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习内容复用模型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2 01:08:36 阅读量: 3 订阅数: 9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技术融合
# 电子学习内容复用模型解析
## 1. 电子学习内容复用的背景与意义
电子学习内容的创建成本高昂,但复制潜力远超纸质出版物。因此,长期开发和复用内容的想法应运而生。复用电子学习内容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通过多次复用提升内容质量。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与复用操作(如聚合、传输和发布)相关的内容长期演变管理。
## 2. 复用的用户故事示例
假设有一位作者正在为明年的课程组装内容。他创建了一个新的内容集合,该集合从引用去年的项目开始,但他希望替换部分内容且不影响去年的项目。同时,他还想纳入上一次研讨会后与同行交换的互动练习,以及在专业协会在线社区中遇到的大型工业项目的高质量真实案例。
为了评估这些内容元素,作者需要查看描述内容项目的网页,这些网页应指向公开演示并提供知识产权声明。利用创作学习平台的简单导入功能,作者可以查看这些内容项目的书籍,并在自己的服务器范围内浏览内容。
在组装第一节课的内容时,作者发现学生需要更多关于互动练习的技术说明,并且一些真实案例所涉及的概念表述与他期望的不同。由于他知道如何更改可由创作工具复制和处理的文档源,因此可以进行这些调整,从而为课程所基于的三个集合分别创建合适的版本。
修改完成后,作者将课程上传到学校服务器,学生将其视为一个连贯的单一课程,而学校服务器的高级用户(如远程教师)仍可通过版权信息页面追溯到原始集合。
## 3. 复用的关键要素
### 3.1 创作空间
作者的创作活动通常发生在多个空间中,如创作空间(编辑器的世界)、预览空间(小型学习平台),还可能涉及发布空间(供其他作者使用)或暂存空间(供学习者使用)。复用为这些空间带来了新的视角,每个内容项目都需要一套这样的空间,因此需要相应的传输方法。
### 3.2 内容项粒度
内容项的粒度是复用操作的核心。粒度越细,管理操作可能越多,但重组的自由度也越大;粒度越粗,内容项越容易交换,但创建新版本的风险也越高。ActiveMath采用了非常细粒度的方法,将单个数学内容段落(如定义、动机或示例)作为内容项。而大多数其他工具的粒度为页面(如内容管理系统或维基)或书籍(如桌面文档)。通过项包含范式,内容项可组合成更大的页面或书籍。
### 3.3 材料性质与内容编码
材料的性质从简单图片到完整网站不等,内容编码的性质从最终交付的可执行材料(如多媒体CD或视频探索)到完整的创作源。这些维度对复用可能性有很大影响。例如,缺乏创作源(或可用于编辑的软件)意味着复用只能选择原样接受或拒绝。
为了应对网络交付技术的快速变化,创作源通常更加抽象。一种抽象方式是语义化编写内容,如ActiveMath使用OpenMath标准对所有公式进行编码,并为所有内容项赋予数学和教学角色,这使得数学符号与内容分离,保证了数学符号的一致性。
### 3.4 内容评估与质量管理
在另一个环境中复用电子学习内容是评估其多个方面的基本操作。如果能够充分追溯内容的来源,就可以刺激内容在复用后不断演变,从而实现长期的质量管理。
### 3.5 学习体验的一致性
复用结果的一致性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可避免增加额外的记忆负担,这需要复用者进行验证。
## 4. 当前复用实践的分类与分析
|复用类型|优点|缺点|
| ---- | ---- | ---- |
|逐字包含|简单,如复用剪贴画库中的图片|需要更改内容时效果不佳|
|复制粘贴|有助于模仿创作|不利于质量发展,丢失包含痕迹,阻碍进一步改进的传播|
|链接|作者操作简单,能跟踪来源|学习者容易失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