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世界》中的物质形而上学新解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4 01:46:23 阅读量: 2 订阅数: 2 

### 笛卡尔《世界》中的物质形而上学新解
在科学与哲学的探索历程中,笛卡尔的思想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在早期作品中对物质的新定义,展现了独特的见解,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 笛卡尔的假设与早期困境
笛卡尔在论述中提到,天文学家常因错误假设而陷入严重错误,如错误假定视差或黄道倾角等。但他所指的假设与之不同,他认为即便假设为假或不确定,也能从中得出真实确定的结论。在《方法论》中,笛卡尔试图以“错误”假设(特定几何形状构成物理物体的形式对象)的解释力说服同时代人,而非先验证明这一结论。然而,他用微粒论解释物质以取代经院哲学实体形式的纯粹工具主义论点,却在同时代人中引发了困惑。这使他意识到,必须从“首要真理”推导出物理学基础,这一任务在《沉思集》中才得以充分实现。
#### 笛卡尔对物质的新定义
早在《世界》中,笛卡尔就给出了物质的新定义。他设想一种物质,它没有土、火、气等具体形式,也没有热、冷、干、湿等性质。这种物质并非哲学家所说的“原初物质”,而是一种真实、完全坚实的物体,均匀填充巨大空间。笛卡尔对物质的这一描述,旨在将其与同时代人的观念区分开来。他从否定角度刻画构成新世界的物质实体,它既非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也不是原初物质,而是一种被上帝分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部分的、均匀延伸的实体,实际上将经院哲学家的可理解物质具体化了。
在《世界》及后续作品中,笛卡尔认为物质的“广延”或占据空间的属性是其真正的形式和本质。但在《世界》中,他并未将物质的属性视为“样式”。他认为物质中的所有倾向和性质都遵循相同的自然法则,包括经院哲学的样式和实在性质,且他觉得实在性质与样式和基于事物某方面的概念存在物并无更多实在性。在讨论元素时,他仍使用“性质”和“形式”等术语,而非“样式”。
#### “身体”与“广延”关系的歧义
笛卡尔对“身体”一词的使用存在内在歧义,这导致对其与“广延”关系的不同解读。在《规则》中,他将身体视为单个物理对象,广延是与身体的有形本质相区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强调“广延”除抽象意义外,不能表示身体之外的任何事物,它就像“数字”一样,是指现实中个体事物特征的抽象概念。
到了《沉思集》,笛卡尔从形而上学角度将广延与身体等同起来。结合《世界》中的创世故事,“身体”的含义似乎从单个物理对象转向了一般的有形实体。根据创世故事,单个物理对象是上帝分割广延实体并使其部分按照自然法则运动的产物。若身体等同于广延,那么构成单个物理对象的特定运动和配置对身体本身而言只是偶然的。因此,笛卡尔作品中的“身体”有两种不同含义,取决于对身体与广延关系的解读,其中一种含义会更受重视。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依据他的后期作品,将第二种“身体”含义(将广延实体化)回溯到早期作品。但考虑到《规则》与《世界》创作时间相近,笛卡尔在《世界》中的观点可能更接近《规则》。格雷戈里·布朗和德斯蒙德·克拉克都对物质实体仅由广延构成的标准观点提出了质疑。克拉克指出,笛卡尔在《规则》中否认身体具有广延是分析上的真理,并将后期看似矛盾的段落解释为“修辞夸张”,认为笛卡尔将广延视为物质的定义性偶然属性。虽然“定义性偶然属性”在经院哲学用法中是矛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笛卡尔遵循经院哲学用法,而且这样解读有一个明显优势:若物质并非等同于广延,而是由该属性在形而上学上定义,且不能仅依据其几何属性来理解,那么就可以引入密度概念,而笛卡尔在多处也承认有此需求。
#### 创世故事中的物质本质
通过重新审视笛卡尔在《世界》中的创世故事,结合他所处的17世纪20年代的知识背景,可以认为他假设了类似于布兰卡努斯的“绝对数量”作为所有物体共有的普遍形而上学本质,然后引入类似于数学家可理解物质的概念,作为解释物理学中变化性质的物质。这样解读的好处是,将物质实体作为广延实体的形式定义限制在形而上学领域,避免了笛卡尔关于物理物质属性的解释过于笼统和单薄,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指责。同时,笛卡尔将这种形而上学的物质概念视为数学可理解物质的基础,他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这种可理解的限定数量实体化,使其成为物理学家研究的自然物体的基本物理物质。
笛卡尔在《世界》第6章的创世故事中,首先将新宇宙以最抽象的方式呈现,即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上帝用新物质完全填充。这种物质是纯粹的广延实体,除了在长度、宽度和深度上的广延外,没有其他特征,类似于布兰卡努斯赋予形而上学家的绝对数量,在形而上学层面,物质的本质就是一般的广延,没有任何分割,大小不确定。它还被描述为完全坚实,笛卡尔将其等同于相邻部分的相对静止。
这个创世故事的第二步是上帝将潜在可分的物质实际分割成许多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部分,结果类似于布兰卡努斯所说的数学物质——限定的可理解物质。这就是笛卡尔在科学著作中所说的“物质”和“物质实体”。与形而上学家的物质不同,这种物理物质是有限定的且会发生运动。实际上,创世故事的第三步,即物质部分开始运动,似乎与上帝对形而上学物质的分割是同时进行的。可以想象笛卡尔笔下的几何学家上帝通过运动产生线条,将坚实、静止的广延实体分割成部分并使其运动。至此,笛卡尔从形而上学(对不变存在的研究)过渡到了物理学(对变化的研究),从由所有物体共享的抽象、普遍本质(广延的形而上学形式)定义的物质,转向了单个物体以及与苏亚雷斯的物理本质或实体形式类似的机械对应物。这种机械物理本质,即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