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日常活动识别与智能医疗数据安全技术探索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9 11:28:53 阅读量: 17 订阅数: 14 AIGC 


物联网与数据挖掘应用
### 人类日常活动识别与智能医疗数据安全技术探索
#### 1. 人类日常活动识别模型评估
在人类日常活动识别领域,有几个关键的评估指标,分别是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 F1 分数(F1 score)。
- **精确率**:也称为正预测值,描述了模型将样本分类为正类的准确性。计算公式为:$Precision = \frac{TP}{TP + FP}$ 。
- **召回率**:也称为灵敏度,体现了模型检测正样本的能力。计算公式为:$Recall = \frac{TP}{TP + FN}$ 。
- **F1 分数**:它融合了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定义为模型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计算公式为:$F1 Score = \frac{2}{\frac{1}{Recall}+\frac{1}{Precision}}$ 。
为了评估不同模型在人类日常活动识别中的性能,实验对三个部分进行了测试:
1. 结合 11 种日常活动(ADLs)和 4 种跌倒情况。
2. 11 种日常活动。
3. 4 种跌倒情况。
以下是不同模型在 MobiAct 数据集上的性能结果:
| 模型 | 准确率(Accuracy) | 精确率(Precision) | 召回率(Recall) | F1 分数(F1 Score) |
| --- | --- | --- | --- | --- |
| ResNet - 18(结合 ADLs 和 Fall) | 98.91 | 0.99 | 0.98 | 0.98 |
| GoogLeNet(结合 ADLs 和 Fall) | 97.75 | 0.98 | 0.99 | 0.95 |
| VGG11(结合 ADLs 和 Fall) | 94.49 | 0.95 | 0.97 | 0.93 |
| ResNet - 18(11 种 ADLs) | 97.73 | 0.97 | 0.96 | 0.97 |
| GoogLeNet(11 种 ADLs) | 96.61 | 0.95 | 0.96 | 0.96 |
| VGG11(11 种 ADLs) | 92.34 | 0.93 | 0.89 | 0.91 |
| ResNet - 18(4 种 Fall) | 94.41 | 0.91 | 0.94 | 0.94 |
| GoogLeNet(4 种 Fall) | 91.10 | 0.92 | 0.92 | 0.92 |
| VGG11(4 种 Fall) | 90.05 | 0.91 | 0.88 | 0.89 |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ResNet - 18 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优于 GoogLeNet 和 VGG11 模型。
#### 2. 模型损失曲线分析
模型在训练和验证过程中的损失曲线也是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依据。以结合 ADLs 和跌倒情况的训练为例,各模型训练 50 个周期。从损失曲线可以观察到,损失值随周期的增加而下降,这意味着模型在从输入对象中学习,预测概率在增加。
- **ResNet - 18**:训练损失和验证损失几乎一致,说明该模型在实验数据集上训练效果较好。
- **GoogLeNet 和 VGG11**:损失曲线存在一定的波动,表明训练效果相对较差。
当只考虑跌倒情况时,VGG11 的训练损失与验证损失较为一致;而在只考虑 ADLs 时,VGG11 的损失曲线波动也相对较小。这表明当活动数量较少时,VGG11 模型的训练效果可能更好。
#### 3. 与现有模型的比较
提出的 ResNet - 18 模型在 MobiAct V2 数据集上对 15 种不同活动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 98.91%,优于之前的工作。以下是与部分现有模型的比较:
| 研究 | 活动数量 | 考虑的活动类型 | 准确率(%) |
| --- | --- | --- | --- |
| C. Chatzaki 等 | 16 | STD, JOG, WAL, STU, STN, JUM, SCH, CHU, CSI, SIT, CSO, LYI, FOL, BSC, SDL, FKL | 97.1 |
| 提出的模型 | 15 | STD, JOG, WAL, JUM, STN, SCH, STU, CHU, CSI, SIT, CSO, FOL, BSC, SDL, FKL | 98.91 |
综上所述,ResNet - 18 模型在人类日常活动识别中表现出色,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框架。未来,为了进一步改进该领域的研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从图像中提取深度特征,并使用传统的机器学习分类器(如 SVM、KNN 等)进行分类。
- 减少数据帧时长(如从 5 秒减少),以实现不同类型物联网设备和智能手机的实时人类活动识别预测。
- 使用各种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器)进行最优特征集选择和降维。
#### 4. 智能医疗中的心血管疾病分类与数据安全
在当今时代,心血管疾病和心肺骤停是大多数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人们由于工作压力、压力、懒惰等原因,往往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此外,技术的缺乏会导致这些疾病的诊断延迟。
现代医疗技术不仅有助于医生早期诊断疾病,还能降低死亡率。随着世界数字化的发展,大多数健康记录都存储在在线平台上。物联网与机器学习技术正在构建一个智能的医疗平台,但数据安全是虚拟平台面临的最大挑战。
