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模治理的有效细分:基于使用视角的方法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2 00:48:59 阅读量: 2 订阅数: 5 


企业建模实践:PoEM 2014会议精选
### 通过使用视角实现企业建模治理的更好细分
#### 1. 引言
企业建模整合了公司多个不同领域的知识,核心包括业务流程、组织关系和 IT 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它既能为管理层提供全面信息,也能为专家提供具体细节。企业模型具有多种用途,其创建和使用的目标差异很大。一些目标偏操作层面,如为 IT 服务台员工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概览;另一些则具有战略影响,如利用流程模型改善被收购公司的整合,或作为蓝图快速建立新子公司和生产线。这些潜在的巨大好处促使许多公司开展全企业范围的建模活动。
起初,企业建模研究聚焦于合适的建模方法和便捷工具。如今,这些概念和技术已相当成熟,但许多公司的企业模型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且改善甚微,主要挑战在于建模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建模过程的组织往往过于乐观,未考虑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认知,组织限制也会阻碍企业模型的有效使用。
主要挑战包括:
1. 收集信息并反映在企业模型中需要众多专家协作。
2. 许多潜在好处需长期才能实现。
3. 企业会因市场和技术变化频繁转型。因此,需要长期方法和积极的管理或治理。
虽然已有一些企业建模治理方案,但缺乏针对特定公司实际情况调整治理的指导。本文将通用目标、建模视角和利益相关者模型整合到使用视角的概念中,帮助组织个性化地细分企业建模活动管理,以创建高效的治理结构。
#### 2. 企业模型的利益相关方
参与企业建模过程的不同部门人员通常有不同目标,这些目标受个人工作环境和公司整体目标影响。利益差异常阻碍企业模型的理想创建和使用,如模型未完成、未及时更新或处于碎片化状态。
为支持员工、控制模型和建模过程状态,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企业建模目标**:企业建模工具供应商强调模型优势并提出多种有价值的用途,可归纳为企业建模目标。这些目标从战略问题到直接支持工作活动,涵盖不同层次。例如,战略层面包括促进公司整合、提高灵活性;操作层面包括工作步骤的文档记录或自动化;中间层面包括改善协调、系统集成或概念复用等。这些目标相互关联,如实现更高灵活性的全球业务目标需要更好的协调和流程集成,进而帮助员工进行新流程和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然而,即使开展建模活动的公司也很难构建和更新全面的企业模型,原因包括参与者知识有限、无法从模型中获益以及信息记录成本等。可以使用目标建模技术分析相关人员的多个目标组合和关系,但本文采用更基础务实的方法,关注重要利益相关者群体。
|目标层次|具体目标|
| ---- | ---- |
|战略层面|促进公司整合、提高灵活性|
|中间层面|改善协调、系统集成、概念复用|
|操作层面|工作步骤文档记录、自动化|
- **企业建模中的通用视角和利益相关者群体考量**:多数企业建模方法按视角或视图区分参与者,常见的有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视角,但这种区分难以扩展或反映特定客户群体的不同目标。近年来,对企业模型中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增多,信息需求是形成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一个决定因素。利益相关者分析虽支持详细分析,但不适合许多中型企业。接下来将介绍一种更灵活的方法,将目标和利益相关者概念整合到使用视角中。
#### 3. 聚焦企业模型的使用视角
企业模型建模和使用中各部门的利益冲突微妙。例如,控制部门建模流程少但需大量公司资源和流程详细信息;IT 部门习惯使用概念模型,但时间压力大,不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