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集成——多数据库系统全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3 02:49:31 阅读量: 7 订阅数: 15 

### 数据库集成——多数据库系统全解析
在当今的数据管理领域,数据库集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随着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往往会存在多个不同的数据库,如何将这些数据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库集成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过程。
#### 1. 数据库集成概述
数据库集成主要分为物理集成和逻辑集成两种方式。
- **物理集成(数据仓库)**:物理集成通过提取 - 转换 - 加载(ETL)工具,将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转换以匹配全局概念模式(GCS),然后加载到一个集成的数据库中,这个集成的数据库被称为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支持决策支持应用,即在线分析处理(OLAP),它通过复杂查询分析来自多个运营数据库的历史、汇总数据。随着运营数据库的更新,这些更新会传播到数据仓库,这一过程称为物化视图维护。
- **逻辑集成**:逻辑集成中,全局概念模式是完全虚拟的,不进行物化。数据仍然存储在各个运营数据库中,GCS 为跨多个数据库的查询提供虚拟集成。在这种系统中,GCS 可以预先定义,然后将本地数据库(LCS)映射到它;也可以通过集成本地数据库的部分 LCS 自底向上定义。由于 GCS 可能无法捕获每个 LCS 中的所有信息,用户查询会在这个全局模式上提出,然后分解并发送到本地运营数据库进行处理。不过,由于底层运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自主性,支持全局更新非常困难,因此这些系统主要是只读的。
#### 2. 自底向上设计方法
自底向上设计的目标是将参与数据库的数据(物理或逻辑)集成到一个单一的全局数据库中。
##### 2.1 GCS 与 LCS 的关系
如果 GCS 预先定义,它与 LCS 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 **本地视图(LAV)系统**:GCS 定义存在,每个 LCS 被视为基于它的视图定义。在这种系统中,查询结果受本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对象的约束,而 GCS 定义可能更丰富,可能需要处理不完整的答案。
- **全局视图(GAV)系统**:GCS 被定义为基于 LCS 的一组视图。这些视图表明在需要时如何从 LCS 的元素中派生 GCS 的元素。查询结果受 GCS 中定义的对象集的约束,尽管本地数据库管理系统可能更丰富。
此外,还有一种结合了这两种方法的全局 - 本地视图(GLAV),它使用 LAV 和 GAV 来指定 GCS 和 LCS 之间的关系。
##### 2.2 自底向上设计的步骤
自底向上设计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步骤:
- **模式翻译**:将组件数据库模式转换为一个公共的中间规范表示(InS1, InS2, ..., InSn)。选择规范模型很重要,它应该能够表达所有待集成数据库中的概念。常见的规范模型包括实体 - 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图等,本文使用关系模型作为规范数据模型。只有当组件数据库是异构的,且本地模式使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定义时,才需要进行翻译步骤。在某些系统联合开发中,具有相似数据模型的系统先集成,翻译步骤会延迟,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 **模式生成**:使用中间模式生成 GCS,具体步骤如下:
1. **模式匹配**:确定翻译后的 LCS 元素之间或单个 LCS 元素与预定义 GCS 元素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对应关系。
2. **模式集成**:如果 GCS 尚未定义,将公共模式元素集成到一个全局概念(中介)模式中。
3. **模式映射**:确定如何将每个 LCS 的元素映射到 GCS 的其他元素。模式映射步骤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映射约束生成和转换生成。在某些情况下,约束隐含在对应关系中,无需进行第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