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信道攻击研究进展:PoI选择框架与AEAD算法盲侧信道分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1 01:15:09 阅读量: 5 订阅数: 19 AIGC 

# 侧信道攻击研究进展:PoI选择框架与AEAD算法盲侧信道分析
## 1. 水平侧信道攻击的PoI选择框架
### 1.1 研究背景
非对称加密算法在智能卡和嵌入式系统中应用广泛,但容易受到侧信道攻击。传统的垂直攻击在面对盲化对策时效果不佳,于是水平攻击成为攻击者的一个选择。水平攻击通过单条迹线恢复秘密指数或标量,绕过了垂直攻击常用的盲化对策。不过,现有的水平攻击方法在选择感兴趣点(PoI)时存在局限性,比如假设数据分布为两类问题,忽略了实际中的额外成分和噪声,也没有充分考虑相邻点的信息。
### 1.2 PoI选择技术
- **理论推导**:作者从伯努利分布出发,假设指数或标量的比特分布为伯努利试验,由此得出数据应服从二项分布。由于实际数据是连续的且存在高斯噪声,作者将数据建模为高斯混合分布,并通过期望最大化(EM)算法估计参数。
- **筛选方法**:在选择PoI时,作者使用二项检验和F检验,筛选出符合理论分布且方差相似的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将其建模为高斯混合分布。
2. 使用期望最大化(EM)算法估计高斯混合分布的参数。
3. 对每个点进行二项检验和F检验,判断其是否符合理论分布且方差相似。
4.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点作为PoI。
### 1.3 方法改进
为了适应实际场景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作者对方法进行了改进:
- **卡方检验**:当数据中存在额外成分时,使用卡方检验判断数据是否服从多项分布,并通过PoI测试筛选出具有两个平衡成分且占主导地位的点。
- **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考虑PoI的单调变换,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将相邻点纳入PoI集合,增强了PoI的鲁棒性。
### 1.4 实验结果
作者将该方法应用于三个数据集,包括两个公开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选择PoI,攻击成功率接近监督式分析,缩小了监督式和非监督式水平攻击之间的差距。以下是实验结果的简单表格展示:
| 数据集 | 攻击成功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