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集群上I/O密集型数据挖掘应用的实现问题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1 02:39:42 阅读量: 1 订阅数: 11 

### 工作站集群上 I/O 密集型数据挖掘应用的实现问题
#### 1. 引言
数据挖掘(DM)应用会利用存储在文件或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为了发现对各种目的有用的模式和相关性,尤其是在商业领域指导战略决策,需要访问这些数据。许多 DM 应用是强 I/O 密集型的,因为它们需要多次读取和处理输入数据集。为了提高 DM 应用的性能,人们提出了多种技术,其中很多基于并行处理,主要目标是减少计算时间和/或减少访问内存外数据的时间。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出现了一种从昂贵且专用的并行超级计算机转向工作站集群(COWs)的趋势。历史上,COWs 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应用,但它们的低成本、可扩展性和通用性为新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广泛的机会,DM 就是其中之一,因为 DM 算法通常具有大量的数据并行性。不过,要有效利用 COWs,并行实现需要适应机器的特定特征,例如要考虑现代硬件/软件架构采用的内存层次结构和缓存策略。
特定的离核(OoC)技术(也称为外部内存技术)可用于解决需要大量内存的 DM 问题。OoC 技术适用于无法完全放入物理内存的所有应用,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绕过操作系统虚拟内存系统并显式管理 I/O 来减少内存层次结构开销。通过将数据集拆分为多个小块,可以实现对主内存和二级存储之间数据移动的直接控制。这些小块被加载到肯定能放入物理内存的数据结构中进行处理,必要时再写回磁盘。
本文研究了在经济实惠的并行架构(如配备有限主内存的 PC 集群)上可扩展的 I/O 密集型 DM 算法的实现,这些内存不足以存储整个数据集(甚至是其一个分区)。用于验证我们方法的测试用例 DM 应用基于在线 K-means 算法,这是一种著名的 DM 聚类算法。测试平台 COW 由三个对称多处理机(SMP)组成,通过 100BaseT 交换以太网互连,每个 SMP 配备两个奔腾 II - 233 MHz 处理器、128 MB 主内存和一个 4GB UW - SCSI 磁盘,操作系统为 Linux,内核版本 2.2.5 - 15。
#### 2. I/O 密集型 DM 应用的实现
我们关注的是多次顺序访问同一数据集的 DM 算法。重复扫描整个数据集具有良好的空间局部性,但时间局部性较差。只有当整个数据集完全适合物理内存时,才能利用时间局部性。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集通常非常大,且物理内存有限,同时还有其他运行进程竞争内存使用,因此这种条件通常无法满足。所以,采用 OoC 算法是必要的,它可以利用软件驱动程序和磁盘控制器实现的预取策略,并允许利用多任务或多线程策略来重叠 I/O 延迟和有用计算。
一种看似最佳的策略是仅当数据集无法放入物理内存时才采用 OoC 算法。当内存足够大时,内核内方法似乎更高效,因为整个数据集只需从磁盘读取一次,然后可以在不进行进一步 I/O 操作的情况下重复访问。但当其他进程使用主内存导致磁盘交换时,这种内核内策略可能会失败。实际上,即使数据集相对于内存大小较小,“智能”的 OoC 方法也总是优于内核内方法。这是因为现代操作系统(如 Linux)中存在块设备的缓冲区缓存,内核和进程未使用的可用物理内存会根据需求动态加入缓冲区缓存。当对主内存的需求增加时,分配给缓冲区的内存会减少。
我们进行了实验,比较了一个简单测试程序的内核内和离核版本,该程序重复扫描一个适合物理内存的数据集。结果发现,这两个版本的程序性能相似。对于 OoC 版本的程序,在第一次扫描结束时,缓冲区缓存包含了整个数据集的块,后续扫描实际上不会访问磁盘,因为所有要读取的块都在主内存(即缓冲区缓存)中。此外,OoC 程序在第一次扫描数据集时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预取功能,在处理一个块时预取下一个块,从而隐藏一些 I/O 时间,而内核内程序在开始计算前必须读取整个数据集,无法将 I/O 时间与有用计算重叠。
综上所述,OoC 方法不仅适用于小数据集,当问题规模超过物理内存大小时也能扩展,而内核内算法在这种情况下会因内存交换而失败。为了提高大数据集的可扩展性,还可以结合 OoC 技术利用多任务技术来隐藏 I/O 时间。利用多任务时,需要将整个数据集的非重叠分区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同样的技术也可用于将应用程序并行化,将这些任务映射到不同的机器上。这种数据并行范式通常对于实现 DM 算法非常有效,因为计算通常是均匀的,任务之间的数据交换有限,并且通常在每次扫描整个数据集结束时需要进行全局同步,以检查终止条件并恢复一致的全局状态。
最后,在 COWs 上实现的并行 DM 算法还需要处理负载不平衡问题。负载不平衡可能源于所涉及机器的不同容量或外部作业的意外到达。由于采用的数据并行编程范式,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动态更改分区大小。
#### 3. 测试用例 DM 算法及其实现
从营销到生物学、天体物理学等各种应用都需要识别具有同质性特征的记录子集(簇)。本文使用著名的聚类算法 K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