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数据集的CNN图像特征聚类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8-17 01:31:42 阅读量: 1 订阅数: 4 

# 异构数据集的CNN图像特征聚类分析
## 1. 数据的重要性
AI和数据科学研究人员常面临数据集相关的问题,常见的是数据集规模小,这会导致模型过拟合和非最优解。医学影像数据集通常需要复杂的标签,标注工作耗时且成本高,往往无法为AI模型提供足够的训练样本。
机器学习架构在小数据集上有成功应用案例,比如在预训练网络上使用相对小的数据集进行监督式微调,能显著提升性能,这就是迁移学习。不过,由于样本大小、观测数据点和异常值等与数据集异构性相关的因素,迁移学习并不能保证模型对每个样本都有良好表现。
数据异构性在医学研究中可从三个角度分析:
- 临床角度:指观察对象的数据差异。
- 方法学角度:研究过程产生的数据异构性。
- 统计学角度:研究测量的差异。
对于AI模型,较大的异构数据集更适合训练,因为模型能从多样的样本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泛化;而较小的异构数据集会使模型仅适应观测样本集,对未参与训练的样本准确性差,泛化能力降低。为减轻小样本异构性的影响,可采用统计方法,如潜在类别分析、参数函数、因子分析和混合增长分析等,改变或去除异构样本,构建更同质的数据集。
## 2. 特征聚类分析评估异构性影响
聚类分析是研究根据对象内在特征或相似性进行分组的方法和算法。在数据集上应用聚类分析有多种技术,可识别具有共同特征的低异构性子集。在医学领域,聚类分析常用于理解患者群体和改进医学诊断。
虽然已有关于CNN模型和聚类分析的研究,但二者结合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尚未充分探讨。同时,样本维度是聚类时的一个问题,高维样本会因“维度灾难”影响聚类算法性能。因此,对CNN提取的高维图像特征进行聚类时,需要使用降维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
## 3. 提出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聚类分析评估CNN模型在大小不同的异构数据集上的表现,使用变异系数(CV)作为聚类定量指标。常见的基于CNN迁移学习的模型可分为后端模型和前端模型。后端模型负责卷积计算和特征提取,前端模型基于后端特征进行数据转换以实现预测。
具体步骤如下:
1. 对后端模型输出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CA将卷积层创建的原始特征空间降维,假设医学数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创建具有最高数据集协方差维度的新特征空间。
2. 利用前端模型的预测评估聚类数据的模型准确性,在应用该方法前,需先训练后端和前端模型。
3. 探索聚类数量和最适合提取数据的算法。若每个聚类的表现与整个数据集评估结果相似,说明后端模型泛化能力好,数据集异构性未影响模型测试准确性;反之,则说明数据异构性影响了模型性能。
4. 使用CV作为定量归一化指标,衡量聚类准确性的数据离散程度。低离散度表示训练泛化良好,目标是找到合适的CV区间,确保数据同质性和模型泛化能力。
为验证方法,测试了两个不同数据集和目标的模型:
### 3.1 PSP板与ResNet18模型
- **任务**:解决PSP板的二元分类问题,即判断是否丢弃板子。
- **模型**:采用ResNet18后端模型和全
0
0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