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式联运码头盈利的研究议程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2 02:29:56 阅读量: 1 订阅数: 16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 实现多式联运码头盈利的研究议程
## 1. 引言
在当今物流服务全球竞争激烈以及注重环保运输的背景下,多式联运正日益受到关注。要使多式联运网络有效运作,主要货物流量需通过集中节点,在这些节点上货物能高效转运到其他运输单元。转运可以在相似运输方式(如铁路 - 铁路、公路 - 公路等)或不同运输方式(如铁路 - 公路、海运 - 公路等)之间进行。因此,码头是实现多式联运网络竞争力的关键,正是在码头,多式联运的“联运”特性得以实现。
本文旨在提出一系列基于文献的命题,这些命题应成为未来多式联运码头研究议程的一部分。其愿景是将码头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未来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中创造价值的核心节点。
## 2. 多式联运码头研究现状
### 2.1 多式联运的定义
多式联运存在多种定义。本文采用经合组织(OECD)提出的定义:“多式联运是指在门到门的运输链中,以集成方式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这一定义明确了多式联运与复合运输的区别:复合运输仅意味着使用多种运输方式,自早期海上货物运输和铁路运输出现以来已存在数百年;而多式联运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逐渐发展,涉及运输方式之间标准化和集成化的接口。也就是说,多式联运与复合运输类似,但更强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连接性。这种连接性是实现无缝运输链的关键,而目前的多式联运远未达到无缝衔接,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降低转运点的交易成本来构建连接环节,而这只能在码头得到保障。
### 2.2 多式联运增长的驱动因素
多式联运系统的增长有以下几个主要宏观驱动因素:
- **全球化**:全球化通过国际和区域贸易协定及联盟(如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的发展,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增加,这些协定和联盟使原本受监管的国内市场实现了自由竞争。此外,全球生产和全球采购大幅增加了总体运输需求。
- **技术创新**:特别是集装箱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以二十英尺标准箱(TEU)计量的集装箱实现了标准化,为全球运输网络提供了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是多式联运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他关键技术驱动因素包括先进的集装箱船和滚装船、双层列车、背负式铁路解决方案、通用信息通信技术(如网络门户、电子数据交换和先进的商业软件)、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如自动车辆定位、全球定位系统、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处理技术和设备(如每小时可移动 40 个集装箱的龙门起重机)。
- **政治和商业改革**:近期运输部门的一些政治和商业改革也鼓励了多式联运的发展。国家运输市场(特别是公路和铁路)的放松管制是典型的制度改革,促进了自由竞争和有竞争力的多式联运的发展。其他组织改革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专业货运代理、集装箱租赁公司、零担货物整合商、海关经纪人、多式联运码头运营商以及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供应商。许多这些新商业模式准备充分利用更好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带来的优势。
- **制造业趋势**:制造业向更精益和高效发展的全球趋势正在将运输从推动式物流系统转变为拉动式物流系统。丰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引入的准时制原则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西方制造业采纳,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准时制生产需要小批量、高频次的供应,并注重跟踪和成本效率。
### 2.3 两大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关于多式联运码头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