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需求工程与建模技术对比:关键见解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0:39:11 阅读量: 1 订阅数: 3 

### 目标导向需求工程与建模技术对比:关键见解
在目标导向需求工程(GORE)和企业建模领域,有多种技术和概念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聚焦于GORO 2.0这一领域参考本体,以及两种用于描述组织业务流程的建模技术——分形企业模型(FEM)和IDEF0的对比。
#### GORO 2.0:目标导向需求工程的新进展
GORO 2.0是基于GORO 1.0构建的关于目标导向需求工程的领域参考本体,它纳入了先前版本未涵盖的GORE相关概念。
1. **任务类型**
- **应急任务(Contingency)**:在威胁情况发生后采取的行动,旨在减少损失。
- **缓解任务(Mitigation)**:能够降低或预防事件发生的风险率。
2. **威胁命题与情况**:威胁命题满足威胁情况的方式与命题满足情况的方式相同,前者关系由后者派生而来。
3. **障碍分解**:障碍可分解为复杂和原子障碍,复杂障碍又可进一步细化为“或”/“与”复杂障碍,并有类似的满足规则。
4. **冲突与障碍的区别**
- **冲突**:当两个或多个目标在领域问题的同一解决方案集中无法同时实现时发生。在GORO中,冲突被建模为基于目标的需求工件之间的关系。
- **障碍**:描述的是不期望出现的事态。
5. **贡献关系**:在GORO 2.0中,贡献由贡献关系表示,存在于基于目标的需求工件或任务与非功能性基于目标的需求工件之间。贡献的目标应仅为非功能性需求,原因如下:
- **完全贡献情况**:对功能性需求的负贡献在语义上类似于冲突,而正贡献则与复杂GBRA或操作化具有相同含义。
- **部分贡献情况**:部分满足或否定具有精确满足标准的GBRA没有意义。一些GORE语言具有特定类型的贡献关系,如i*、iStar和NFR框架中的make、help、hurt和break。
|贡献类型|含义|
| ---- | ---- |
|Make|对非功能性需求的正贡献,足以满足该需求|
|Break|对非功能性需求的负贡献,足以否定该需求|
|Help|对非功能性需求的部分正贡献|
|Hurt|对非功能性需求的部分负贡献|
#### 相关工作
相关工作主要分为两类:
1. **使用本体的工作**
- **CORE**:主要目标是审查多个需求工程元素的概念化,是Techne的基础,但基于的基础本体对概念建模的一些关键方面关注不足。
- **Guizzardi等人的工作**:使用UFO作为参考模型分析i*及其变体,旨在促进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但局限于i*语言家族。
2. **使用元模型的工作**
- **Fayoumi等人的工作**:将八种建模语言的概念组织在一个元模型中,主要目标是实现GORE模型之间的互操作性。
- **Lucena等人的工作**:创建元模型以统一i*的两个变体(原始版本和Tropos)。
- **Cares & Franch的工作**:定义了基于i*不同变体(GRL和Tropos)的超级元模型,并通过使用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