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事务处理:协议、分区与共识机制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8-13 02:49:30 阅读量: 4 订阅数: 12 

### 分布式事务处理:协议、分区与共识机制解析
#### 1. 分布式事务处理中的故障场景
在分布式事务处理中,会出现多种故障场景,这些故障可能会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和提交。
- **参与者站点故障**
- 参与者站点在日志中写入“Abort”记录但在发送“vote - abort”消息之前发生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恢复后无需进行额外操作。因为协调者处于“WAIT”状态,会超时触发协调者终止协议,从而全局中止事务。
- 参与者在记录“Abort”或“Commit”记录但在向协调者发送确认消息之前发生故障,参与者可将此情况视为其第3种情况处理,协调者会在“COMMIT”或“ABORT”状态下通过超时机制处理。
- **协调者故障**:协调者在记录最终决策记录(“Abort”或“Commit”)但在向参与者发送“global - abort”或“global - commit”消息之前发生故障。协调者将此视为其第3种情况,而参与者将其视为“READY”状态下的超时。
#### 2. 三阶段提交协议(3PC)
阻塞式提交协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引入了三阶段提交协议(3PC),旨在实现非阻塞式提交。
- **设计初衷与问题**:3PC是在故障仅局限于站点故障时设计的非阻塞协议。然而,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情况会变得复杂。并且,由于它涉及三轮消息传递以及强制写入稳定日志,会带来较高的通信延迟开销,所以在实际系统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 **非阻塞原子提交协议的条件**
- 一个在单一状态转换内同步的提交协议是非阻塞的,当且仅当其状态转换图不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 不存在与提交和中止状态都“相邻”的状态。这里的“相邻”指的是通过一次状态转换就可以从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
- 不存在与提交状态“相邻”的不可提交状态。
- 以2PC协议中的“COMMIT”状态为例,如果任何进程处于该状态,说明所有站点都已投票决定提交事务,这种状态称为可提交状态。而“READY”状态则是不可提交状态,因为处于该状态的进程并不意味着所有进程都已投票决定提交事务。显然,2PC协议中协调者的“WAIT”状态和参与者的“READY”状态违反了上述非阻塞条件。
- **3PC协议的改进**:为了满足非阻塞条件,可在2PC协议的“WAIT”(和“READY”)与“COMMIT”状态之间添加一个新的状态,作为缓冲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进程准备好提交(如果最终决策是提交)但尚未提交。该协议的协调者和参与者的状态转换图如图所示,由于从“INITIAL”状态到“COMMIT”状态有三次状态转换,所以称为三阶段提交协议。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classDef decision fill:#FFF6CC,stroke:#FFBC52,stroke-width:2px;
A([INITIAL]):::startend --> B(WAIT):::process
B -->|Any No?| C{Yes or No}:::decision
C -->|No| D(PRE - COMMIT):::process
C -->|Yes| E(ABORT):::process
D --> F(COMMIT):::process
B -->|write prepare to commit| D
D -->|write commit| F
D -->|write abort| E
F --> G([end of transaction]):::startend
H([INITIAL]):::startend --> I{Ready to Commit?}:::decision
I -->|Yes| J(READY):::process
I -->|No| K(ABORT):::process
```
0
0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