##### 4.1 心血管疾病简介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类涉及血管或心脏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通常称为心脏病发作,也称为冠状动脉疾病 CAD)、中风等。这些疾病通常是急性事件,主要由血管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向心脏或大脑引起。常见原因是血管内壁脂肪堆积,中风也可能由脑部出血或血管破裂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还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病、血栓栓塞性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瓣膜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心脏炎和主动脉瘤等。
不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如中风、外周动脉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诱因包括吸烟、高血压、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不良饮食、高胆固醇和过量饮酒等。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改善健康状况(如运动和健康饮食)、减少风险因素(如避免饮酒、吸烟和使用烟草)以及治疗相关风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来实现。使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性喉炎可以降低风湿性心脏病的风险。
##### 4.2 物联网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物联网(IoT)是指物理“事物”通过软件、传感器和其他技术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数据交换的网络。这一连接趋势涵盖了智能家居、汽车、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和智能城市等领域,甚至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本质上,物联网提供了一种互联的生活方式。
在医疗保健领域,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没有物联网,患者与医生的沟通主要限于电话和短信,医院和医生难以定期、连续地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并及时提供建议。而物联网设备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健康,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测技术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此外,物联网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降低了医疗成本,改善了治疗效果。物联网无疑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医疗保健行业,为患者、医生、家庭、医院和保险公司带来了诸多好处。
##### 4.3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在医疗行业,每天会产生大量敏感数据,如患者监测数据、保险政策处理记录、财务交易记录、临床研究和医疗记录等。在线医疗服务(如电子病历 EMR)在共享、存储、访问和处理患者个人数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大多数患者监测数据来自不同的物联网医疗监测设备,数据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存在患者敏感记录被盗的风险。
区块链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的组织方式。在区块链中,信息以批量形式收集在块中,每个块包含一组信息,并与前一个块相连,形成一个数据链。新信息会添加到新的块中,当块填满后会连接到链上。区块链的目的是允许数字数据的分布式记录,但不允许数据被编辑。
区块链网络中每个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数据**:其用途取决于具体应用,例如银行账户数据、组织的银行交易、患者的医疗记录或物联网传感器数据等。这些数据在许多应用中用于决策,如医疗保健系统和物联网设备。
- **哈希(Hash)**:是区块链中非常重要的特殊函数。无论块中的数据大小如何,哈希函数都会将其转换为唯一的固定大小的哈希值。如果原始块数据被修改,哈希值会发生显著变化。在块的交易执行后,会对数据执行哈希函数,并将结果传输到每个节点。
- **时间戳(Timestamp)**:用于指示块中数据的更改时间。当块数据在网络中被修改时,在应用哈希函数后会生成时间戳。
- **其他信息**:包括 nBits、用户定义的值和块签名值等。
综上所述,结合人类日常活动识别和智能医疗数据安全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这些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场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人类日常活动识别与智能医疗数据安全技术探索
#### 5. 智能医疗系统的整体架构与工作流程
一个完整的智能医疗系统通常包含数据采集、处理、分类和应用等多个环节。以下是一个简化的流程图展示其主要工作流程: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classDef decision fill:#FFF6CC,stroke:#FFBC52,stroke-width:2px;
A([数据采集]):::startend --> B(数据过滤):::process
B --> C(伪影去除):::process
C --> D(特征提取与选择):::process
D --> E(疾病分类):::process
E --> F{是否有心血管疾病?}:::decision
F -->|是| G(提供治疗建议):::process
F -->|否| H(继续监测):::process
G --> I([输出结果]):::startend
H --> A
```
具体步骤如下:
1. **数据采集**:通过智能 IoT 传感器捕获心电图信号等相关数据。
2. **数据过滤**: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质量。
