高维度的几何排列。弯曲在二维或三维配置中处于核心地位,近期有研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 **形式主义**
- 考虑一个由N个相同位点组成的二维排列,假设初始处于真空状态,待转移的量子比特状态准备在第一个位点。激发在弯曲链中的动力学由哈密顿量描述:
\[
\hat{H} = \hat{H}_0 + \hat{V}(\theta)
\]
其中,\(\hat{H}_0\)是对应于未弯曲链(即\(\theta = 0\))的未受扰动哈密顿量:
\[
\hat{H}_0 = \sum_{j = 1}^{N} \epsilon_j \hat{a}_j^{\dagger} \hat{a}_j + \sum_{j = 1}^{N - 1} K_{j, j + 1} (\hat{a}_j^{\dagger} \hat{a}_{j + 1} + \hat{a}_{j + 1}^{\dagger} \hat{a}_j)
\]
\(\hat{V}(\theta)\)是与弯曲相关的扰动。
- 有两种不同的中心对称忠实状态转移哈密顿量:
- **协议1**:由Banchi等人提出,\(\epsilon_j = \epsilon\),\(K_{j, j + 1} = K_0\)(\(j \neq 1, N - 1\)),\(K_{1, 2} = K_{N - 1, N} = K\)。对于给定的N,优化\(K / K_0\)的比例,使得信息在未弯曲链两端的忠实转移在时间\(T_1^{(0)}\)发生。
- **协议2**:所有位点共振,耦合沿整个链根据\(K_{j, j + 1} = K_0 \sqrt{(N - j)j}\)设计,理想情况下在时间\(T_2^{(0)} = \pi / (2K_0)\)实现完美转移。
- 在许多量子网络的物理实现中,相邻位点之间的耦合与它们的空间分离直接相关。弯曲附近的非最近邻相互作用会增强,对于不太尖锐的弯曲,扰动主要由角位点\(\alpha\)的一阶邻居之间的耦合决定,扰动可表示为:
\[
\hat{V}(\theta) = g(\theta) (\hat{a}_{\alpha - 1}^{\dagger} \hat{a}_{\alpha + 1} + \hat{a}_{\alpha + 1}^{\dagger} \hat{a}_{\alpha - 1})
\]
引入比率\(\eta = g / K_{max}\)(\(K_{max} \equiv \max\{K_{l, m}\}\))来分析链的动力学。哈密顿量(2.83)保持激发数不变,系统在演化过程中限制在希尔伯特空间的单激发子空间。计算基可选择为\(\{|j\rangle\}\),初始状态\(|\psi(0)\rangle = |1\rangle\),使用协议i时,激发在时间t占据第N个位点的概率为\(|\langle N | \hat{U}(t) |\psi(0)\rang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