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使用类型:从浅尝辄止到广泛涉猎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7 02:04:04 阅读量: 3 订阅数: 2 

# 社交网络使用类型:从浅尝辄止到广泛涉猎
## 1. 社交网络使用研究背景
近年来,社交网络平台(SNSs)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在线服务之一。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创建个人资料,分享生活点滴,社交网络的兴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印象管理、友谊表现与身份构建;网络与网络结构;线上/线下社交网络与社会资本;隐私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社交网络研究不断发展,采用了更多样的方法探索新问题。例如,在印象管理和身份构建方面,研究发现Facebook上朋友资料的内容会影响他人对用户的看法,且SNSs上的身份构建与匿名在线环境不同,更能反映人们线下生活。在友谊网络研究中,发现个人资料上的好友数量与吸引力和外向性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同时白人用户的友谊网络可能更具种族和民族同质性。
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倾向于将SNS使用视为非此即彼的现象,要么关注单一平台的使用,要么只考虑是否使用过任何SNS,而忽略了用户使用强度的差异。
## 2. 频率与多样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关键因素
### 2.1 频率研究
部分学者开始关注SNS使用频率。Joinson在研究Facebook使用动机时,通过平均每周花费的时间和访问频率来衡量使用程度,发现女性平均访问Facebook的频率高于男性,但在平台上花费的时间无性别差异。Barker在研究大学生使用SNS的动机时,将使用频率作为解释因素,但未分析其与其他变量的关联。Steinfield等人开发了“Facebook强度量表”,发现使用强度会增加桥接社会资本。
### 2.2 多样性研究
目前研究大多未考虑社交网络使用的多样性,通常只关注单一平台,假设各平台的使用情况可相互替代。但实际上,不同SNS吸引不同的用户群体,具有不同的设计和功能。例如,Facebook主要用于维护社交关系,而LinkedIn更适合建立专业网络。因此,将所有SNS用户归为一类并将一个平台的研究结果推广到其他平台可能存在问题。
## 3. 社交网络使用类型
为了更精细地研究SNS使用,我们提出综合考虑用户访问SNS的频率和经常使用的SNS数量,构建了一个二维矩阵的SNS参与类型:
| 使用频率 | 仅使用一个SNS | 使用多个SNS |
| --- | --- | --- |
| 偶尔使用 | 浅尝者(Dabblers) | 体验者(Samplers) |
| 经常使用 | 忠实者(Devotees) | 广泛涉猎者(Omnivores) |
- 浅尝者:仅偶尔使用一个SNS。
- 体验者:访问多个SNS,但都不经常使用。
- 忠实者:经常使用一个SNS。
- 广泛涉猎者:访问多个SNS,且至少经常使用其中一个。
## 4. 研究方法
### 4.1 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美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2 - 3月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进行调查。该学校在校园种族多样性方面排名靠前,是研究不同人群如何使用在线服务的理想场所。调查基于该校所有学生都需参加的一年级写作课程进行,参与率较高。为避免在线问卷可能带来的偏差,采用纸质问卷,问卷包含了受访者的互联网使用情况、人口统计学背景等详细问题。
### 4.2 变量测量
- **自变量**:包括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年龄、性别、种族、父母教育程度)、生活状况(是否与父母同住、是否能在朋友或家人家上网)、互联网使用经验(每周上网时间、上网年限)和互联网技能(通过27个关于互联网相关术语理解程度的问题构建)。
- **因变量**:通过询问受访者对六个SNS(Bebo、Facebook、Friendster、MySpace、Orkut、Xanga)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经验,构建SNS使用类型的五分类变量。此外,还创建了两个二进制因变量:一个衡量SNS使用频率(将浅尝者和体验者归为0,忠实者和广泛涉猎者归为1),另一个衡量SNS使用多样性(将浅尝者和忠实者归为0,体验者和广泛涉猎者归为1)。
### 4.3 分析方法
首先报告SNS使用类型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以及不同人口统计学背景下的差异。由于SNS使用类型是分类变量,采用多项逻辑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使用频率和多样性的差异,并控制各种因素。同时,使用两个单独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统计学因素、互联网使用背景和经验以及在线技能与SNS使用频率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 5. 样本描述
研究涉及的1060名一年级学生具有多样性。其中56%为女性,44%为男性,平均年龄为18.4岁,大多数为18或19岁。不到一半的学生为非西班牙裔白人,近30%为亚裔或亚裔美国人,约18.8%为西班牙裔。学生家庭背景多样,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父母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以下,20%的学生父母没有大学学位。超过一半的学生通勤上学并与父母同住。
样本的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情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上网并不陌生。平均而言,参与者可以在6个以上的地点接入互联网,上网年限超过6年,绝大多数人每天上网多次,每周访问网站的时间约为15.5小时(不包括电子邮件、聊天和语音服务)。这表明传统的数字鸿沟问题在这些学生中并不适用,我们可以专注于研究使用细节的差异。
## 6. 社交网络使用的差异
### 6.1 总体使用情况
样本中88%的受访者是SNS用户,只有一名学生表示未听说过问卷中列出的六个SNS。Facebook是最受欢迎的服务,78.8%的学生使用过,其中62.8%的学生经常使用;MySpace的使用率为54.6%,其中38.4%的学生经常使用。其他四个网站的受欢迎程度相对较低。
### 6.2 使用类型分布
- 浅尝者:占样本的9.2%,仅偶尔使用一个SNS。
- 体验者:占4.4%,访问多个SNS,但都不经常使用。
- 忠实者:占32.9%,经常使用一个SNS。
- 广泛涉猎者:占45.3%,访问多个SNS,且至少经常使用其中一个。
### 6.3 不同群体的使用差异
从性别来看,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使用SNS,且更有可能成为广泛涉猎者,但在浅尝者、体验者和忠实者类型上无性别差异。从种族和民族背景来看,非西班牙裔非洲裔美国学生成为浅尝者的可能性显著较低,非西班牙裔亚裔美国学生成为忠实者的可能性显著较高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