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keleyDB复制框架搭建全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8-16 00:51:02 阅读量: 2 订阅数: 6 


Berkeley DB深入解析与实践指南
### Berkeley DB 复制框架搭建全解析
#### 1. 复制框架搭建基础
现在你已经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来开始构建复制框架了。对于小型非关键应用,构建一个简单的框架相对容易,Berkeley DB 源码发行版中就包含了这样的实现。若要将 Berkeley DB 复制用于关键应用,如路由器或高流量网站,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正确设计复制框架。
在构建框架前,需要了解一些术语。在复制环境中,副本(replicas)、节点(nodes)和站点(sites)含义相同,都指参与复制的 Berkeley DB 环境。复制框架包含三个不同组件:数据库环境(谈论环境时用副本合适)、通信层(网络实体通常称为节点)以及处理站点的复制管理框架。
#### 2. 复制 API
复制框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包含在 Berkeley DB 库中,另一部分需应用程序实现。以下是一些基础复制 API:
| API | 描述 |
| --- | --- |
| DbEnv::rep_process_message | 用于将从副本接收到的消息传递给库以处理内容。 |
| DbEnv::set_rep_transport | 用于配置库向副本发送消息时使用的回调。 |
| DbEnv::rep_start | 向库表明应用程序已准备好处理复制消息,库可启动复制。 |
| DbEnv::rep_elect | 用于在已知副本中发起选举以选择主节点。 |
| DbEnv::rep_set_config | 用于修改复制配置。若应用程序未调用此 API,库将使用默认值。 |
| DbEnv::set_rep_limit | 用于设置复制框架中的各种限制。 |
| DbEnv::rep_sync | 用于强制同步之前被指示延迟同步的副本(通过 rep_set_config 方法中的 DB_REP_CONF_DELAYCLIENT 标志)。此 API 也用于管理过载主节点的负载。 |
| DbEnv::rep_stat | 用于从库中收集与复制相关的统计信息。 |
其中,前四个 API 最为重要,除非使用默认的基于 TCP/IP 的通信框架,否则编写复制应用程序必须使用这四个 API。API 描述和源码发行版附带的参考指南中缺少应用程序调用这些 API 的顺序,可通过尝试不同顺序或查看在线的 ex_repquote 示例来确定,但这是个繁琐的过程。
应用程序调用复制 API 的推荐顺序如下:
```mermaid
graph LR
A[打开数据库环境,设置 DB_INIT_REP 标志为 true] --> B[设置副本管理基础设施]
B --> C[设置复制传输回调(若不使用默认通信框架)]
C --> D[调用 DbEnv::rep_start]
D --> E[调用 DbEnv::rep_elect 发起选举]
E --> F[选举完成,节点了解组状态、主节点身份等]
```
#### 3. 新副本加入复制环境的步骤
当新副本要加入复制环境时,需按以下步骤操作:
1. 打开数据库环境,将 DB_INIT_REP 标志设置为 true,此标志使库以复制模式初始化。若未设置此标志,后续调用复制 API 将导致运行时错误或异常。
2. 设置管理副本的基础设施,包括设置通信通道和创建用于保存副本状态和连接信息的数据结构。若使用默认通信框架,则无需此步骤,可在调用 DbEnv::rep_start 之前的任何时间执行。
3. 在调用 DbEnv::rep_start 之前,设置复制传输回调(若不使用默认通信框架)。若未设置,库将无法响应从副本接收到的消息,可通过调用 DbEnv::set_rep_transport 设置传输。
4. 设置传输后,调用 DbEnv::rep_start,这将在库中启动复制过程,库开始向所有已知副本发送其信息。
5. 调用 DbEnv::rep_elect 发起选举以确定主节点。若已知副本中没有已知主节点,rep_elect 调用将启动选举过程;否则,主节点将通过发送自身信息响应新副本的 rep_elect 消息。
6. 选举完成后,节点将了解组的状态、主节点的身份以及组中存在的其他节点。若新初始化的节点不是主节点,主节点将询问新副本的当前状态,然后根据复制配置使新副本与自身同步;若新初始化的节点成为主节点,它将开始同步其余客户端节点。
#### 4. 打开复制模式的环境
可以重用之前开发的 DbUtils 类以复制模式打开环境。以下是打开环境的代码:
```cpp
126 DbUtils::DbUtils():
127 dbEnv_(0)
128 {
129 try
130 {
131 std::string envhome = "./chap8_env";
132 std::stringstream ss;
133 ss << envhome;
134 ss << "_";
135 ss << repId_;
136
137 dbEnv_.set_errpfx("chap8_ex");
138 dbEnv_.set_errcall(errCallback);
139 dbEnv_.set_lk_detect(DB_LOCK_DEFAULT);
140 dbEnv_.set_thread_count(16);
141 u_int32_t envFlags =
142 DB_INIT_MPOOL | DB_INIT_TXN |
143 DB_INIT_LOCK | DB_THREAD |
144 DB_INIT_REP | DB_INIT_LOG |
145 DB_RECOVER | DB_CREATE;
146 dbEnv_.open(ss.str().c_str(), envFlags, 0);
147 }
148 catch(DbException &dbex)
149 {
150 dbEnv_.err(dbex.get_errno(), "Db exception caught");
151 }
152 catch(...)
153 {
154 std::cout << "unknown exception caught" << std::endl;
155 }
156 }
```
新构造函数实现与之前大部分代码相同,但
0
0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