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原子系统中的拓扑相:从规范场到拓扑态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7 02:31:05 阅读量: 1 订阅数: 11 

# 冷原子系统中的拓扑相:从规范场到拓扑态
## 1. 引言
在冷原子系统中,光诱导规范场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原子与位置相关的激光场相互作用,原子的参数会依赖于其位置。下面将介绍光诱导规范场背后的主要思想,以及冷原子系统中拓扑态的实现。
## 2. 几何规范势
### 2.1 基本概念
当原子的质心运动与其内部自由度耦合时,几何规范势会自然地出现在冷原子系统中。考虑一个处于位置和时间相关激光场中的原子,其位置由质心位置矢量 $\mathbf{r}$ 表示,相应的动量算符为 $\mathbf{p} = -i\hbar\nabla$。原子内部自由度的动力学由原子哈密顿量 $H_0$ 描述,原子 - 光耦合由位置和时间相关项 $H_1(\mathbf{r}, t)$ 给出。假设原子在一个(与状态无关)的捕获势 $V(\mathbf{r}, t)$ 中运动,总哈密顿量为:
\[H_{tot} = -\frac{\hbar^2\nabla^2}{2m} + V(\mathbf{r}, t) + H_0 + H_1(\mathbf{r}, t)\]
### 2.2 幺正变换与有效哈密顿量
令 $|\alpha\rangle$ 为 $H_0$ 的本征态,即原子的裸态。在激光场存在的情况下对原子哈密顿量 $H_0 + H_1$ 进行对角化,会得到一组本征态,称为原子的缀饰态 $|\phi_{\alpha}\rangle = |\phi_{\alpha}(\mathbf{r}, t)\rangle$。位置和时间相关算符 $U(\mathbf{r}, t) = \sum_{\alpha}|\phi_{\alpha}\rangle\langle\alpha|$ 是一个幺正变换,它连接了裸态和缀饰态的基,即 $U|\alpha\rangle = |\phi_{\alpha}\rangle$。
如果 $|\psi\rangle$ 是由总哈密顿量 $H_{tot}$ 定义的含时薛定谔方程的解,那么变换后的态 $|\psi'\rangle = U^{\dagger}|\psi\rangle$ 将是由变换后的哈密顿量 $H_{tot}' = U^{\dagger}H_{tot}U - i\hbar U^{\dagger}\partial_t U$ 定义的含时薛定谔方程的解。具体来说:
\[H_{tot}' = \frac{[\mathbf{p} - \mathbf{A}(\mathbf{r}, t)]^2}{2m} + V(\mathbf{r}, t) + \Lambda(\mathbf{r}, t) + \Phi(\mathbf{r}, t)\]
其中 $\mathbf{A} = i\hbar U^{\dagger}\nabla U$ 和 $\Phi = -i\hbar U^{\dagger}\partial_t U$。
假设原子缀饰态的一个子集 $q$ 在能量上与其他缀饰态很好地分离,并且被捕获的原子在 $q$ 态张成的子空间内绝热演化。描述系统绝热演化的有效哈密顿量为 $\tilde{P}_qH_{tot}\tilde{P}_q$,其中 $\tilde{P}_q = \sum_{\alpha\in q}|\phi_{\alpha}\rangle\langle\phi_{\alpha}|$ 是投影到缀饰 $q$ 态子空间的投影算符。在绝热近似下,描述系统动力学的有效(变换后)哈密顿量为:
\[H_{eff} = P_qH_{tot}'P_q = \frac{[\mathbf{p} - \mathbf{A}^{(q)}]^2}{2m} + V + \Lambda^{(q)} + \Phi^{(q)} + W^{(q)}\]
其中 $\mathbf{A}^{(q)}$、$\Lambda^{(q)}$ 和 $\Phi^{(q)}$ 是相应算符在 $q$ 子空间上的投影,额外项 $W^{(q)}$ 的形式为:
