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拟人化界面设计到羌语文化传承游戏:创新探索与实践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02 00:10:17 阅读量: 12 订阅数: 29 AIGC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研究
### 从拟人化界面设计到羌语文化传承游戏:创新探索与实践
#### 拟人化界面设计的启示
在当今的科技交互领域,拟人化界面设计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简单的基于文本的界面也可能引发人们对系统的过度信任,而这种过度信任往往会导致性能下降和信任度降低,进而破坏人机关系。
研究表明,即使是微小的线索变化,如对话中的细微差异,也能影响人们对类人特质的感知。这意味着,要让界面显得智能,并不总是需要逼真的头像、高清渲染和逼真的语音模式。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就足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在进行界面设计时,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小的改变,让界面看起来更具生命力,而无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个体固有的拟人化倾向对设备的感知有着显著影响,产品的某些感知会因用户而异。设计师需要明白,他们可以控制产品的功能,但无法控制用户的感知。因此,创造类人设备需要全面了解界面和用户。
此外,尽管拟人化界面被认为更具社交性、更讨人喜欢且更具整体类人性,但在信任水平上,它与其他界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对界面的信任不仅仅取决于类人对话。就像一个人机系统是一个团队,成员之间不仅要相互喜欢,还必须相互信任以完成工作。
#### 羌语文化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和民族身份的一部分。然而,全球超过 6000 种语言中,80%仅由 5%的人口使用,这些语言在下个世纪面临着灭绝的风险。对于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来说,消失的危险更为突出。
中国西部的羌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羌语作为羌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正随着会说羌语的人越来越少而迅速衰落。尽管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严肃游戏已经得到了广泛讨论,但针对羌语和文化的研究仍然匮乏。
为了探索基于交互式投影的严肃游戏是否有助于振兴羌语和文化,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首先,他们在羌族聚居区进行了实地研究,总结出设计原则。然后,受实地研究结果的启发,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严肃游戏的交互式投影设备“WhiteStone”。最后,通过现场用户测试和远程访谈验证了原型的有效性,并讨论了羌族和非羌族人士对基于交互式投影的严肃游戏的看法。
#### 实地研究与设计原则
为了深入了解羌语传承的现状和挑战,研究团队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访谈提纲涵盖了羌语传承的现状、学习羌语遇到的困难以及羌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问卷则分为受访者背景信息、当前羌语使用情况和态度以及对自身文化内容的了解三个部分。
研究团队于 2020 年 10 月底前往四川理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查。参与者包括来自 10 个家庭的 21 名羌族人士,他们居住在穆卡羌寨、勒里村和桃坪羌寨这三个羌语保存程度较高的村庄。
通过对访谈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羌寨中的年轻人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羌语存在困难,缺乏使用场景是羌语传承的一大限制。此外,由于羌语没有可书写的文字,学习主要依靠记忆,大多数羌族青少年缺乏学习本民族文化的动力。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三个设计原则:
1. 让玩家参与严肃游戏,吸引他们对羌语和历史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场景模拟,重建羌语以前的使用环境。
3. 通过民族化内容和视觉设计,增强他们的民族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