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识别与物体表面重建技术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8 01:00:46 阅读量: 2 订阅数: 5 

### 手势识别与物体表面重建技术解析
#### 1. 手势识别系统
手势识别在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高效准确的手势识别,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连续手势(0 - 9 与 A - Z)的系统。
- **相机对比与选择**:研究中对比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相机,即单色相机、立体彩色相机和热成像相机在分割方面的表现。通过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计算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发现立体相机在分割方面平均能给出最佳结果。
- **数据库与识别率**:建立的数据库中,每个手势包含超过 30 个视频序列。使用立体相机系统,孤立手势的平均识别率达到了 98%,连续手势的识别率为 95.7%,并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在线测试。
#### 2. 物体表面重建方法
物体表面重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下面介绍一种使用单台低分辨率灰度相机和投影激光网格进行物体表面重建的方法。
##### 2.1 现有解决方案概述
物体的 3D 表面重建有多种解决方案,不同方案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
- **多相机视图重建**:通过多个相机视图构建物体表面,如早期 R. Mohr 等人的工作,从多个未校准的图像中重建点;P. Lavoie 等人从一对图像中进行重建;F. Pedersiny 对多相机系统进行校准以提高精度。
- **单图像重建**:从单一图像进行表面重建,例如 A. Saxena 等人使用监督学习计算图像中各点的距离;I.K. Park 等人和 E. Garcia 等人利用物体形状的先验信息进行重建。
- **投影结构光重建**:将结构光投影到物体上进行重建,有从多幅图像和单幅静止图像进行重建的方法。但使用结构光重建时,物体的反面可能不可见,需要从不同角度拍摄多幅图像,并设置特征点来合并部分形状。
##### 2.2 本方法介绍
本方法使用单台低分辨率(目前为 640x480)灰度相机和方形结构光源(如激光模块),已知相机位置和给定距离下投影网格的间距。
- **算法流程**
1. **图像预处理**:使用高斯滤波器(当前核心大小为 3×3)去除噪声,并为自适应阈值处理做准备。高斯滤波器的核心定义为:
\[G(x,y)=\frac{1}{2\pi\sigma^{2}}e^{-\frac{x^{2}+y^{2}}{2\sigma^{2}}}\]
其中,\(\sigma\) 是标准差,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igma = 0.3\times(\frac{n - 1}{2}-1)+0.8\]
\(n\) 是核心大小。自适应阈值处理用于初始网格检测,一定程度上消除图像各部分不均匀照明的影响。
2. **段网格检测**:
- 检测投影网格中间的圆,该圆是预处理后白色点的最大聚类,通过一系列腐蚀操作后作为剩余的白色像素连接段被检测出来。为确定腐蚀次数,预测线的平均厚度为垂直方向上黑白交叉次数除以交叉线的数量。
- 确定段的角点,利用投影网格在相机图像中的垂直和水平方向来计算角点,通过取段中最极端的像素得到。
- 计算所有段的中心,即段内所有像素的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