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别当前活动:WMARM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2 02:28:33 阅读量: 2 订阅数: 16 

### 准确识别当前活动:WMARM 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1. 相关工作概述
在活动识别、活动过渡处理和时间序列分割领域,传统基于传感器的活动识别(AR)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传统系统假设每个分段样本仅包含一种活动来训练分类器,但当输入时间序列包含多种活动时,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当前活动。部分研究致力于减少活动过渡引起的波动,如 Rednic 等人使用指数加权投票滤波器避免虚假预测,但在过渡期间无法检测当前活动。还有一些工作专注于学习和识别过渡,但通常需要训练大量与过渡数量相关的类别,效率不高。
时间序列分割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 **启发式方法**: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滑动窗口或混合方式分割时间序列,但结果不稳定,无法保证最优解。
- **LASSO 方法**:通过带 ℓ1 惩罚的最小二乘回归解决分割问题,需要输入最大过渡数量。
- **聚类方法**:使用 K - 均值方法将时间序列子序列分为 K 个聚类,需要输入模式数量。
- **动态规划方法**:揭示问题的最优结构以获得时间序列的最优划分。一种处理 K 分割问题,需要过渡数量;另一种可处理任意数量的过渡,但未考虑识别性能。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时间序列分割的当前活动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可靠识别当前活动,且执行时间高效。
#### 2. 方法介绍
##### 2.1 问题陈述
设 $X = \{x_1, x_2, ..., x_n\}$ 是窗口观察到的时间序列,定义 $X_{i:j} = \{x_i, x_{i + 1}, ..., x_{j - 1}, x_j\}$($1 ≤ i ≤ j ≤ n$)为包含从 $x_i$ 到 $x_j$ 数据点的子序列。假设时间序列 $X$ 中有一组 $m$ 个过渡点 $\tau = \{\tau_1, \tau_2, ..., \tau_m\}$,定义 $\tau_0 = 0$,$\tau_{m + 1} = n$ 且 $0 = \tau_0 < \tau_1 < \tau_2 < ... < \tau_m < \tau_{m + 1} = n$。过渡点将时间序列 $X$ 分为 $m + 1$ 个段 $\{X_{1:\tau_1}, X_{\tau_1 + 1:\tau_2}, ..., X_{\tau_m + 1:n}\}$,每个段代表一种与相邻段不同的单一活动。为可靠预测当前活动,需定位过渡点,使观察到的时间序列能被良好分割为清晰的段,当前活动由最后一段表示并准确识别。
##### 2.2 最小 - 最大活动识别模型(MARM)
假设存在假设 $P(y | Z)$,输出时间序列 $Z$ 所代表活动 $y$ 的概率。定义误差函数 $E(Z) = 1 - \max_y P(y | Z)$,返回预测活动 $\hat{y}$ 的概率误差,其中 $\hat{y} = \arg\max_y P(y | Z)$。
提出过渡点 $\tau$ 的分割函数 $F(\tau) = \max_{\tau_i \in \tau \cup \{\tau_0\}} \{E(X_{\tau_i + 1:\tau_{i + 1}})\}$,返回与 $\tau$ 对应的段的最大误差。MARM 定义为 $\tau^* = \arg\min_{\tau} \{F(\tau)\}$,目标是找到最优解 $\tau^* = \{\tau_1^*, \tau_2^*, ..., \tau_m^*\}$,使这些段的最大误差最小化。获得 $\tau^*$ 后,当前活动由最后一段 $X_{\tau_m^* + 1:n}$ 表示,预测为 $\hat{y}^* = \arg\max_y P(y | X_{\tau_m^* + 1:n})$。
MARM 的动态规划功能方程(DPFE)为:
$F_{X_l}(\tau_l^*) = \min_{0 \leq k < l} \{\max \{F_{X_k}(\tau_k^*), E(X_{k + 1:l})\}\} (0 < l ≤ n)$
$\tau_l^*$ 计算如下:
$\tau_l^* = \tau_p^* \cup \{p\}$,其中 $p = \arg\min_{0 \leq k < l} \{\max \{F_{X_k}(\tau_k^*), E(X_{k + 1:l})\}\}$
MARM 算法如下:
```plaintext
Algorithm 1. MARM Algorithm
Input: (1) The time series X of length n.
Output: (1) The set of transition points τ ∗; (2) The predicted current activity ˆy∗.
1: τ ∗
0 = ∅
2: ˆy∗= Unkown
3: FX0(τ ∗
0) = 0
4: while l = 1, 2, ..., n do
5:
p = argmin
0≤k<l
{max {FXk(τ ∗
k), E(Xk+1:l)}}
▷Using Eq. 8.
6:
τ ∗
l = τ ∗
p
{p}
▷Using Eq. 7.
7:
if l == n then
8:
ˆy∗= argmax
y
P(y | Xp+1:l)
▷Predicting the current activity.
9:
end if
10: end while
11: τ ∗= τ ∗
n
12: return τ ∗, ˆy∗
```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其中 $n$ 是窗口的长度。
##### 2.3 加权最小 - 最大活动识别模型(WMARM)
为更可靠地预测当前活动,提出新的分割函数 $F_{LA}(\tau)$,对最后一段和前面的段施加权重。$F_{LA}(\tau) = \max \{(1 - \mu) \cdot F_{X_p}(\tau - \{p\}), \mu \cdot E(X_{p + 1:n})\}$,其中 $\mu \in [0, 1]$ 是权重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