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建模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2:28:36 阅读量: 2 订阅数: 17 

# 组织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建模
## 1. 引言
在当今网络化和依赖信息的经济环境下,其复杂性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对所采用的流程及其相关服务进行创新。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目前其组织模型多以资源为中心,而非基于知识的组织模型,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创新能力。
服务导向架构(SOA)是一种软件架构,它能实现新的应用场景,在网络中发布、消费和组合小而松散耦合的功能模块。SOA 的关键特性是采用两级模型来实现全球企业系统,其中业务功能由单个服务实现,业务流程则由服务组合而成。
然而,技术导向的研究趋势需要与更注重社会和组织层面的研究趋势相融合。企业组织流程的研究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业务流程建模(BPM)的发展也深受与业务流程再造等新技术关系的影响。尽管技术和经济领域的业务流程观点密切相关,但软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目标却有所不同。
### 1.1 BPM 的三种视角
当代企业的业务流程建模者需要考虑新技术对其流程的影响,同时新的软件工程技术也会影响服务系统开发中的业务流程。此外,网络和服务导向型企业等新企业模型的出现,需要开放且可互操作的技术来支持其流程。BPM 主要有以下三种视角:
|视角|目标|关注点|适用人群|
| ---- | ---- | ---- | ---- |
|企业视角|业务改进|组织、战略、业务规则、业务领域、内外部业务流程等|经济业务分析师|
|系统视角|通过业务分析获取系统的早期需求|组织、内部业务流程、业务实体、系统、架构等|软件业务分析师|
|执行视角|定义业务流程的可执行模型|系统设计和实现|软件工程师和开发人员|
### 1.2 服务抽象与 BPM
利用服务抽象来设计系统组件在软件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通过基于模型驱动架构(MDA)的设计轻松与业务流程模型相连接。不过,在系统和执行视角中,业务流程到服务的映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可分为业务流程和服务的动态和静态表示。这里仅关注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知识静态映射到服务和本体抽象中,而服务和架构的动态行为和重新配置则被视为通过业务流程抽象设计分布式系统的正交问题。
目前,尚不存在能够连接上述三种 BPM 视角的业务流程开发方法和工具,现有的集成开发环境(IDE)也无法完全支持服务抽象和相关业务流程技术的管理。
### 1.3 研究方法
提出一种以需求为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与业务流程视角相关的所有需求和动机,以支持软件系统的开发。此方法以服务为中间抽象,从业务流程表示开始逐步对系统进行建模,将服务视为可通过模型驱动工具管理的自主计算实体。此外,还可以添加其他建模语言来更好地支持 BPM 的实现,例如在模型驱动工具中通过 SENSORIA 参考建模语言(SRML)元模型添加服务模型的约束。
## 2. 组织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
### 2.1 业务建模
业务建模阶段的目标是为当前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促进公司内经济学家和系统工程师之间的知识共享。该阶段主要聚焦于收集和维护有关公司组织、战略、目标、风险和管理相关问题的所有知识,可分解为以下两个子阶段:
- **非正式头脑风暴**:这是一种集体学习活动,旨在创建一个关于公司组织、战略和目标的共享知识库。不同利益相关者基于其心理模型,会对组织知识的构建赋予不同含义,此阶段的模型主要用于构建问题和组织架构。
- **企业知识形式化**:业务流程分析师和管理人员尝试将知识形式化,以检查其一致性并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讨论。这两个子阶段是循环进行的,会根据具体公司、项目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多次执行,从而将公司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以业务流程形式呈现的编码化和一致性知识。
在业务建模阶段,参与者的能力、背景和信念差异较大,因此不适合提出标准步骤和严格的指导方针。Si*、UML 和业务流程管理符号(BPMN)等语言可用于企业知识形式化,这些语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利益相关者和管理人员通常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和使用正式的规范语言和方法。
以下是对这三种语言的简要介绍:
- **UML 用例图**:因其在利益相关者 - 分析师协作方面的有效性而被选用,使用诸如参与者、用例、包含、扩展、系统边界等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概念。
- **BPMN**:是对象管理组织(OMG)和业务流程管理倡议组织(BPMI.org)的规范,综合了 BPM 社区的最佳实践,定义了类似于流程图的业务流程图形符号,与 UML 一致且易于利益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