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系统中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技术研究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7 00:39:30 阅读量: 1 订阅数: 8 

# 生物识别系统中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技术研究
## 1. 引言
在当今的科技领域,生物识别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于低错误率系统的需求。多光谱成像技术因其能够提供可见光无法提供的额外信息,成为克服可见光技术局限性的有效手段。手掌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重要领域,因其包含丰富独特的特征,在高安全级别的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识别系统中,特征提取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准确性。基于不同的特征类型(如线条、纹理或形状),已经提出了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其中,局部特征表示在提取独特纹理特征方面表现出高效的性能。常见的方法包括局部二值模式(LBP)、局部相位量化(LPQ)和基本图像特征(BIF)及其变体。然而,传统的手工特征方法在处理大型数据库时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引入先验知识来提高性能。
## 2. 分类与聚类算法
### 2.1 FarthestFirst 聚类算法
FarthestFirst 聚类算法通过选择与已选中心点集最远的点,并依次添加剩余点,直到系统收敛。该算法的实现不需要大量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因此可以显著加快聚类过程。
### 2.2 Hoeffding 树(VFDT)分类器
Hoeffding 树(VFDT)是一种决策树归纳分类器。在训练阶段,它能够从复杂的数据流和动态设计中高速学习准确的模型。对于每个新的测试示例,VFDT 能够快速生成更新后的决策树。为了确定每个决策所需的示例数量,VFDT 使用了称为 Hoeffding 界限的统计结果。
## 3. 实验结果
### 3.1 特征选择与过滤
实验的第一步是根据特征的“相关性得分”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排序。然后,使用方差分析(ANOVA)来确定特征集中哪些组件在不同类别之间具有最大的区分度。如果组件的 p 值小于 0.05 且 F 值小于 2,则将其排除;否则,将其保留在特征向量中。最终,从提取的 74 个组件中得到了 54 个显著组件。
### 3.2 聚类结果
| 分组 | 特征向量 | 组件数量 | 聚类结果 |
| ---- | ---- | ---- | ---- |
| PD = 9,ReliefF | ReliefF | 74 | ClassI: 18,ClassII: 43 |
| PD = 9,ReliefF + ANOVA | ReliefF + ANOVA | 54 | ClassI: 10,ClassII: 51 |
### 3.3 分类结果
| 分类器 | 特征向量 | 组件数量 | 正确分类率(%) |
| ---- | ---- | ---- | ---- |
| Hoeffding 树(VFDT) | ReliefF | 74 | 95.08 |
| Hoeffding 树(VFDT) | ReliefF + ANOVA | 54 | 98.36 |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ANOVA 过滤是有益的,它通过消除可能干扰聚类或分类过程的非显著组件,减少了组件数量,同时在不显著损失信息的情况下降低了计算时间。聚类结果与分类结果具有一致性,特别是在添加 ANOVA 特征选择算法后,获得了高达 98.36% 的识别率。
### 3.4 性能评估
为了评估 Hoeffding 树分类器(VFDT)的性能,计算了四个指标:召回率、准确率、F 值和精确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 类别 | 准确率 | F 值 | 精确率 | 召回率 |
| ---- | ---- | ---- | ---- | ---- |
| 患者 | 98.36% | 94.7% | 90% | 100% |
| 健康人 | 98.36% | 99% | 100% | 98.4% |
混淆矩阵如下:
| 预测 \ 观察 | 患者 | 健康人 |
| ---- | ---- | ---- |
| 患者 | 9 | 0 |
| 健康人 | 1 | 51 |
从混淆矩阵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分类结果,模拟结果显示有 51 名健康人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