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相机的特征立体视觉交通监控系统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2:15:54 阅读量: 1 订阅数: 5 


智能环境下的多模态注意力系统设计与实现
### 基于智能相机的特征立体视觉交通监控系统
#### 1. 引言
在交通监控场景中,对于车辆的准确计数、分类和速度测量至关重要。传统的基于单一PC的架构在处理高速行驶车辆的立体图像流时,面临着计算需求大、数据传输带宽要求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基于智能相机的分布式架构,结合特征提取和处理算法,实现了实时高效的交通监控系统。
#### 2. 算法描述
##### 2.1 系统概述
本系统旨在为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提供高精度的计数、分类和速度测量解决方案。立体视觉技术能够提供场景的真实3D测量数据,可用于确定车辆的大小、类别和速度。考虑到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需要在算法复杂度和硬件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系统由安装在高速公路上方的两个智能相机和一个工业无风扇PC组成,通过标准的100Mbit以太网网络连接。智能相机利用CMOS传感器、FPGA和32位RISC处理器进行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并将结果发送到PC。工业PC负责收集特征、进行特征匹配、3D反投影,并将得到的3D点分组为可跟踪的车辆。
以下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 组件 | 功能 |
| ---- | ---- |
| 智能相机 | 图像采集、特征提取 |
| 工业PC | 特征匹配、3D反投影、车辆跟踪 |
##### 2.2 基于特征的立体重建
在立体视觉中,需要考虑相机系统校准和两幅图像之间匹配点的识别两个主要问题。这里假设已经使用标准方法完成了校准,重点关注匹配点的识别。
首先,对采集到的两幅图像进行校正,校正后的图像可以显著降低匹配的复杂度,因为左右图像中的对应点具有相同的垂直坐标。
- **Harris角点特征**:使用经典的Harris角点作为特征点。将左图像中的每个点与右图像中同一水平线上的点进行比较,设置最大视差以减少搜索空间。采用归一化互相关C来计算两个点周围方形窗口内像素值的相似度,公式如下:
\[C = \frac{\sum_{(i,j)}(p_1(i, j) - \overline{p_1})(p_2(i, j) - \overline{p_2})}{\left\|\sum_{(i,j)}(p_1(i, j) - \overline{p_1})(p_2(i, j) - \overline{p_2})\right\|}\]
其中,\((i,j)\)是方形窗口W1和W2内点的索引,\(p_1(i, j)\)和\(p_2(i, j)\)分别是图像1和图像2中像素\((i, j)\)的强度,\(\overline{p_1}\)和\(\overline{p_2}\)是方形窗口W1和W2内的均值。使用“胜者全得”策略进行匹配,即当相关性在左右图像的同一水平线上所有计算的相关性中最大时,认为匹配有效,并对称检查确定的匹配在左图像中也给出最大相关性。
- **基于Canny边缘的特征**:由于某些车辆存在大面积平坦区域,Harris角点特征可能不足,因此引入基于Canny边缘的特征点。首先使用Canny边缘检测器检测两幅图像中的边缘,稍微修改算法以不检测水平边缘。然后逐行水平扫描校正后的立体图像对,为节省计算时间,扫描线间隔为5个像素。水平扫描线与检测到的边缘的每个交点定义为一个新的兴趣点。为了表征这些点,引入一个8维向量,由边缘强度\(r\)(Canny滤波器响应)、沿边缘的5像素长强度轮廓\(e\)以及交点左右3个像素的平均强度\(m_l\)和\(m_r\)组成。
对于每个假设的匹配,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特征向量\(i\)和\(j\)之间的得分\(S\):
\[S = \alpha C(e_i, e_j) + \frac{\beta}{1 + |m_{r_i} - m_{r_j} + m_{l_i} - m_{l_j}|} + \frac{\gamma}{1 + |r_1 - r_2|}\]
其中,\(C(e_i, e_j)\)是两个边缘强度轮廓的归一化相关性,\(r_i\)、\(r_j\)是Canny响应,\(m_i\)、\(m_j\)是平均强度,\(\alpha\)、\(\beta\)和\(\gamma\)是经验设置的设计参数。最终匹配的方式与Harris特征相同,即当得分\(S\)在左右图像的同一极线上所有得分中最大时,认为匹配有效。
这两种类型的特征共同覆盖了所有感兴趣的对象(卡车、汽车、摩托车)。
##### 2.3 3D点反投影、聚类和跟踪
- **3D点反投影**:匹配完成后,使用最小二乘法将图像投影反投影到世界坐标中,以获得3D点。假设已知道路的平面方程及其主轴,位于道路水平以上的3D点被认为属于车辆。
- **聚类**:使用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将3D点聚合为车辆组。所有3D点构成一个无向图,图的顶点是3D点,每条边的权重由3D点之间的距离定义。构建最小生成树,使得每个点都连接到树,并且边权重之和最小。边的权重基于欧几里得距离,但由于车辆在平行于道路的方向上较长,使用各向异性距离,边的权重定义为:
\[d^2 = A_x(x_1 - x_2)^2 + A_y(y_1 - y_2)^2 + A_z(z_1 - z_2)^2\]
其中,\(A_x\)、\(A_y\)和\(A_z\)是调整参数,以更重视平行于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