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的群组匹配方案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2 01:46:24 阅读量: 2 订阅数: 17 


网络时代的个性化标签推荐系统
### 隐私保护的群组匹配方案解析
在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常常需要在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群组加入。本文将介绍一种新颖的隐私保护群组匹配方案,该方案能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具备较高的效率。
#### 1. 问题定义
##### 1.1 系统模型
本系统是一个移动社交网络,包含陌生人 S、群组 P 和半可信第三方 C。每个用户使用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联网便携设备。
- 陌生人 S 发起匹配过程,其个人资料中有 n 个属性,记为 \(A_s = \{a_{s,1}, \ldots, a_{s,n}\}\)。
- 群组 P 有 d 个成员 \(P_1, \ldots, P_d\),每个成员的个人资料中有 m 个属性,记为 \(A_i = \{a_{i,1}, \ldots, a_{i,m}\}\),且假设每个成员的属性集大小相同,即 \(|A_i| = m\),\(1 \leq i \leq d\)。
- 所有用户的属性都需保密,存储在各自的本地便携设备中。半可信第三方 C 是一个具有高计算能力的计算中心,帮助用户完成匹配过程,但不访问和收集用户的属性。
在匹配过程中,陌生人 S 想收集与每个群组成员的交集,以决定是否加入群组 P;当 S 申请加入时,群组成员想了解与 S 的交集大小,以决定是否同意 S 的申请。
匹配属性和匹配度的定义如下:
- 若群组成员属性集中的某个属性也在陌生人 S 的属性集中,则该属性为匹配属性;否则为不匹配属性。
- 陌生人 S 个人资料中属性 \(a_{s,j}\) 的匹配度 \(D_j\) 是群组中具有该属性的成员总数。陌生人 S 了解到的匹配结果可表示为 \(D(P) = \{D_1, \ldots, D_n\}\)。
##### 1.2 对手模型
只考虑来自匹配过程参与者的内部攻击,假设陌生人 S、群组成员 \(P_1, \ldots, P_d\) 和第三方 C 都是诚实但好奇(HBC)的,即各方会诚实地遵循方案,但可能试图获取超出允许范围的信息。同时,同一群组的用户可能会交换信息以了解更多关于陌生人的私人资料,但陌生人 S 或任何群组成员不能与半可信第三方 C 勾结。
##### 1.3 设计目标
- **安全目标**:
- **SG - 1**:方案结束时,陌生人 S 仅了解与群组 P 的匹配度 \(D(P) = \{D_1, \ldots, D_n\}\),而不知道群组成员的任何不匹配属性和确切的匹配信息。
- **SG - 2**:若陌生人 S 不申请加入群组 P,群组成员对 S 的属性一无所知;若 S 申请加入,群组成员仅了解与 S 的交集大小,而不知道确切的匹配属性。
- **SG - 3**:在方案的任何阶段,半可信第三方 C 无法获取超出其接收到的值、输出及其对应群组成员所能推导的信息。
- **可用性和效率**:对于移动社交网络中的群组匹配,应尽量减少人工交互。陌生人 S 只需确定最适合的群组并决定是否加入,群组成员需决定是否同意 S 的申请。同时,方案应足够轻量级和高效,以适应移动社交网络中便携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
#### 2. 新颖的隐私保护群组匹配方案
该方案基于 FNP 协议,利用半可信第三方 C 帮助计算多项式求值,无需使用加法同态加密。方案包括四个阶段:设置、计算、匹配和申请。申请阶段仅在陌生人 S 申请加入群组 P 时执行。假设各方都有用于安全通信的公私钥对,加密算法分别记为 \(Enc_c\)、\(Enc_s\)、\(Enc_1, \ldots, Enc_d\),且每个用户的属性都编码在 \(Z_p\) 中。
##### 2.1 设置阶段
1. 陌生人 S 构建一个 n 次多项式 \(f(x)\),其 n 个根都在他的属性集中:
\[f(x) = (x - a_{s,1})(x - a_{s,2}) \ldots (x - a_{s,n}) = \sum_{k=0}^{n} \alpha_k x^k\]
2. 对于每个群组成员 \(P_i \in P\),陌生人 S 从 \(Z_p\) 中随机生成 \(\{r_{i,j}\}_{1\leq j\leq m}\) 和 \(\{\tau_{i,k}\}_{1\leq k\leq n}\)。
3. 陌生人 S 将加密值 \(\{Enc_c(\tau_{i,1}r_{i,j}\alpha_1), \ldots, Enc_c(\tau_{i,n}r_{i,j}\alpha_n)\}_{1\leq j\leq m}\) 发送给半可信第三方 C,将 \(\{Enc_i(r_{i,j}\alpha_0)\}_{1\leq j\leq m}\) 和 \(\{Enc_i(\tau_{i,k})\}_{1\leq k\leq n}\) 发送给群组成员 \(P_i\)。
4. 群组成员 \(P_i\) 收到值并解密后,从 \(Z_p\) 中随机生成 \(\{r'_{i,j}\}_{1\leq j\leq m}\),然后将 \(\{Enc_c(\frac{r'_{i,j}a_{i,j}^1}{\tau_{i,1}}), \ldots, Enc_c(\frac{r'_{i,j}a_{i,j}^n}{\tau_{i,n}})\}_{1\leq j\leq m}\) 和 \(Enc_s(r_{i,j}r'_{i,j}\alpha_0 + a_{i,j})_{1\leq j\leq m}\) 发送给半可信第三方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