3. **伪影去除**:消除因外界干扰或设备问题产生的伪影。
4. **特征提取与选择**: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代表性的特征,并选择最相关的特征用于后续分类。
5. **疾病分类**: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分类,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
6. **结果判断与处理**:根据分类结果,若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则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若未患病,则继续监测。
#### 6. 数据处理与特征工程
在智能医疗系统中,数据处理和特征工程是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疾病分类的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
- **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 的标准正态分布,消除不同特征之间的量纲差异。
- **特征选择**:通过统计方法(如相关性分析)或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减少数据维度,提高模型效率。
- **特征提取**: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如时域特征(均值、方差)、频域特征(功率谱密度)等。
| 方法 | 描述 | 示例 |
| --- | --- | --- |
| 数据标准化 | 将数据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 | $z = \frac{x - \mu}{\sigma}$ |
| 相关性分析 | 计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选择相关性高的特征 | Pearson 相关系数 |
| 随机森林特征选择 | 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评估特征的重要性,选择重要特征 | 特征重要性得分 |
| 时域特征提取 | 计算数据在时域上的统计特征 | 均值、方差、标准差 |
| 频域特征提取 | 将数据转换到频域,提取频域特征 | 功率谱密度 |
#### 7. 机器学习分类算法
在心血管疾病分类中,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以下是这些算法的简要介绍:
- **逻辑回归**: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线性分类算法,适用于二分类问题。通过对输入特征进行线性组合,然后使用逻辑函数将其转换为概率值。
- **支持向量机(SVM)**: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开。可以处理线性和非线性分类问题,通过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
- **决策树**:基于特征的条件判断构建决策树,根据树的分支进行分类。决策树直观易懂,可解释性强。
- **随机森林**:由多个决策树组成的集成学习算法,通过对多个决策树的结果进行综合,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算法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 | --- | --- | --- |
| 逻辑回归 | 简单易懂,计算效率高 | 对非线性问题处理能力有限 | 二分类问题,数据线性可分 |
| 支持向量机(SVM) | 可以处理线性和非线性问题,泛化能力强 | 计算复杂度高,对参数敏感 | 小样本、高维数据 |
| 决策树 | 可解释性强,不需要数据标准化 | 容易过拟合 | 数据结构简单,需要直观解释的场景 |
| 随机森林 | 准确性高,抗过拟合能力强 | 模型复杂度高,训练时间长 | 多分类问题,数据复杂 |
#### 8. 总结与展望
智能医疗系统结合了物联网、机器学习和区块链技术,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sNet - 18 模型在人类日常活动识别中表现出色,而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则为医疗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安全存储提供了保障。
未来,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医疗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 **数据质量提升**:加强数据采集设备的研发,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完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方法,提取更有价值的特征。
- **模型优化**:探索更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提高疾病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结合多模态数据(如心电图、影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升诊断的全面性。
- **安全保障**:不断完善区块链技术,加强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共享机制,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 **实际应用推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医疗场景,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加强与医疗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智能医疗系统的产业化发展。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智能医疗系统有望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