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关系模型详解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3 00:16:11 阅读量: 1 订阅数: 13 

# 实体 - 关系模型详解
## 1. 实体 - 关系模型概述
实体 - 关系(ER)模型在数据库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有简单和复杂两个定义级别。
### 1.1 简单级别
简单级别的 ER 模型是当前大多数设计工具所采用的形式,对数据库设计师与最终用户沟通数据需求十分有帮助。在这个级别,只需要用图表形式描述系统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使用数据字典中可定义的语义,并且通常会包含“弱”实体或强制/可选存在表示法等专业构造,以避免在协调设计师和用户对模型的理解时使 ER 图过于复杂。
例如,在一个视频商店的例子中,使用 Chen 符号的简单 ER 模型可以表示为:视频和客户分别作为实体“Video”和“Customer”,“rents”关系表示它们之间的多对多关联。“Video”和“Customer”实体都有一些描述其特征的属性,“rents”关系有一个“due date”属性,表示特定客户租借的特定视频必须归还的日期。
从数据库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简单形式的 ER 模型(或 UML)是数据建模和最终用户验证的首选形式。它易于学习,适用于工业和小型企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设计问题,并且可以轻松转换为 SQL 数据定义,有助于数据库的实现。
### 1.2 复杂级别
复杂级别的 ER 模型定义包含了远超简单模型的概念,包括来自人工智能语义模型和其他竞争概念数据模型的概念。在这个级别进行数据建模有助于数据库设计师在不依赖叙述性解释的情况下捕获更多语义,对数据库应用程序员也很有用,因为 ER 模型中定义的某些完整性约束直接与代码相关,例如检查数据值范围限制和空值的代码。然而,在非常大的数据模型图中,这些细节实际上会影响最终用户的理解,因此简单级别被推荐作为数据库设计验证的基本沟通工具。
## 2. 基本 ER 构造
### 2.1 基本对象
基本 ER 模型由三类对象组成:实体、关系和属性。
#### 2.1.1 实体
实体是要收集信息的主要数据对象,通常表示人、地点、事物或具有信息价值的事件。实体的特定出现称为实体实例或实体发生。例如,“Employee”、“Department”、“Division”、“Project”、“Skill”和“Location”都是实体的例子。实体在 ER 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名称写在矩形内。
#### 2.1.2 关系
关系表示一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现实世界关联,除了依赖于其关联实体外,没有物理或概念上的存在。关系可以用度、连接性和存在性来描述。最常见的关系含义由实体实例之间的连接性表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在 ER 图中用菱形表示,连接相关实体,关系名称可以写在菱形内或外面。
当关系的每一端需要一个不同的名称以明确关系时,这个名称称为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实体名称和关系名称可以明确每个实体在关系中的角色,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使用角色名称来消除歧义。例如,在递归二元关系“manages”中,使用“manager”和“subordinate”两个角色来关联单个实体的两个不同角色的正确连接性。角色名称通常是名词。
以下是关系的不同类型和特征的表格总结:
| 类型 | 描述 |
| ---- | ---- |
| 递归 | 涉及单个实体自身的关系 |
| 二元 | 涉及两个实体的关系 |
| 三元 | 涉及三个实体的关系 |
| 一对一连接性 | 一个实体实例与另一个实体的一个实例相关联 |
| 一对多连接性 | 一个实体实例与另一个实体的多个实例相关联 |
| 多对多连接性 | 多个实体实例与另一个实体的多个实例相关联 |
| 可选存在 | 实体在关系中可以存在或不存在 |
| 强制存在 | 实体在关系中必须存在 |
#### 2.1.3 属性和键
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提供关于实体的描述性细节。实体或关系中属性的特定实例称为属性值。属性构造在 ER 图中用椭圆表示,属性名称写在椭圆内。
属性分为两种类型:标识符(键)和描述符(非键)。标识符用于唯一确定实体的一个实例,例如“Employee”实体的“emp - id”属性,每个“Employee”实例的“emp - id”值都不同,在 ER 图中,键属性通常下划线表示。描述符用于指定特定实体实例的非唯一特征,例如“Employee”的“emp - name”或“job - title”,不同的“Employee”实例可能具有相同的“emp - name”或“job - title”。
键还可以分为主键和次键。主键符合标识符的定义,能唯一确定实体的一个实例;次键符合描述符的定义,不一定对每个实体实例都是唯一的。这些定义在将实体转换为 SQL 表并基于主键或次键构建索引时很有用。
有些属性可能是多值的,例如“specialty - area”,在 ER 图中用双连接线表示;有些属性可能是复杂的,例如地址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街道、城市、州和邮政编码。
以下是属性和键的总结表格:
| 类型 | 描述 |
| ---- | ---- |
| 标识符(键) | 唯一确定实体实例 |
| 描述符(非键) | 指定实体实例的非唯一特征 |
| 多值描述符 | 具有多个值的属性 |
| 复杂属性 | 可进一步细分的属性 |
| 主键 | 唯一确定实体实例的键 |
| 次键 | 不一定唯一的键 |
### 2.2 弱实体
实体有内部标识符或键来唯一确定每个实体发生,但弱实体的身份来自与其连接的“父”实体的键。弱实体通常用双边框矩形表示,这表示该实体的所有实例(发生)在数据库中的存在依赖于关联实体。例如,“Employee - job - history”是一个弱实体,它与“Employee”实体相关,特定员工的“Employee - job - history”只有在该员工的“Employee”实体存在时才能存在。
### 2.3 关系的度
关系的度是关联的实体数量。根据度的不同,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一元关系(递归关系):涉及单个实体,例如“Employee”实体的“manages”关系。
