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柱逆向设计与优化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1 01:56:11 阅读量: 10 订阅数: 20 AIGC 


基于ANN的结构优化设计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柱逆向设计与优化
## 1. 人工神经网络输入输出参数设定
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设计中,输入侧预先设定了一些参数。其中有三个逆向输入参数,分别是安全系数(SF)、钢材比率(ρs)和柱的高宽比(b/h),同时还有十个常规输入参数,如混凝土抗压强度(′fc)、钢筋强度(fyr)、钢材强度(fys)、轴力(Pu)、绕X轴和Y轴的弯矩(MuX、MuY)等。
在输出侧,会计算五个输出参数,包括竖向(Ys)和水平向(Xs)净距、钢筋(εr)和钢材(εs)应变、柱直径(Dr,max),以及三个设计目标,即成本指数(CIc)、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柱重量(Wc)。
## 2. 基于回代法(BS)的逆向设计优化
### 2.1 BS方法步骤1的逆向设计情景
在BS方法的第一步逆向情景中,当预先设定13个设计参数时,会计算四个逆向输出,即柱高度(h)、柱宽度(b)、钢材截面的相关尺寸(hs和bs)。这13个设计参数包含三个逆向输入(SF、ρs和b/h)和十个常规输入。
在这个逆向情景中,安全系数为1.0,这使得设计荷载等于设计强度。同时,钢材比率(ρs)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限制在0.01和0.08,钢筋比率对于SRC柱不能小于0.004,最大值限制在0.08。
### 2.2 钢筋和钢材比率对设计的影响
通过改变钢筋比率(ρrX和ρrY)在0.003 - 0.09范围,钢材比率(ρs)在0.009 - 0.015范围,利用BS方法进行逆向设计,可以构建相关图表来分析其对设计的影响。
例如,在图中可以看到钢筋和钢材比率对最大钢筋直径(Dr,max)和柱尺寸(h和b)的影响。当安全系数(SF)和柱高宽比(b/h)都预先设定为1.0,H型钢截面的翼缘和腹板厚度都定义为8mm,混凝土抗压强度(′fc)为30MPa,钢筋强度(fyr)为500MPa,钢材强度(fys)为325MPa,轴力(Pu)为10,000kN,绕X轴弯矩(MuX)为5,000kN·m,绕Y轴弯矩(MuY)为7,000kN·m时:
- 钢筋的有效范围是0.004 - 0.08,钢材比率应大于0.01。
- 当最小化成本指数(CIc)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在图的左下角可以看到钢筋直径(Dr,max)为16mm,柱尺寸h = b = 1,503mm。此时,钢筋比率(ρrX和ρrY)和钢材比率(ρs)分别预先设定为0.002、0.002和0.01。
- 当最小化柱重量(Wc)时,在图的右上角钢筋直径(Dr,max)为63.5mm,柱尺寸h = b = 1,199mm。此时,钢筋比率(ρrX和ρrY)和钢材比率(ρs)分别预先设定为0.022、0.022和0.015。
### 2.3 优化设计相关分析
#### 2.3.1 CIc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优化设计
同样通过改变钢筋比率(ρrX和ρrY)和钢材比率(ρs),利用BS方法进行逆向设计,可以求解成本指数(CIc)、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柱重量(Wc)。
当钢筋比率(ρrX和ρrY)和钢材比率在上述范围内变化,安全系数(SF)和柱高宽比(b/h)都为1.0时,成本指数(CIc)在钢筋比率(ρrX + ρrY)为0.004,钢材比率(ρs)为0.01时达到最小,为600,466 KRW/m;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相同的比率下达到最小,为1.00 t - CO2/m。此时,柱宽度(b)和柱高度(h)达到最大,为h = b = 1,503mm。
#### 2.3.2 柱重量(Wc)的优化设计
当钢筋和钢材比率在相应范围内变化时,柱重量(Wc)在钢筋(ρrX和ρrY)和钢材(ρs)比率最大化时达到最小,为38.45 kN/m。此时,钢筋(ρrX + ρrY)最大化到0.044,最大钢筋直径为64mm,钢材比率(ρs)最大化到0.015。
### 2.4 设计验证
通过BS方法获得的设计参数,利用结构力学进行验证,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例如,在最小化CIc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安全系数(SF)的误差为 - 0.73%;在最小化柱重量(Wc)时,安全系数(SF)的误差为 - 1.58%。
### 2.5 三维交互图
根据最小化CIc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柱重量(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