\[W^{(q)} = \frac{1}{2m}\left[P_q\mathbf{A}^2P_q - (\mathbf{A}^{(q)})^2\right] = \frac{1}{2m}P_q\mathbf{A}(1 - P_q)\mathbf{A}P_q\]
### 2.3 矩阵表示
在原子裸态下,与几何矢量势 $\mathbf{A}^{(q)}$ 和标量势 $W^{(q)}$、$\Phi^{(q)}$ 相关的算符为:
\[\mathbf{A}^{(q)} = \sum_{\alpha,\beta\in q}|\alpha\rangle A_{\alpha\beta}\langle\beta|, \quad A_{\alpha\beta} = i\hbar\langle\phi_{\alpha}|\nabla|\phi_{\beta}\rangle\]
\[\Phi^{(q)} = \sum_{\alpha,\beta\in q}|\alpha\rangle\Phi_{\alpha\beta}\langle\beta|, \quad \Phi_{\alpha\beta} = -i\hbar\langle\phi_{\alpha}|\frac{\partial}{\partial t}|\phi_{\beta}\rangle\]
\[W^{(q)} = \sum_{\alpha,\beta\in q}|\alpha\rangle W_{\alpha\beta}\langle\beta|, \quad W_{\alpha\beta} = \frac{1}{2m}\sum_{\lambda\notin q}A_{\alpha\lambda}\cdot A_{\lambda\beta}\]
如果 $q$ 子空间是一维的,或者矩阵 $A_{\alpha\beta}$、$\Phi_{\alpha\beta}$ 和 $W_{\alpha\beta}$ 是对角的,它们代表阿贝尔几何势;否则,它们代表非阿贝尔势。
## 3. 阿贝尔规范势:$\Lambda$ 方案
### 3.1 原子结构与哈密顿量
考虑一个简化的原子结构,由三个原子态 $|g_1\rangle$、$|g_2\rangle$ 和 $|e\rangle$ 组成,通常前两个是近简并的基态,第三个是激发态。两个激光束将 $|g_1\rangle$ 和 $|g_2\rangle$ 态耦合到激发态,形成所谓的 $\Lambda$ 方案,如图 1 所示。假设激光的失谐分别为 $\delta_1 = -\delta$ 和 $\delta_2 = \delta$。在旋转波近似下,有效的原子 - 光哈密顿量是时间无关的,具体形式为:
\[H_0 = \frac{\hbar\delta}{2}[|g_2\rangle\langle g_2| - |g_1\rangle\langle g_1|] + \frac{\hbar}{2}[\Omega_1(\mathbf{r})|e\rangle\langle g_1| + \Omega_2(\mathbf{r})|e\rangle\langle g_2| + h.c.]\]
其中 $\Omega_1$ 和 $\Omega_2$ 是表征两个跃迁的拉比频率。
### 3.2 本征态与几何矢量势
$H_0$ 的三个本征态代表具有 $\Lambda$ 型能级结构的原子 - 光系统的缀饰原子态。假设精确共振,即 $\delta = 0$,有:
\[|D\rangle = \frac{|g_1\rangle - \zeta|g_2\rangle}{\sqrt{1 + |\zeta|^2}}, \quad |B_{\pm}\rangle = \frac{|g_1\rangle + \zeta^*|g_2\rangle}{\sqrt{2(1 + |\zeta|^2)}} \pm \frac{|e\rangle}{\sqrt{2}}\]
其中 $\zeta \equiv \Omega_1/\Omega_2 = |\zeta|e^{iS}$ 给出了两个拉比频率的相对大小和相位。态 $|D\rangle$ 称为暗态,不包含激发态 $|e\rangle$ 的贡献,这意味着处于 $|D\rangle$ 态的系统不会使激发能级布居,从而抑制了自发衰变。
如果 $| \epsilon_{B_{\pm}}|$ 超过原子运动的特征动能,原子将在暗态子空间 $q = D$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