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平面图像分割与分层高阶图先验的姿态不变3D近端股骨估计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1 01:33:57 阅读量: 2 订阅数: 8 


医学图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介入技术进展
### 基于双平面图像分割与分层高阶图先验的姿态不变 3D 近端股骨估计
在医学影像领域,低剂量 X 射线成像近年来因图像质量提升和辐射暴露降低而备受关注。尽管其在精度和分辨率上不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但对于多种疾病,尤其是骨病,如脊柱和股骨相关疾病,仍是有价值的诊断工具。本文聚焦于 3D 近端股骨重建,特别是高精度的股骨头 3D 建模,这在全髋关节置换和转子间截骨等相关手术的患者特定 3D 规划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从双平面 X 射线图像中提取和分割骨骼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因为图像质量较差,且需要补偿 3D 到 2D 投影带来的部分支持缺失。传统的立体视觉技术在从 2D 投影恢复 3D 测量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对应关系或测量结果稀疏,往往无法提供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果。因此,通常会考虑利用先验知识,从一组训练样本中学习近端股骨的统计模型。
目前,点分布模型,特别是主动形状模型(ASMs)已成为主流方法,并用于股骨分割。预处理,如股骨轮廓分割,可以将 3D 股骨姿态估计任务转化为在 3D 模型和相应 2D 多视图轮廓之间寻找几何映射,从而简化任务。其他方法则直接在投影空间上操作,通过测量投影能量来优化全局和局部姿态,投影能量可能取决于关键点、轮廓或区域统计信息。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各种局限性,例如需要将所有训练样本和测试图像注册到共同姿态,需要大量训练集来捕捉股骨的变异性,以及由于使用梯度驱动方法或需要预分割(在低信噪比情况下非常具有挑战性)而导致推理困难。
#### 2. 分层多分辨率概率建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股骨估计方法,主要贡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构建股骨的分层多分辨率表示,以提高临床相关精度。
在传统方法中,表面通常被建模为具有均匀分辨率的网格。但实际上,一些解剖区域(如股骨头)比相邻部分具有更高的临床相关性。因此,本文提出构建具有不同临床相关精度的股骨分层多分辨率表示,以便将计算精力集中在需要高精度重建的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 **网格子采样**:从给定的高分辨率网格 $M_0 = (V_0, E_0, F_0)$(其中 $V$ 表示顶点集,$E$ 表示边集,$F$ 表示面集)开始,迭代地从一个级别 $V_m$ 进行子采样到更粗的级别 $V_{m + 1} \subset V_m$,创建一个非递增的顶点子集序列 $V_0 \supset \cdots \supset V_M$,每个子集代表多分辨率层次结构中的一个细节级别。子采样问题被表述为基于测地距离和曲率的聚类问题,目标是获得一个在表面上均匀分布的点子集 $V_{m + 1}$,同时优先保留高曲率区域:
\[V_{m + 1} = \arg\min_{V \subset V_m} \left\{ \sum_{v \in V_m} \min_{\hat{v} \in V} d(v, \hat{v}) + \alpha \sum_{\hat{v} \in V} \exp(-\text{curv}(\hat{v})) \right\}\]
其中,$d(v, \hat{v})$ 是 $M_0$ 上 $v$ 和 $\hat{v}$ 之间的测地距离,$\alpha$ 是正权重,$\text{curv}(\hat{v})$ 是 $M_0$ 上 $\hat{v}$ 处的曲率。曲率越高,$\hat{v}$ 越容易被选为聚类中心。该问题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技术高效求解,得到的 $V_{m + 1}$ 对应于聚类中心,每个 $v \in V_m$ 与最近的中心相关联。与经典方法(如 K - 均值)不同,该方法中聚类的数量由与表面平坦度相关的惩罚项 $\exp(-\text{curv}(\hat{v}))$ 控制。
- **细节级别选择**:从集合 $(V_m)_{m = 0, \cdots, M}$ 中选择顶点,使不同区域以给定的分辨率表示。将顶点组织成树结构,因为在前面步骤得到的分层结构中,$V_m$ 中的任何顶点都与 $V_{m + 1}$ 中的一个且仅一个顶点相关联。从最粗的分辨率开始,选择需要细化的区域,并迭代此过程,直到每个部分达到所需的精度。通过这一步骤,得到一组顶点 $V_{MR}$。
- **连通性计算**:对 $V_{MR}$ 进行连通性计算,以实现三角化的多分辨率网格。计算与测地距离相关的 $V_{MR}$ 的 Delaunay 三角剖分,将其视为 $V_{MR}$ 的 Voronoi 图的对偶,确定哪些 Voronoi 单元对有共同边界,从而得到一组边 $E_{MR}$。然后通过在边列表中搜索最小循环来计算相应的面 $F_{MR}$,以实现网格。
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根据临床相关性对表面进行建模的经济方式,与经典的边收缩技术相比,能更显著地逼近原始网格。此外,得到的网格顶点来自原始网格,这极大地促进了模型先验学习。最后,用 $(V, E, F)$ 表示得到的网格的顶点集 $V_{MR}$、边集 $E_{MR}$ 和面集 $F_{MR}$,则表面由所有顶点的 3D 位置 $u = (u_i)_{i \in V}$ 进行参数化。
#### 3. 概率形状建模
学习统计模型的训练数据包括训练表面上顶点的 3D 位置。不假设表面之间进行了注册,只假设训练样本中顶点的对应关系已确定。
采用并扩展了一种姿态不变先验,这种先验在训练和测试阶段不需要估计全局姿态,消除了由此产生的偏差。此外,该先验具有镜像对称不变性,这意味着可以使用一个共同的统计模型来处理左右股骨。对于顶点的团 $c$($c \subseteq V$ 且 $|c| \geq 3$),枚举所有点对 $P_c = \{(i, j)|i, j \in c \text{ 且 } i < j\}$,并计算点对 $(i, j) \in P_c$ 的相对距离 $\hat{d}_{ij} = d_{ij} / \sum_{(i, j) \in P_c} d_{ij}$,其中 $d_{ij} = \|u_i - u_j\|$ 表示点 $i$ 和 $j$ 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由于对于团 $c$,任何相对距离 $\hat{d}_{ij}$ 都是其他相对距离的线性组合(即 $\sum_{(i, j) \in P_c} \ha
0
0
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