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排序与二叉树数据结构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8 00:03:31 订阅数: 7 

# 高级排序与二叉树数据结构解析
## 一、高级排序算法
### 1.1 快速排序性能分析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但不同版本的性能有所差异。简单版本的快速排序在处理已排序(或逆序排序)的数据时,性能仅为 $O(N^2)$。而更高级的版本采用三数取中法来选择基准元素,即取子数组的第一个、最后一个和中间元素的中位数作为基准。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已排序数据下 $O(N^2)$ 性能的问题。
### 1.2 三数取中分区法
三数取中分区法在确定中位数的同时,会对左、中、右元素进行排序。这种排序方式消除了分区算法内部 while 循环中对数组末尾的检查需求。快速排序通常以 $O(N * log_2N)$ 的时间复杂度运行(除了简单版本应用于已排序数据的情况)。
### 1.3 子数组排序优化
对于小于某个特定大小(截止值)的子数组,可以采用除快速排序之外的方法进行排序。插入排序通常用于对小于截止值的子数组进行排序,也可以在快速排序将整个数组排序到截止点后,对整个数组应用插入排序。
### 1.4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的速度与快速排序相近,但需要两倍的内存。
### 1.5 相关问题测试
以下是一些关于排序算法的问题测试:
|问题|选项|
|----|----|
|希尔排序的工作方式是?|a. 对数组进行分区<br>b. 交换相邻元素<br>c. 处理相隔较远的元素<br>d. 从普通插入排序开始|
|如果数组有 100 个元素,Knuth 算法将从间隔为_____开始?|待填空|
|要将插入排序转换为希尔排序,不需要做以下哪项?|a. 用 h 代替 1<br>b. 插入一个创建宽度递减间隙的算法<br>c. 将普通插入排序封装在一个循环中<br>d. 改变内循环中索引的方向|
|判断对错:通过反复将数组大小除以 2 可以为希尔排序创建一个好的间隔序列。|待判断|
|填空:希尔排序的速度大于______但小于______。|待填空|
|分区是指?|a. 将所有大于某个特定值的元素放在数组的一端<br>b. 将数组分成两半<br>c. 对数组的部分进行部分排序<br>d. 分别对数组的每一半进行排序|
|分区时,每个数组元素与______进行比较。|待填空|
|在分区中,如果数组元素等于上一题的答案,会怎样?|a. 跳过它<br>b. 根据其他数组元素决定是否跳过它<br>c. 将其放置在基准位置<br>d. 进行交换|
|判断对错:在快速排序中,基准可以是数组中的任意元素。|待判断|
|假设较大的键在右侧,分区是?|a. 左右子数组之间的元素<br>b. 左右子数组之间元素的键值<br>c. 右子数组中的左元素<br>d. 右子数组中左元素的键值|
|快速排序包括对原始数组进行分区,然后______。|待填空|
|简单版本的快速排序分区后,基准可能是?|a. 用于查找数组的中位数<br>b. 与右子数组的一个元素交换<br>c. 用作下一次分区的起点<br>d. 被丢弃|
|三数取中分区法是一种选择______的方法。|待填空|
|在快速排序中,对于一个有 N 个元素的数组,partitionIt() 方法大约会检查每个元素______次。|待填空|
|判断对错:如果在分区大小为 5 时停止分区,然后使用不同的排序方法完成排序,可以加快快速排序的速度。|待判断|
### 1.6 实验与编程项目
#### 1.6.1 实验
- 使用 Partition Workshop 小程序对 100 个逆序排序的条进行操作,观察结果是否接近排序。
- 修改 shellSort.java 程序,使其在完成每个 n - 排序后打印数组的全部内容。数组应足够小,以便其内容能显示在一行上。分析这些中间步骤,查看算法是否按预期运行。
- 修改 shellSort.java 和 quickSort3.java 程序,对适当大小的数组进行排序,并比较它们的速度。同时,将这些速度与第 3 章中的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 1.6.2 编程项目
- 修改 partition.java 程序,使 partitionIt() 方法始终使用最高索引(右侧)元素作为基准,而不是任意数字。确保该例程适用于三个或更少元素的数组。
- 修改 quickSort2.java 程序,统计排序过程中进行的复制和比较次数,然后显示总数。该程序应复制 QuickSort2 Workshop 小程序的性能,因此逆序排序数据的复制和比较次数应一致。
- 扩展编程项目 7.1,使用分区算法在不完全排序数据的情况下找到数组的中位数。
- 修改编程项目 7.2 的程序,允许选择任意元素。确定程序能够处理的最小数组大小。
- 实现基数排序,使其能够处理不同数量的数据和键中不同位数的情况。
## 二、二叉树数据结构
### 2.1 为什么使用二叉树
二叉树结合了有序数组和链表的优点。有序数组可以快速搜索特定值,但插入和删除操作较慢,平均需要移动约 N/2 个元素。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快速,时间复杂度为 $O(1)$,但查找指定元素较慢,平均需要访问 N/2 个对象,时间复杂度为 $O(N)$。二叉树则提供了快速的插入、删除和搜索功能。
### 2.2 树的基本概念
树由通过边连接的节点组成。在计算机程序中,节点通常代表诸如人、汽车零件、机票预订等实体,边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在 Java 程序中,边可能由引用表示。树通常顶部小底部大,程序操作通常从树的小端开始。
### 2.3 二叉树
我们主要关注一种特殊类型的树——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节点子节点数超过两个的更通用的树称为多路树。
### 2.4 树的术语
- **路径**:沿着连接节点的边从一个节点走到另一个节点所形成的节点序列。
- **根**:树顶部的节点,一棵树中只有一个根。从根到任何其他节点必须有且只有一条路径。
- **父节点**:除根节点外的任何节点都有一条向上的边连接到另一个节点,该节点称为其父节点。
- **子节点**:一个节点下方的节点称为其子节点。
- **叶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节点。
- **子树**:任何节点都可以被视为子树的根,子树由其所有后代节点组成。
- **访问**:程序控制到达节点并通常对节点执行某些操作(如检查数据字段的值或显示它)时,称该节点被访问。
- **遍历**:按照指定顺序访问树中的所有节点。
- **层级**:特定节点距离根节点的代数。假设根节点为第 0 层,则其子节点为第 1 层,孙节点为第 2 层,依此类推。
- **键**:对象中的一个数据字段通常被指定为键值,用于搜索项目或执行其他操作。在树图中,当圆圈表示持有数据项的节点时,通常在圆圈中显示该项的键值。
以下是树术语的关系图:
```mermaid
graph TD;
A[根] --> B;
A --> C;
B --> D;
B --> E;
C --> F;
D --> H;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