- 二元关系:涉及两个实体,例如“Employee”和“Department”之间的“works - in”关系。
- 三元关系:涉及三个实体,例如“Employee”、“Project”和“Skill”之间的“uses”关系。
下面是关系度的 mermaid 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关系):::process --> B(一元关系):::process
A --> C(二元关系):::process
A --> D(三元关系):::process
B --> E(如 Employee manages 自身):::process
C --> F(如 Employee works - in Department):::process
D --> G(如 Employee uses Skill on Project):::process
```
## 3. 总结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了实体 - 关系模型的两个级别,以及基本 ER 构造的详细信息,包括实体、关系、属性和弱实体等概念,以及关系的度的分类。这些知识对于数据库设计和建模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之间的关系。
## 4. 高级 ER 构造
### 4.1 泛化:超类型和子类型
泛化是一种将多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实体归纳为一个超类型,而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实体则作为子类型的概念。例如,“Vehicle”可以作为一个超类型,而“Car”、“Truck”和“Motorcycle”可以作为它的子类型。超类型和子类型之间存在着“is - a”的关系,即子类型“is - a”超类型的一种特殊情况。
泛化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在 ER 图中,超类型通常用一个矩形表示,子类型用与超类型相连的矩形表示,并用一条带有空心三角形的线连接超类型和子类型,空心三角形指向超类型。
以下是泛化的一个简单示例表格:
| 超类型 | 子类型 | 特殊属性 |
| ---- | ---- | ---- |
| Vehicle | Car | Number of doors, Engine type |
| Vehicle | Truck | Cargo capacity, Towing capacity |
| Vehicle | Motorcycle | Number of wheels, Engine displacement |
### 4.2 聚合
聚合是一种将多个实体组合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抽象实体的概念。例如,一个“Project”实体可以由多个“Task”实体组成,这里“Project”就是一个聚合实体,“Task”是组成它的成员实体。聚合表示了一种“part - of”的关系,即成员实体是聚合实体的一部分。
在 ER 图中,聚合通常用一个带有菱形的线连接聚合实体和成员实体,菱形靠近聚合实体。
### 4.3 三元关系
三元关系涉及三个实体之间的关联。例如,“Employee”、“Project”和“Skill”之间的“uses”关系,它表示某个员工在某个项目中使用了某种技能。三元关系不能简单地拆分为二元关系,因为它包含了三个实体之间的特定语义信息。
以下是三元关系的 mermaid 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Employee):::process --> C(uses):::process
B(Project):::process --> C
D(Skill):::process --> C
```
### 4.4 一般 n 元关系
一般 n 元关系是指涉及 n 个实体之间的关联,n 大于 3。虽然在实际应用中,n 元关系相对较少,但在某些复杂的业务场景中可能会用到。处理 n 元关系时,需要仔细分析其语义,以确保正确地表示和处理实体之间的关系。
### 4.5 排除约束
排除约束用于指定在多个子类型中,一个实体实例只能属于其中一个子类型。例如,在“Vehicle”的子类型“Car”、“Truck”和“Motorcycle”中,一个具体的车辆实例只能是其中一种类型,不能同时属于多个子类型。在 ER 图中,排除约束通常用一条带有“X”的线连接子类型来表示。
### 4.6 外键和引用完整性
外键是一个表中的字段,它引用另一个表的主键。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联,确保数据的引用完整性。例如,在“Employee”表和“Department”表中,“Employee”表中的“dept_id”字段可以作为外键引用“Department”表的“dept_id”主键,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员工所属的部门在“Department”表中是存在的。
维护引用完整性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外键:在创建表时,指定外键字段和引用的主键字段。
2. 插入数据:在插入数据时,确保外键字段的值在引用的主键字段中存在。
3. 更新数据:在更新外键字段的值时,确保新值在引用的主键字段中存在。
4. 删除数据:在删除引用表中的主键记录时,需要考虑对引用表中相关记录的影响,可以选择级联删除、设置为空或拒绝删除等操作。
## 5. 总结与应用建议
### 5.1 总结
实体 - 关系模型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多个层面的概念。简单级别的 ER 模型适用于与最终用户沟通数据需求和进行初步的数据建模,它易于学习和应用,并且可以方便地转换为 SQL 数据定义。复杂级别的 ER 模型则包含了更多高级概念,有助于捕获更多的语义信息,但可能会影响最终用户的理解。
基本 ER 构造包括实体、关系、属性和弱实体等,这些是构建 ER 模型的基础。高级 ER 构造如泛化、聚合、三元关系等则用于处理更复杂的业务场景。
### 5.2 应用建议
- 对于小型项目和与最终用户的沟通,优先使用简单级别的 ER 模型。
- 在处理复杂业务逻辑和需要捕获更多语义信息时,考虑使用高级 ER 构造。
- 在设计数据库时,要注意维护数据的完整性,特别是通过外键和引用完整性约束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通过合理运用实体 - 关系模型的各种概念和构造,可以设计出高效、灵活且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