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级数在脉冲多普勒雷达波形设计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讨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2:33:10 阅读量: 3 订阅数: 12 


数字信号处理入门:理论与实践
### 傅里叶级数在脉冲多普勒雷达波形设计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讨
#### 1. 傅里叶级数练习与雷达波形设计概述
在傅里叶级数的学习中,有一个练习要求绘制方波一个周期内 $|e_{100}(t)|$ 的图像,并与图 C - 16 进行比较。为了清晰展示不连续点附近的近似行为,需要在一个周期内的数千个时间点上评估误差信号。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播来测量固定天线与另一个(可能移动的)物体之间距离的系统。在雷达信号设计中,频谱为波形时域参数的选择提供了数学上的权衡依据。图 C - 13 所示的频移脉冲波是许多雷达中使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波形的基础,同样的波形也用于生物医学超声测量血流。这种波形能够同时测量距离和速度,适用于使用单个换能器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
#### 2. 雷达测距原理
“RADAR” 是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最简单的雷达测量是目标(或反射器)的距离。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发射一个短脉冲,它在大气中传播,从物体反射后返回接收天线。通过测量从脉冲开始到反射脉冲返回发射位置的时间来确定距离。在雷达系统中,通常使用单个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
由于信号以光速 $c = 3×10^8 m/s$ 传播,如果发射和接收使用同一个天线,发射的雷达信号必须非常短,以便能够区分发射脉冲和目标的回波。例如,要检测距离为 1500 m 的近距离反射目标,往返时间为:
\[
\tau_d = 2\times\frac{d}{c} = 2\times\frac{1500}{3\times10^8} = 1000\times10^{-8} = 10\ \mu s
\]
为了清晰接收返回脉冲,发射脉冲的持续时间 $\tau$ 必须小于 10 μs。而对于距离为 120 km 的远距离目标,往返时间为 800 μs,因此近距离目标对发射脉冲的持续时间施加了更严格的限制。
实际的雷达系统发射的是周期性脉冲正弦波信号,形式为:
\[
r(t) = p(t)\cos(2\pi F_rt + \phi)
\]
其中 $p(t)$ 是如图 C - 13(a) 所示的周期性开/关脉冲信号。这种信号的频谱以 $F_r$ 为中心,通过调整正弦脉冲的中心频率 $F_r$,可以将雷达信号频谱定位在电磁传输最有效的频率上。每个脉冲沿着天线指向的方向对环境进行 “距离采样”,通过发送重复脉冲并旋转天线,可以扫描周围空间。
#### 3. 基于多普勒频移测量速度
速度测量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如行驶火车的喇叭声变化就是多普勒频移的体现。在雷达中,当反射目标朝向或远离雷达天线移动时,也会发生相同的频率变化。多普勒频移是警察雷达测速和气象雷达测量风速的基础。
假设发射的雷达信号是连续波(非脉冲)正弦波:
\[
s(t) = A\cos(2\pi F_rt + \phi)
\]
信号从雷达天线传播,被距离为 $d_0$ 且相对于雷达天线以速度 $v$ 移动的目标(如移动的雨云)反射。假设 $v$ 远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 $c = 3×10^8 m/s$,则往返时间延迟为 $\tau_d = 2(d_0 - vt)/c$,接收到的信号为:
\[
\hat{s}(t) = B\cos(2\pi F_r(t - \tau_d) + \phi) = B\cos(2\pi F_r(1 + 2v/c)t - 4\pi d_0F_r/c + \phi)
\]
返回信号的频率为 $F_r + F_d = F_r(1 + 2v/c)$,多普勒频移 $F_d$ 为:
\[
F_d = \frac{2v}{c}F_r\ Hz
\]
其中 $v$ 是目标的径向速度,$F_r$ 是雷达使用的射频。由于 $c$ 远大于目标速度,多普勒频移相对于典型雷达频率 $F_r$ 非常小。例如,对于 1 GHz 的雷达,30 m/s 的风速会产生 200 Hz 的多普勒频移。
在频域中,如果雷达信号是纯正弦波,其频谱由位于 $\pm F_r$ 的两条线组成。当多普勒频移为正($F_d > 0$)时,频谱线向上移动到 $\pm (F_r + F_d)$;当多普勒频移为负($F_d < 0$)时,频谱线向下移动。雷达接收器需要测量频率偏移量,然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目标速度:
\[
v = \frac{1}{2}\frac{c}{F_r}F_d\ m/s
\]
由于频率偏移相对于 $F_r$ 极小,准确测量目标速度依赖于检测频谱线从 $F_r$ 到 $F_r \pm F_d$ 的微小移动。然而,无限长的正弦波信号无法用于测距,因为测距需要短脉冲(如 $\tau = 10\ \mu s$)来检测时间延迟 $\tau_d$。解决方案是使用图 C - 19 所示的频移周期性脉冲信号,即脉冲多普勒波形。
#### 4. 脉冲多普勒雷达波形
发射的频移正弦信号为:
\[
r(t) = p(t)\cos(2\pi F_rt + \phi),\ -\infty < t < \infty
\]
其中 $p(t)$ 是脉冲持续时间为 $\tau$、脉冲重复周期为 $T_0 = 1/F_0$ 的周期性开/关信号。为了简化讨论,假设 $F_r = MF_0$,则信号 $r(t)$ 具有周期 $T_0$,其频谱在频率 $kF_0$($k$ 为整数)处有无限多条线。
在雷达天线处,发射和接收信号在时间上不能重叠。为了使每个周期内返回的脉冲与发射脉冲区分开来,到最近目标的往返时间必须大于脉冲宽度 $\tau$,脉冲波的周期还必须满足范围约束,即到最远目标的往返时间必须在一个周期内。因此,要求 $T_0 \geq \tau + 2d_{max}/c$,其中 $\tau$ 是脉冲长度,$d_{max}$ 是最大范围。
假设 $r(t)$ 的持续时间为无限长,发射的雷达信号由无限多个周期为 $T_0$ 的正弦脉冲组成。由于 $r(t)$ 是周期为 $T_0$ 的信号,其频谱线间隔为 $F_0$。例如,当 $F_r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